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插针和光纤插针接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25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4
光纤插针接收器(200)包括主体(202),主体具有开口(216),开口在前端(204)和后端(206)之间延伸并至少由四个侧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限定。在开口中的第一侧部(208)具有第一锥形表面(208a)和第二锥形表面(208b),第一锥形表面(208a)使开口(216)在后端(206)和第一位置(220)之间缩减,并且第二锥形表面(208b)使开口(216)在第一位置(220)和前端(204)之间增大。还设有在开口中并与第一侧部(208)隔着开口相对的第二侧部(210),第二侧部(210)具有第三锥形表面(210a)和第四锥形表面(210b),第三锥形表面(210a)使开口(216)在后(206)端与第二位置(222)之间缩减,并且第四锥形表面(210b)使开口(216)在第二位置(222)和前端(204)之间增大。还设有第一突起(230)和第二突起(240),第一突起从第一侧部(208)延伸到开口中以在第一位置(220)处接合光纤插针的第一部分,并且第二突起从第二侧部延伸到开口中以在第二位置(222)处接合光纤插针的第二部分。第二位置(222)处接合光纤插针的第二部分。第二位置(222)处接合光纤插针的第二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纤插针和光纤插针接收器
[0001]相关案件的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4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014,491和于2020年7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047,657的根据35U.S.C.
§
119(e)的优先权,所述美国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由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
[0003]专利技术背景
[0004]收发器与各种双工LC连接器进行接口对接(interface),其中一条光链路用于发射器且另一条(光链路)用于接收器。双工LC连接器也被用在具有紧凑空间要求的非收发器接口中。许多这样的LC双工连接器与具有根据各种行业多源协议(MSA)的空间量的收发器作接口对接。这样的连接器中的两种就包括四通道小形状因素可插接式(Quad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QSFP)MSA或小形状因素可插接式(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SFP)MSA,并且这两种连接器由与这些MSA关联的规范限定。这些连接器在速度高达400GBps的通信应用中、在目前正在研发中的更高速度的通信应用中被使用。一种这样的带有壳体和推拉式护套(boot)的双工连接器在本申请人2019年4月5日提交的WIPO专利申请出版物WO 2019/195652中图示出。
[0005]按照限定,双工连接器只可容纳两个光纤插针(且因此两根光纤)。这也限制了可与收发器进行接口对接的通道的数量。传统非双工多纤插针(比如,普遍存在的MT插针)具有仅允许一个MT插针与收发器进行接口对接的空间量。例如,MT插针在后部处具有台肩,所述台肩帮助MT插针座置在插针所使用到的常规MPO连接器壳体内。台肩贡献了MT插针较大的空间量,该空间量通常具有3mm的高度、8mm的长度和7mm的宽度。此外,对于当前的多纤插针设计而言,为了简单地缩减空间量而对这样的插针进行模制是富有挑战的。相应地,目前,仅一个MT插针处在MPO连接器壳体空间量中符合具有SFP/QSFP空间量的收发器接口的空间要求。相应地,本申请人提供一种多纤插针(multi

fiber ferrule),其允许多个双工连接器壳体适配在与具有QSFP/SFP空间量的收发器接口相匹配的空间量中,并支撑不止两根光纤(例如,16根光纤)。因此,在相应壳体内的两个或更多个这样类似MT的插针可与SFP/QSFP收发器进行接口对接。
[0006]为了使用新的更高密度的光纤插针,需要能够接收新的光纤插针并与收发器或其它组件配合的新的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根据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其中接收光纤插针的光纤插针接收器,所述光纤插针接收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并具有四个侧部,所述主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并至少由所述四个侧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限定;在所述开口中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第一锥形表面和第二锥形表面,所述第一锥形表面使开口在后端和第一位置之间缩减,并且所述第二锥形表面使开口在第一位置和前端之间增大;在所述开口中并与第一侧部隔着所述开口相对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具有第三锥形表面和第四锥形表面,所述第三锥形表面使开口在后端和第二位置之间缩
减,并且所述第二锥形表面使开口在第二位置和前端之间增大;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从第一侧部延伸到开口中,以在第一位置处接合光纤插针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从第二侧部延伸到开口中,以在第二位置处接合光纤插针的第二部分。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设有从后端延伸的至少一个突片,所述突片具有相反的切口以形成支腿。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端具有后表面,所述后表面与通过开口从前端延伸到后端的纵向轴线不垂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的后端的配置构造与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在光纤插针接收器的开口中的位置对应。
[0011]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突片具有最后方部分,所述最后方部分具有与通过开口从前端延伸到后端的纵向轴线正交的表面。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具有多个台肩,所述台肩从前端延伸到后端,用于使光纤插针接收器与适配器对齐。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中的每个具有长度,第一突起的长度小于第二突起。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提供针对光纤插针的键控功能(keying function)。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两者上的第一和第二锥形表面横贯于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彼此。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部的第二锥形表面包括两个第二锥形表面,并且第一突起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二锥形表面之间。
[0017]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侧部的第四锥形表面包括两个第四锥形表面,并且第二突起设置在所述两个第四锥形表面之间。
[0018]应理解的是,以上的总括描述和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当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均旨在提供用于理解所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的概述或框架。附图被包括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到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服务于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纤插针的一个实施例的顶视立体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多纤插针的底视立体图;
[0021]图3是图1中的多纤插针的后立面图;
[0022]图4是图1中的多纤插针的前立面图;
[0023]图5是从图1中的多纤插针的后部看的剖视图;
[0024]图6是图1中的多纤插针的剖视图;
[0025]图7是图1中的多纤插针的前立面图;
[0026]图8是从顶左侧看且使用图1中的多纤插针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9是从底右侧看且使用图1中的多纤插针的图8中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8]图10是图8中的光纤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9]图11是其中设置有图1的多纤插针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帽的一个实施例的左侧立体图;
[0030]图12是图1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帽的剖视图;
[0031]图12A是图1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帽的截面的立面图
[0032]图13是图11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帽的前立面图;
[0033]图14是图11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帽的后视立体图;
[0034]图15是从图8的光纤连接器的截面的底左侧看的立体图;
[0035]图16是图8中的光纤连接器的左侧立面图;
[0036]图17是图11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帽移除时的图8中的光纤连接器的左侧立面图;
[0037]图18是从顶后侧看的图8中的光纤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0038]图19是从底左侧看的图8中的光纤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0039]图20是后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纤插针接收器,用以在其中接收光纤插针,所述光纤插针接收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并具有四个侧部,所述主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并至少由所述四个侧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限定;在所述开口中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第一锥形表面和第二锥形表面,所述第一锥形表面使开口在后端和第一位置之间缩减,并且所述第二锥形表面使开口在第一位置和前端之间增大;在所述开口中并与第一侧部隔着所述开口相对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具有第三锥形表面和第四锥形表面,所述第三锥形表面使开口在后端和第二位置之间缩减,并且所述第二锥形表面使开口在第二位置和前端之间增大;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从第一侧部延伸到开口中,以在第一位置处接合光纤插针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从第二侧部延伸到开口中,以在第二位置处接合光纤插针的第二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插针接收器,还包括从后端延伸的至少一个突片,所述突片具有相反的切口以形成支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其中,所述后端具有后表面,所述后表面与通过开口从前端延伸到后端的纵向轴线不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其中,主体的后端的配置构造与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在光纤插针接收器的所述开口中的位置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插针接收器,其中,所述突片具有大体“T”形的配置构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插针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康涅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