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213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光温室群监控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包括智能监测车,智能监测车的下方设置有监测巡航轨道,监测巡航轨道包括有两个轨道板,两个轨道板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横梁支架,每个横梁支架上分别设置有预录入监测执行指令的RFID标签,智能监测车的底部设置有对RFID标签进行识别的RFID射频识别模块,智能监测车的正面左端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智能监测车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空气监测机构,智能监测车的前端设置有土壤监测机构,有效实现了对日光温室群内的空气和土壤同步进行智能监控的效果,通过智能监测车在监测巡航轨道的巡航间隔监测,有效提高了日光温室群内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和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和监测数据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日光温室群监控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检索申请号CN202121668402.0公开了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缠线盘,缠线盘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监控器,监控器电性连接有无线控制端和无线传输端,无线控制端为STM32微控制器,无线传输端采用LORA无线传输技术;监控器上设置有若干监控孔,监控器为圆柱形,监控器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扬声器;缠线盘上缠绕有电源线;缠线盘上端通过电极可拆卸式电性连接有太阳能端;
[0003]该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在对日光温室群内的进行监控时只能实现局部定点监测的功能,受日光温室群内空间大小的影响,该智能监控装置的监控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较低,同时,在监测过程中,该智能监控装置仅能对空气的温湿度等进行监测,无法对日光温室群内的种植土壤进行监测,而种植土壤的温湿度等数据信息也是日光温室群内农业种植的关键点,综上所述,该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存在使用缺陷,实用性较差。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包括智能监测车,智能监测车内设置有电源模块和驱动模块,智能监测车的底端设置有四个通过驱动模块驱动的驱动轮,智能监测车的下方设置有监测巡航轨道,监测巡航轨道包括有两个轨道板,智能监测车底端的四个驱动轮滚动连接在两个轨道板上,两个轨道板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横梁支架,每个横梁支架上分别设置有预录入监测执行指令的RFID标签,智能监测车的底部设置有对RFID标签进行识别的RFID射频识别模块,智能监测车的正面左端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智能监测车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空气监测机构,空气监测机构包括有空气温度传感器本体、空气湿度传感器本体和二氧化碳浓度红外监测传感器本体,智能监测车的前端设置有土壤监测机构,土壤监测机构包括有滑架,滑架固定安装在智能监测车的正面,滑架的前端底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土壤监测筒,土壤监测筒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可插入土壤的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
[0007]进一步,所述空气监测机构的空气温度传感器本体、空气湿度传感器本体和二氧化碳浓度红外监测传感器本体以及土壤监测机构的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均与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土壤监测筒的顶面开设有活动孔,活动孔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杆和齿条,齿条固定连接在升降杆的外侧壁上,升降杆和齿条同时也滑动连接在滑架的前端。
[0009]进一步,所述齿条远离升降杆的一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齿槽。
[0010]进一步,所述土壤监测筒的内部顶端滑动连接有压盘,压盘固定安装在升降杆和齿条的底端,压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感器安装板。
[0011]进一步,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分别沿轴向均匀分布设置在传感器安装板的底面。
[0012]进一步,所述土壤监测筒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插孔,插孔上沿轴向均匀分布开设有三个分别与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呈上下对应且相适配的插孔。
[0013]进一步,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的外壁上分别活动套入有复位弹簧。
[0014]进一步,三个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传感器安装板的底面,三个复位弹簧的底端分别贴合在底盖的顶面。
[0015]进一步,所述土壤监测机构还包括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智能监测车的正面右端,伺服电机的传动轴外壁上固定套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上的齿槽通过轮齿啮合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智能监测车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无线发射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电信号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智能监测车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对智能监测车内的电源模块进行充电的太阳能板。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该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通过智能监测车内的电源模块为驱动模块供电使得智能监测车通过四个驱动轮在监测巡航轨道的两个轨道板上移动,当智能监测车移至横梁支架的上方时,通过智能监测车底部的RFID射频识别模块读取RFID标签内预存的执行监测采集目标数据的指令信息进行读取,然后智能监测车在横梁支架的上方原地静止,并通过智能监测车两端空气监测机构的空气温度传感器本体、空气湿度传感器本体和二氧化碳浓度红外监测传感器本体对周围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同时通过智能监测车前端的土壤监测机构对日光温室群内的种植土壤进行温度、湿度和PH值的数据监测采集,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齿轮的转动,齿轮通过轮齿与齿条齿槽的啮合而带动升降杆和齿条在滑架的前端向下滑动,升降杆和齿条带动土壤监测筒向下移动并顶至种植土壤地表后,升降杆和齿条顶端压盘在土壤监测筒的内部向下滑动,压盘带动传感器安装板以及传感器安装板底面的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从底盖上的插孔穿出并插入种植地土壤内,从而实现对日光温室群内的种植土壤进行温度、湿度和PH值的数据监测采集,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对空气监测机构和土壤监测机构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汇总收集后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将监测采集到的数据发向操作人员的计算机中进行显示分析,从而有效实现了对日光温室群内的空气和土壤同步进行智能监控的效果,通过智能监测车在监测巡航轨道的巡航间隔监测,有效提高了日光温室
群内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数据的精准度。
[0021]2、该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通过复位弹簧和底盖的设置,在通过土壤监测机构对种植土壤进行数据监测采集后,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齿轮的反向转动而使得升降杆和齿条带动土壤监测筒向上移动复位,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传感器安装板底面的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优先通过底盖上的三个插孔收回至土壤监测筒内,从而有效实现了对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进行收纳和防护的效果,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在通过底盖上的三个插孔回收的过程中,三个插孔能够有效地分别刮除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外侧壁上附着的土壤,不仅能够进一步实现对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进行防护的效果,同时能够避免附着土壤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包括智能监测车(1),智能监测车(1)内设置有电源模块和驱动模块,智能监测车(1)的底端设置有四个通过驱动模块驱动的驱动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测车(1)的下方设置有监测巡航轨道,监测巡航轨道包括有两个轨道板(31),智能监测车(1)底端的四个驱动轮(2)滚动连接在两个轨道板(31)上,两个轨道板(31)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横梁支架(32),每个横梁支架(32)上分别设置有预录入监测执行指令的RFID标签(33),智能监测车(1)的底部设置有对RFID标签(33)进行识别的RFID射频识别模块,智能监测车(1)的正面左端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4),智能监测车(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空气监测机构,空气监测机构包括有空气温度传感器本体(51)、空气湿度传感器本体(52)和二氧化碳浓度红外监测传感器本体(53),智能监测车(1)的前端设置有土壤监测机构,土壤监测机构包括有滑架(701),滑架(701)固定安装在智能监测车(1)的正面,滑架(701)的前端底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土壤监测筒(704),土壤监测筒(704)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可插入土壤的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708)、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709)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7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监测机构的空气温度传感器本体(51)、空气湿度传感器本体(52)和二氧化碳浓度红外监测传感器本体(53)以及土壤监测机构的土壤温度传感器本体(708)、土壤湿度传感器本体(709)和土壤PH值测量传感器本体均与数据采集模块(4)通过电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日光温室群用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监测筒(704)的顶面开设有活动孔(705),活动孔(705)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杆(702)和齿条(703),齿条(703)固定连接在升降杆(702)的外侧壁上,升降杆(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久松伍纲蔡加加胡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法尔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