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93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接器,其中,包括:支撑环,设置于差速器壳的内部,用于支撑安装在内部的小齿轮;离合器环,在所述差速器壳的内部进行与所述支撑环的联接或解除操作;致动器,其具备电枢,所述电枢设置在所述离合器环的相反侧的所述差速器壳的外侧,通过电磁力拉动通过动作杆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环的所述电枢,由此完成所述离合器环和支撑环的联接;以及弹性构件,联接到所述差速器壳的内部的所述动作杆部位,一侧端部接触到所述差速器壳,另一侧端部接触到所述离合器环来弹性支撑所述离合器环。接触到所述离合器环来弹性支撑所述离合器环。接触到所述离合器环来弹性支撑所述离合器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汽车(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ICE)、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Battery Electric Vehicle,EV)等车辆的四轮驱动的断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断接器是安装在差速器组件上,根据行驶情况分离或连接差速轴来转换为两轮驱动(2WD)和四轮驱动(4WD),从而,可以最小化多余的动力损失的装置。
[0003]现有的断接器大部分利用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等的控制系统移动套筒来切断马达或发动机等的输入部和车轮等的输出部的动力,从而,从四轮驱动(Four Wheel Drive,4WD)转换为两轮驱动(Two Wheel Drive,2WD)。
[0004]图1是示出现有断接器的图。参照图1,现有的断接器200连接于差速器组件100。差速器组件100的差速器壳101的内部安装有差速齿轮组。差速齿轮组,包括2个第一半轴齿轮111及第二半轴齿轮112以及与第一半轴齿轮111及第二半轴齿轮112相啮合的2个小齿轮121、122。
[0005]现有的断接器200,包括:差速轴210,其设置在差速器壳101的内部,与位于图2右侧的第一半轴齿轮111相连接;轮毂220,与右侧车轮相连接;滚珠丝杠轴240,与马达230相连接,通过马达230的运行而旋转;螺母250,在与滚珠丝杠轴240相联接的状态下,滚珠丝杠轴240运行时,可随着滚珠丝杠轴240移动;以及变速叉280,通过螺母250的操作可沿导轨260进行移动,并通过移动套筒270来连接差速轴210和轮毂220或解除差速轴210和轮毂220的连接。
[0006]现有的断接器200中,滚珠丝杠轴240通过驱动包括位置传感器的马达230而旋转。通过滚珠丝杠轴240的旋转,变速叉280与随着滚珠丝杠轴240移动的螺母250一起移动。当变速叉280移动时,变速叉280和通过变速叉280连接的套筒270进行移动,同时差速轴210和轮毂220相啮合来连接动力,或解除差速轴210和轮毂220的啮合来切断动力。具体而言,滚珠丝杠轴240在马达230的驱动下向一侧方向旋转时,套筒270向差速轴21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完成差速轴210和轮毂220的相啮合,由此,向右轮传递动力。相反,当滚珠丝杠轴240在马达230的驱动下向另一侧方向旋转时,套筒270朝轮毂22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解除差速轴210和轮毂220之间的连接。
[0007]然而,现有断接器中,通过滚珠丝杠轴、变速叉和套筒连接从马达分离的差速轴和轮毂,由于所述复杂的结构,存在如下严重的问题;即整体长度过大、装配空间宽、重量重、不利于汽车安装性,而且,由于用于驱动马达的耗电量(20A)过多,需要精密控制BLDC马达的行程等,导致控制系统的驱动变复杂,且制造费用增加,而且,四轮驱动车辆的辅助驱动轮被断开的两轮驱动的情况下,输入部的旋转被停止,随之末级减速齿轮也停止,在差速轴与轮毂分离的状态下,车辆高速直行时,随着左半轴齿轮的旋转而小齿轮高速旋转,由于此时产生的高差动(high differential),发生噪声和振动。
[0008]相对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断接器,所述断接器,包括:差速器壳,用于传递输入转矩;差速齿轮组,用于负责差动;支撑环,用于支撑差速齿轮组的小齿轮;离合器环,与支撑环联接或解除操作;弹性构件,用于弹性支撑离合器环;致动器,通过动作杆连接于离合器环的电枢与磁线圈非接触状态运行来实现断接,通过如此构成,并通过非接触运行,结构简单,有利于耐久性及噪声,且安装性优异。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大韩民国专利公开第10

2017

