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373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包括包括导风罩、护罩、主板以及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可拆卸连接于护罩和主板之间;所述导风罩套设在护罩、主板以及风扇主体的外侧,且导风罩的一端与护罩连接;所述风扇主体由5个以上沿着相同方向延伸并间隔设置的扇叶组成,所述主板上设有4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孔洞,所述主板外侧的中央设有转向可调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主板的中央并与主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转向可调的电机和特殊角度的扇叶,使电机在正向或反向转动时,可以实现风机风向的转向调节,并使风机拥有足够的进、出风量;而导风罩的设置还可以降低风机工作噪音,使得整个风机机构具备了更好地适用性。更好地适用性。更好地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风机
,特别涉及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机是一种常见的送风结构,它可以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来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在许多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如空气净化器、除湿机),都会用到风机。
[0003]现有的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CN109899318B公开的一种新健康空气净化器的旋涡风扇,包括主板、护罩以及位于主板和护罩之间的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由6个以上沿着相同方向延伸并间隔设置的扇叶组成,所述主板的外侧设有4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叶片,所述主板的内侧设有电机和电机罩,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卡接有轴承,且上述轴承位于主板的中间。本专利技术得到的一种新健康空气净化器的旋涡风扇,其通过对扇叶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使得风阻减少,噪音降低,在同等环境下的相同转速中,风量以及风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可达到现有的2倍以上。
[0004]但现有技术中,风扇结构受叶片结构的影响,当风机反向旋转时并不能实现风扇的风向调节,因此现有的风扇只能实现单向送风,无法满足风机风向调节变换的使用需求,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包括导风罩、护罩、主板以及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可拆卸连接于护罩和主板之间;所述导风罩套设在护罩、主板以及风扇主体的外侧,且导风罩的一端与护罩连接;所述风扇主体由5个以上沿着相同方向延伸并间隔设置的扇叶组成,所述主板上设有4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孔洞,所述主板外侧的中央设有转向可调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主板的中央并与主板连接;
[0007]所述扇叶为圆弧状叶片,叶片为四边形结构,以逆时针命名分别为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一边为内凹圆弧边,第一边上设有用于连接护罩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边靠近第三边一侧高于第二边靠近第一边一侧;所述第三边上设有用于连接主板的第二凸起;所述第四边为外凸圆弧边;所述扇叶与护罩和主板连接后,所述第一边位于护罩和主板内侧,所述第四边位于护罩和主板外侧并向导风罩的内壁延伸,且扇叶的内凹侧璧与圆周外边沿形成夹角a,夹角a的角度为28

33
°

[0008]优选的,所述导风罩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的导风罩上向外延伸有固定延边,所述固定延边上等间距设有固定孔一。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处的导风罩上等间距设有气槽。
[0010]优选的,所述护罩的最小直径大于第一开口的直径,所述护罩上等间距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凸起的装配孔一。
[0011]优选的,所述主板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口的直径,且主板的直径小于护罩的直径;所述主板上等间距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凸起的装配孔二。
[0012]优选的,所述主板中央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央设有用于容纳电机输出轴的装配孔三。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外侧的主板上等间距设有棱条,所述棱条位于相邻两孔洞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扇叶的内凹侧璧与圆周外边沿形成夹角a,夹角a的角度为30
°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边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差设为h,h为扇叶厚度的2.8

3倍。
[0016]优选的,所述电机远离输出轴一端的外侧设有安装座。
[0017]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采用转向可调的电机,使电机正向转动时可以带动主板、风扇主体和护罩正向旋转,将空气从第二开口处抽入,使空气穿过主板上的孔洞以及扇叶的间隙可以到达护罩处并由第一开口送出;使得电机反向转动时可以带动主板、风扇主体和护罩反向旋转,将空气从第一开口处抽入,使空气穿过护罩到达扇叶的间隙以及主板上的孔洞处并由第二开口送出,从而使得整个风机机构可以实现风向的调节,提高了风机的适用性;
[0019](2)本技术通过在护罩、主板以及风扇主体外侧设置导风罩,使得风机在送风时会受到导风罩的阻挡,进而有效通过导风罩降低护罩、主板以及风扇主体转动时产生的气流冲击,达到降低风机工作噪音的目的;
[0020](3)本技术在扇叶与护罩和主板连接后,使第一边位于护罩和主板内侧,使第四边位于护罩和主板外侧并向导风罩的内壁延伸,使得电机在正向旋转时,空气可以通过孔洞以及扇叶的间隙同步进风并通过第一开口以及气槽同步出风,使得电机在反向旋转时,一部分空气从第一开口抽向护罩,另一部分使空气从气槽抽向扇叶的间隙,使得空气以快速从主板的孔洞处流向第二开口,使风机在正向或反向旋转时,都可以增加风机整体的进、出风量,全面提高了风机的送风效果;
[0021](4)本技术通过采用特殊角度布置的扇叶,可以使风扇主体在同等环境下相同转速中,能够增加空气在扇叶处的流动风量,进一步提高了风机的送风效果;且该扇叶结构配合转向可调的电机使用后,可以实现风机的风向的转向调节,满足了风机风向调节变换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拆除导风罩和电机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图6拆除主板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扇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扇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3]1、导风罩;11、固定延边;12、第一开口;13、气槽;14、第二开口;2、护罩;21、气槽一;3、主板;31、装配孔二;32、孔洞;33、连接座;34、棱条;4、扇叶;41、第一边;411、第一凸起;42、第二边;43、第三边;431、第二凸起;44、第四边;5、电机;51、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实施例一:
[0036]如图1

10所示,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包括导风罩1、护罩2、主板3以及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可拆卸连接于护罩2和主板3之间;所述导风罩1套设在护罩2、主板3以及风扇主体的外侧,且导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罩(1)、护罩(2)、主板(3)以及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可拆卸连接于护罩(2)和主板(3)之间;所述导风罩(1)套设在护罩(2)、主板(3)以及风扇主体的外侧,且导风罩(1)的一端与护罩(2)连接;所述风扇主体由5个以上沿着相同方向延伸并间隔设置的扇叶(4)组成,所述主板(3)上设有4个以上间隔设置的孔洞(32),所述主板(3)外侧的中央设有转向可调的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穿过主板(3)的中央并与主板(3)连接;所述扇叶(4)为圆弧状叶片,叶片为四边形结构,以逆时针命名分别为第一边(41)、第二边(42)、第三边(43)和第四边(44);所述第一边(41)为内凹圆弧边,第一边(41)上设有用于连接护罩(2)的第一凸起(411);所述第二边(42)靠近第三边(43)一侧高于第二边(42)靠近第一边(41)一侧;所述第三边(43)上设有用于连接主板(3)的第二凸起(431);所述第四边(44)为外凸圆弧边;所述扇叶(4)与护罩(2)和主板(3)连接后,所述第一边(41)位于护罩(2)和主板(3)内侧,所述第四边(44)位于护罩(2)和主板(3)外侧并向导风罩(1)的内壁延伸,且扇叶(4)的内凹侧璧与圆周外边沿形成夹角a,夹角a的角度为28

3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向可变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4),所述第二开口(14)的直径大于第一开口(12);所述第二开口(14)处的导风罩(1)上向外延伸有固定延边(11),所述固定延边(11)上等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荣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