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包括用于穿过若干漂移管的中心孔的对准棒、安装在每个漂移管两端的卡箍以及夹住若干漂移管的连接杆的固定板;卡箍包括第一主部件和第二主部件,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开设有连接孔,且第一主部件和第二主部件的中部均具有半圆形凹槽;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均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第一主部件的第二端和第二主部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卡箍在开口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可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漂移管的安装效率,避免安装过程中相邻漂移管的干扰或者碰撞造成损坏,并且安装效率高,对直线加速器腔体的设计没有限制。体的设计没有限制。体的设计没有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直线加速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直线加速器中,一般安装有数量较多(20~50个)的漂移管。漂移管本身结构复杂,分为磁铁、外壳、端盖、水冷通道等部分,且漂移管的表面精度及安装精度要求在三个正交方向(即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误差保持在
±
0.05mm之内,两个漂移管之间的间距保持在10mm~60mm之间。
[0003]目前,常用的安装漂移管的方式为手工独立安装,即通过人工操作将漂移管逐一安装到直线加速器的腔体内。这种方式安装时间长,且安装过程中相邻漂移管易干扰或者碰撞,会造成漂移管表面损伤,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对直线加速器束流的品质有影响或者消耗功率过大。
[0004]为避免人工操作的弊端,专利CN 111922944 B提出了一种便于漂移管拆装用的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可代替人工手扶支撑,其主要通过承托漂移管的托板组件以及固定在腔体上法兰支撑组件构成,达到便于安装的目的。但这种独立托架支撑辅助安装的方式,仍然需要单个逐一安装,操作时间长,且需要有合适的腔体法兰孔固定托架,对直线加速器的腔体设计有限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能够提高漂移管的安装效率,避免安装过程中相邻漂移管的干扰或者碰撞造成损坏,并且对直线加速器腔体的设计没有限制。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包括用于穿过若干漂移管的中心孔的对准棒、套设于对准棒上且安装在每个所述漂移管两端的卡箍以及夹住若干所述漂移管的连接杆的固定板;所述卡箍包括第一主部件和第二主部件,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开设有连接孔,且所述第一主部件和所述第二主部件的中部均具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均与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卡箍开口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可切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凹槽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均为半圆形且尺寸相同,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的转轴以及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的转轴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主部件第一端的连接孔、所述第二主部件第一端的连接孔相对应。
[0009]进一步地,第一圆柱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主部件第一端上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
接件上的一个第一通孔,第二圆柱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主部件第一端上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另一个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螺纹杆和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的旋转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的中间部分具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螺纹杆上的螺纹相匹配。
[0012]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主部件第二端的连接孔相对应;第三圆柱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主部件第二端上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二主部件连接。
[0013]进一步地,当所述卡箍处于开口状态时,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二端以形成一开口,使得所述对准棒能够从所述开口处进入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处。
[0014]进一步地,当所述卡箍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主部件和所述第二主部件对置,以使所述凹槽对齐形成所述卡箍的中心孔,所述对准棒容置在所述中心孔中,且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一主部件贴合。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孔中设有橡胶,所述橡胶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卡箍,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卡箍。
[0016]本技术将漂移管事先安装在同一个对准棒上,通过固定板调整好漂移管的连接杆的角度后,整体一起装入直线加速器的腔体内,能够提高漂移管的安装效率,避免安装过程中相邻漂移管的干扰或者碰撞造成损坏,并且安装效率高,对直线加速器腔体的设计没有限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按照本技术的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a)是图1中的卡箍处于开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1中的卡箍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利用图1的辅助装置进行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包括用于穿过若干漂移管1的中心孔的对准棒2、套设于对准棒上且安装在每个漂移管1两端的卡箍3以及夹住若干漂移管1的连接杆的固定板4。其中,卡箍3固定在对准棒2上,用于固定每个漂移管1在对准棒2上的位置,固定板4用于调节连接杆的转动角度,以使所有漂移管1的连接杆方向一致,从而保证安装的准确性。应当理解,对准棒2的直径略小于漂移管1的中心孔的孔径。
[0022]如图2所示,卡箍3包括两个相同的第一主部件311和第二主部件312,第一主部件3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主部件3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开设有连接孔32,且第一主部件311和第二主部件312的中部均具有半圆形凹槽33。第一主部件311和第二主部件312的第
一端均与第一连接件34铰接,第一主部件311和第二主部件31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件35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卡箍3在开口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可切换。
[0023]具体地,半圆形凹槽3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即平行于纸面方向)上的截面均为半圆形且尺寸相同,从而在两个半圆形凹槽33合拢时形成轴心沿着第一方向的中心孔37;同时,第一主部件31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4铰接的转轴以及第二主部件312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4铰接的转轴均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连接件34的两端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一主部件311第一端的连接孔、第二主部件312第一端的连接孔相对应,第一圆柱固定件361穿过第一主部件31第一端上的连接孔和第一连接件34上的一个第一通孔,且第二圆柱固定件362穿过第二主部件312第一端上的连接孔和第一连接件34上的另一个第一通孔,而使第一主部件311和第二主部件312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
[0024]第二连接件35包括螺纹杆351和套设于螺纹杆351上的旋转件352,螺纹杆351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二主部件312第二端的连接孔相对应,第三圆柱固定件363依次穿过第二主部件312第二端上的连接孔和螺纹杆351上的第二通孔,而使螺纹杆351与第二主部件312连接。如图2(a)所示,当卡箍3处于开口状态时,第一主部件311的第二端远离第二主部件312的第二端以形成一开口,使得对准棒2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过若干漂移管的中心孔的对准棒、套设于对准棒上且安装在每个所述漂移管两端的卡箍以及夹住若干所述漂移管的连接杆的固定板;所述卡箍包括第一主部件和第二主部件,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开设有连接孔,且所述第一主部件和所述第二主部件的中部均具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均与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卡箍开口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可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凹槽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均为半圆形且尺寸相同,所述第一主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的转轴以及所述第二主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的转轴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主部件第一端的连接孔、所述第二主部件第一端的连接孔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加速器漂移管安装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圆柱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主部件第一端上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一个第一通孔,第二圆柱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主部件第一端上的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颖,杨凡,李永江,李乾楠,张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