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99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8
口罩包括:至少覆盖佩戴者的口及鼻孔的口罩本体、以及与口罩本体连接且用于使口罩本体穿戴于佩戴者的穿戴部,口罩本体在比起与佩戴者的口正对的位置更靠下部方向包括开口部。者的口正对的位置更靠下部方向包括开口部。者的口正对的位置更靠下部方向包括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戴在人脸上的口罩。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预防病毒性的飞沫感染的疾病,推荐佩戴口罩来生活。此种口罩是出于使佩戴者难以患病的目的、以及假设在佩戴者患病的情况下使佩戴者喷出的唾液等飞沫不会飞散的目的,推荐佩戴者以紧贴的方式佩戴口罩来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563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但是,此种口罩有时要求在运动或作业时也佩戴。例如,在室外跑步的情况或在工厂内进行作业的情况等。但是,如上所述的口罩多是尽可能紧贴于佩戴者的脸。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戴上口罩后的运动或作业对于佩戴者而言会造成呼吸困难。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形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实现抑制佩戴者的飞沫扩散,而且也确保了容易呼吸的口罩。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至少覆盖佩戴者的口及鼻孔;以及穿戴部,与口罩本体连接,用于使口罩本体穿戴于佩戴者,口罩本体在比起与佩戴者的口正对的位置更靠下部方向包括开口部。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口罩通过覆盖佩戴者的口及鼻孔,并且在口罩的下方设置开口部,从而抑制佩戴者自身的飞沫向他人飞散,并且比起以往的一般口罩,可对佩戴者提供更舒适的呼吸。
附图说明
[0013][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口罩的使用形态的正视图。(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口罩的使用形态的侧视图。
[0014][图2](a)是实施方式1的口罩的正视图。(b)是实施方式1的口罩的侧视图。(c)是实施方式1的口罩的底视图。
[0015][图3]是口罩的分解图。
[0016][图4](a)是口罩的展开正视图。(b)是口罩的展开背视图。
[0017][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口罩的使用形态的正视图。(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口罩的使用形态的侧视图。
[0018][图6](a)是实施方式2的口罩的正视图。(b)是实施方式2的口罩的侧视图。(c)是实施方式2的口罩的底视图。
[0019][图7]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2的口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20][图8](a)~(h)是表示开口部的其他示例的图。
[0021][图9](a)是表示吸气时的空气的流动的示例的图。(b)是表示呼气时的空气的流动的示例的图。
[0022][图10]是表示在开口部设置有通风孔的示例的图。
[0023][图11](a)是表示在口罩的里面侧的脸颊部设置垫布的形态的图。(b)是表示口罩的其他形态的侧视图。
[0024][图12](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一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25][图13](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二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26][图14](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三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27][图15](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四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28][图16](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五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29][图17](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六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30][图18](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七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31][图19](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八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32][图20](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九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33][图21](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十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34][图22](a)是表示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的第十一例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35][图23](a)是将保形性构件设为带状构件的情况,是在口罩本体的表面与里面配置有带状构件的口罩的立体图。(b)是与(a)对应的口罩的右侧视图。
[0036][图24](a)是表示将开口部打开的状态的口罩的一例的右侧视图。(b)是表示将开口部关闭的状态的口罩的一例的右侧视图。
[0037][图25](a)是表示将开口部打开的状态的口罩的其他示例的右侧视图。(b)是表示将开口部关闭的状态的口罩的其他示例的右侧视图。
[0038][图26](a)、(b)是表示设置有防偏离构件的口罩的一例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口罩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口罩通常也称为面罩。而且,实施方式中,将口罩与佩戴者接触的一侧设为内侧,且将与外部气体接触的一侧设为外侧。并且,在佩戴者佩戴有口罩的情况下,将与佩戴者的鼻子接近的一侧设为上部,将与下巴接近的一侧设为下部,将使其上部与下部连结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参照图1(a)箭头A),且将相对于上下方向而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参照图1(b)箭头B)。
[0040]<实施方式1>
[0041]<结构>
[0042]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口罩1的使用形态的图。图1(a)是佩戴者穿戴有口罩1时的正视图,图1(b)是佩戴者穿戴有口罩1时的侧视图。而且,图2(a)是口罩1的正视图,图2(b)是口罩1的右侧视图,图2(c)是口罩1的底视图。
[0043]如图1(b)、图2(b)所示,口罩1包括:口罩本体10、以及与口罩本体10连接的穿戴部2。如图1(a)、图1(b)所示,口罩本体10是以至少覆盖佩戴者的口及鼻孔的方式来形成,也可以覆盖至脸颊或下巴以下的方式来构成。口罩本体10防止出自佩戴者的口或鼻中的飞沫(呼气(也称为呼出气息))等向前方飞散。而且,为了尽量防止佩戴者所吸引的空气中的病毒等的吸引,口罩本体10也可作为过滤器发挥功能。
[0044]口罩本体10中,当佩戴者佩戴口罩本体10时,连接有用来固定于佩戴者的脸面上的穿戴部2。穿戴部2的一例为带状的物体。穿戴部2的一例优选为包含尼龙或聚乙烯。图1(b)的示例中,穿戴部2的一端连接于口罩本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围绕后头部,连接于口罩本体10的左右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至少覆盖佩戴者的口及鼻孔;以及穿戴部,与所述口罩本体连接,用于使所述口罩本体穿戴于所述佩戴者,所述口罩本体在比起与所述佩戴者的口正对的位置更靠下部方向包括开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构成在所述佩戴者的呼气从所述佩戴者的口中朝向所述口罩本体的下方喷出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上部,覆盖所述佩戴者的鼻;中部,覆盖所述佩戴者的口及鼻孔;以及下部,覆盖所述佩戴者的下巴,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使所述口罩本体能够维持规定形状的保形性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形性构件还包含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罩本体中,所述保形性构件包含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所述口罩包括:线框,以至少覆盖所述佩戴者的口及鼻孔的方式来形成;以及面料,以至少覆盖所述线框的外周部的方式来接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酯系弹性体。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包括用于挂在所述佩戴者的耳朵上的带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诚西脇刚史大冢阳右田川武弘原野健一近藤润门马弘一入江瑞穂兼松慧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