减振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519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及汽车,包括油缸、活塞盘、驱动单元及调节盘;活塞盘、驱动单元及调节盘均安装在油缸内;活塞盘将油缸的油腔分隔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活塞盘上设有第一通孔,调节盘上设有第二通孔,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调节盘相对活塞盘运动,以改变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导通面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导通时,上油腔和下油腔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驱动单元驱动调节盘均设置在油缸内,可以避免减振器体积的增大,并避免驱动单元受到磕碰。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无需增加油液外循环系统,从而可以降低减振器的成本。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还可以有效避免对活塞杆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变,为减振器的可靠性提供保障。为减振器的可靠性提供保障。为减振器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减振
,涉及一种减振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减振器大多分通过调节外置方式和调节内置方式实现阻尼的主动可调。
[0003]其中,调节外置方式主要是通过在减振器外部增加电机和油液外循环系统,其中,油液外循环系统内的油液和减振器内的油液可以流通,通过电机调节油液外循环系统的油量大小,实现阻尼可调。此调节方式的缺点为:增大了减振器的体积,空间较小时无法布置;电机磕碰概率较高,保护性差;另外,增加的电机和油液外循环系统,成本高昂。
[0004]调节内置方式主要是将活塞杆做成真空状,并增加纵向及横向小孔,活塞杆内部增加可旋转调节杆,相当于变相的增加或减少油缸上下油腔的液体流道来改变减振器阻尼。此调节方式的缺点为:改变了减振器的活塞杆的工作环境,导致减振器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调节外置方式造成减振器体积增加,空间较小时无法布置的问题,以及调节内置方式造成减振器的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及汽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油缸、活塞盘、驱动单元以及调节盘;所述活塞盘、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调节盘均安装在所述油缸内;所述活塞盘将所述油缸的油腔分隔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盘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调节盘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调节盘相对所述活塞盘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导通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导通时,所述上油腔和所述下油腔连通。
[0007]可选的,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调节盘相对所述活塞盘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导通面积。
[0008]可选的,所述减振器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活塞盘的上表面;所述活塞盘的下表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活塞杆内,所述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0009]可选的,沿着由下而上的方向,所述安装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所述第一段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段孔的孔径,以形成台阶面;所述调节盘位于所述第一段孔内,所述第一通孔由所述台阶面贯穿至所述活塞盘的上表面。
[0010]可选的,在所述活塞盘的轴向上,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调节盘质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绕所述活塞盘的轴线均匀排布;所述第二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绕所述活塞盘的轴线均匀排布;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
[0012]可选的,所述减振器还包括滚珠,所述活塞盘和所述调节盘二者的至少一个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安装在所述滚珠槽内,并分别与所述活塞盘和所述调节盘抵触。
[0013]可选的,所述减振器还包括辅助调节单元,所述辅助调节单元包括支撑板、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所述支撑板密封安装在油缸内,并位于所述活塞盘的下方;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由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贯穿至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一流道处,所述第二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二流道处;当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一侧的油压大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一侧的油压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动作,以打开所述第一流道,使得所述支撑板上下两侧的腔体在所述第一流道处导通;当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一侧的油压小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一侧的油压时,所述第二单向阀动作,以打开所述第二流道,使得所述支撑板上下两侧的腔体在所述第二流道处导通。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直径。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
[0016]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及汽车中,活塞盘上的第一通孔和调节盘上的第二通孔导通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流体通道,使得油缸的上油腔和下油腔连通;驱动单元驱动调节盘运动时,可以改变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重叠面积,以调整油液在上油腔和下油腔之间交互流动的速度,进而实现减振器的阻尼进行调整。
[0017]同时,驱动单元和调节盘均设置在油缸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减振器体积的增大,有利于将减振器安装在较小的空间内,提高减振器的适应性。同时这样还可以避免驱动单元受到磕碰,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单元驱动调节盘运动便可以实现对减振器的阻尼进行主动调整,无需增加油液外循环系统,从而可以降低减振器的成本。此外,驱动单元和调节盘的设置,还可以有效避免对活塞杆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变,并使得减振器的阻尼调节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从而可以为减振器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活塞盘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调节盘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活塞盘与调节盘配合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活塞杆与活塞盘配合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活塞盘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辅助调节单元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辅助调节单元的支撑板的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模块示意图一;
[0029]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模块示意图二;
[0030]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模块示意图三;
[0031]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模块示意图四。
[003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33]100、减振器、200整车、300、控制中心、400、地面;500、动力总成;600、被动悬架;700、驾驶室;800、车架;900、座椅;
[0034]1、油缸;11、上油腔;12、下油腔;121、第一腔;122、第二腔;
[0035]2、活塞盘;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21、第一段孔;222、第二段孔;23、螺纹孔;24、滚珠槽;241、第一槽;242、第二槽;
[0036]3、活塞杆;
[0037]4、驱动单元;41、电机;42、信号接头;43、螺柱;44、第一缓冲件;45、第二缓冲件;
[0038]5、调节盘;51、第二通孔;52、连接孔;53、键槽;
[0039]6、滚珠;
[0040]7、辅助调节单元;71、支撑板;71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活塞盘、驱动单元以及调节盘;所述活塞盘、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调节盘均安装在所述油缸内;所述活塞盘将所述油缸的油腔分隔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盘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调节盘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调节盘相对所述活塞盘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导通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导通时,所述上油腔和所述下油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调节盘相对所述活塞盘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导通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活塞盘的上表面;所述活塞盘的下表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活塞杆内,所述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沿着由下而上的方向,所述安装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所述第一段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段孔的孔径,以形成台阶面;所述调节盘位于所述第一段孔内,所述第一通孔由所述台阶面贯穿至所述活塞盘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盘的轴向上,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调节盘质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阳秦宬徐兆峰文银均冯美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