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04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体、若干沿径向拉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拉索及若干连接组件,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架体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限位套及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拉索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限位套安装在所述拉索贯穿所述固定座的端部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第一限位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拉索的端部固定处加设弹簧,使拉索不是完全固定在支撑架体上,且能沿自身轴向进行滑移,从而减小了在风荷载作用下拉索产生的较大内力。通过设置弹性件,可以控制拉索的滑移量,而不是使拉索完全自由滑动,满足结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膜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索膜结构作为新的建筑形式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国际上开始出现,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到了七十年代以后,膜结构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膜结构的出现为建筑师们提供了超出传统建筑模式以外的新选择。膜结构一改传统建筑材料而使用膜材,其重量只是传统建筑的三十分之一。而且膜结构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结构在大跨度(无支撑)建筑上实现时所遇到的困难,可创造巨大的无遮挡的可视空间。其造型自由轻巧、阻燃、制作简易、安装快捷、节能、易于、使用安全等优点,因而使它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应用。夜晚,建筑物内的灯光透过屋盖的膜照亮夜空,建筑物的体型显现出梦幻般的效果。这种结构形式特别适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入口廊道、公众休闲娱乐广场、展览会场、购物中心等领域。
[0003]作为附属结构的膜结构具有轻质、通透、可有效匹配“不共面”等优势,但材质柔软,刚度较差,对于布置接近于平面的膜材,需要在膜结构底部间隔布置细索,提供膜的面外刚度。对于高层建筑,风荷载作用影响大,为提供有效刚度,膜下的拉索内力较大,对主体结构的反力大,会加大主体结构的构件截面尺寸,既不经济,结构布置也会有影响。另外,在周边环境升温或者主体结构发生局部变形时,拉索存在松弛的可能,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法减小膜下拉索的内力,从而减小对主体结构的反力以及避免拉索不产生松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支撑结构,有效减小了在风荷载作用下膜下拉索产生的较大内力,从而减小对主体结构的反力。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膜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体、若干沿径向拉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拉索及若干连接组件,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架体连接;其中,
[0006]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限位套及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拉索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限位套安装在所述拉索贯穿所述固定座的端部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第一限位套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座体及固定板,所述座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固定板沿竖向固定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拉索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及所述第一限位套抵接。
[0008]可选的,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及所述第二限位套均具有一环形限位面,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套与所述第二限位套的环形限位面内。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套套设在所述拉索的端部外,所述第一限位套背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拉索的端部。
[0010]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外框架及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环向平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所述拉索沿径向平行拉设在所述外框架内且位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
[0011]可选的,至少一根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若干滑移座,所述拉索贯穿所述滑移座且能够相对所述滑移座沿径向滑动。
[0012]可选的,所述滑移座沿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
[0013]可选的,所述拉索沿径向等间距的拉设于所述外框架内。
[0014]可选的,所述拉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膜结构的膜夹。
[0015]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膜支撑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7]1)通过在拉索的端部固定处加设弹性件,使拉索不是完全固定在支撑架体上,且能沿自身轴向进行滑移,从而减小了在风荷载作用下拉索产生的较大内力。同时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以有效控制拉索的滑移量,而不是使拉索完全自由滑动,满足建筑结构的相关设计要求;
[0018]2)所述弹性件初始情况下处于压缩状态,在周边环境升温或者主体结构发生局部变形时,弹性件伸长,维持索力在一定水平,避免了拉索松弛;
[0019]3)通过弹性件的设置,无论是伸长还是压缩,都能维持拉索索力在一定范围内;
[0020]4)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滑移座,一方面可以限制所述拉索在风荷载下的形变量,减小在风荷载作用下拉索产生的较大内力,另一方面不会影响所述拉索在自身轴向上的滑移。
附图说明
[0021]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其中: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膜支撑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膜支撑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4]附图中:
[0025]10

支撑架体;11

外框架;12

支撑杆;20

拉索;30

固定座;31

第一限位套;32

弹性件;33

第二限位套;34

锁紧螺母;40

滑移座;
[0026]301

座体;302

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28]本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术语“一”、“一个”以及“该”可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

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
[00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膜支撑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膜支撑结构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1

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膜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体10、若干沿径向拉设于所述支撑架体10上的拉索20及若干连接组件,所述拉索20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架体10连接;其中,
[0030]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30、第一限位套31及弹性件32,所述固定座30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体、若干沿径向拉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拉索及若干连接组件,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架体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限位套及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拉索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限位套安装在所述拉索贯穿所述固定座的端部处,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第一限位套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座体及固定板,所述座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固定板沿竖向固定在所述座体上,所述拉索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及所述第一限位套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及所述第二限位套均具有一环形限位面,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套与所述第二限位套的环形限位面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高峰潘钦张士昌史炜洲叶伟卢云峰周露万瑜倪萍贾如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