0123869号公报(2017年11月9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接器,与直接连接于离合器环的动作杆相连接的电枢与磁线圈以非接触状态运行来完成断接,可以联接离合器和支撑环或解除联接。
[0013]为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接器,其中,包括:支撑环,设置于差速器壳的内部,用于支撑安装在内部的小齿轮;离合器环,在所述差速器壳的内部进行与所述支撑环的联接或解除操作;致动器,其具备电枢,所述电枢设置在所述离合器环的相反侧的所述差速器壳的外侧,通过电磁力拉动通过动作杆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环的所述电枢,由此完成所述离合器环和支撑环的联接;以及弹性构件,联接到所述差速器壳的内部的所述动作杆部位,一侧端部接触到所述差速器壳,另一侧端部接触到所述离合器环来弹性支撑所述离合器环。
[0014]另外,所述致动器,包括:磁芯,与所述电枢相对构成;以及磁线圈,在被容纳在所述磁芯的内部的状态下,施加电源时产生电磁力,来拉动所述电枢。
[0015]另外,所述磁芯和磁线圈与所述电枢构成为非接触结构。
[0016]另外,所述磁线圈和磁芯固定于变速器壳体,并独立于所述差速器壳的旋转。
[0017]另外,在所述差速器壳的一侧朝所述致动器的方向延长的延长部联接衬套,在所述衬套联接所述电枢及磁芯的中心部位。
[0018]另外,所述衬套为非磁性体。
[0019]另外,具备卡爪部,所述卡爪部可以与所述离合器环和支撑环的相对的面联接或分离。
[0020]另外,所述离合器环的外径和所述差速器壳的内径通过花键结构相连接。
[0021]另外,所述动作杆,一侧端部连接于离合器环,另一侧端部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与所述电枢相连接。
[0022]另外,所述电枢为磁性体。
[0023]另外,在所述支撑环的内部具备中心轴,在所述中心轴的两侧可旋转地联接小齿轮,在两侧小齿轮的两侧具备与两侧小齿轮相啮合的半轴齿轮。
[0024]另外,所述差速器壳的侧端部由可拆装的盖子而构成,在所述盖子安装驱动齿轮。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与直接连接于离合器环的动作杆相连接的电枢与磁线圈非接触状态运行来完成断接,由此可以联接离合器和支撑环或解除联接。
[002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断接器的联接被解除的状态下,汽车以两轮驱动(2WD)模式
行驶时进行滑行的辅助驱动轮与支撑半轴齿轮的支撑环一起旋转,从而,可以防止发生高差动。
[0028]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磁线圈,电流消耗少。
[0029]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枢进行非接触旋转运动,从而,有利于耐磨性及噪声,并被体现为在电枢与磁线圈之间具有大面积电磁作用的结构,从而,其作用及响应度变优秀。
[0030]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由低价低电流磁线圈来代替现有的大电流BLDC马达、滚珠丝杠轴、变速叉等的高价致动器,并可以去除推力轴承,从而,可以降低费用。
[0031]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差速器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设置于差速器壳的内部,用于支撑安装在内部的小齿轮;离合器环,在所述差速器壳的内部进行与所述支撑环的联接或解除操作;致动器,其具备电枢,所述电枢设置在所述离合器环的相反侧的所述差速器壳的外侧,通过电磁力拉动通过动作杆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环的所述电枢,由此完成所述离合器环和支撑环的联接;以及弹性构件,联接到所述差速器壳的内部的所述动作杆部位,一侧端部接触到所述差速器壳,另一侧端部接触到所述离合器环来弹性支撑所述离合器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磁芯,与所述电枢相对构成;以及磁线圈,在被容纳在所述磁芯的内部的状态下,施加电源时产生电磁力,来拉动所述电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和磁线圈与所述电枢构成为非接触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线圈和磁芯固定于变速器壳体,并独立于所述差速器壳的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接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福安钟培李相宪申奉周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坦迪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