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891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线圈装置。电感器(1)具有:由扁平线构成的线圈(2)、具备形成有收容线圈(2)的第一引出部(3a)的第一收容凹部(421a)的第一接线部(42a)的第一端子(4a)、具备形成有收容线圈(2)的第二引出部(3b)的第二收容凹部(421b)的第二接线部(42b)的第二端子(4b),第一收容凹部(421a)和第二收容凹部(421b)沿着线圈(2)的卷绕轴方向错位。(421b)沿着线圈(2)的卷绕轴方向错位。(421b)沿着线圈(2)的卷绕轴方向错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被用作电感器等的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被用作电感器等的线圈装置,已知有一种线圈装置,其具有基体、埋设于基体内部的线圈、将连接线圈的引出部的接线部配置于基体内部的端子(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装置中,通过对线圈的引出部铆接端子,可将线圈的引出部与接线部连接。
[000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装置中,线圈由导线形成,因此,不会产生任何不良情况,可对线圈的引出部铆接端子,但在线圈由扁平线形成那样的情况下,难以对线圈的引出部铆接端子,存在改良的余地。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

518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实际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线圈的引出部与端子容易连接的线圈装置。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具有:
[0011]线圈,其由扁平线构成;
[0012]第一端子,其具备形成有收容所述线圈的第一引出部的第一收容凹部的第一接线部;
[0013]第二端子,其具备形成有收容所述线圈的第二引出部的第二收容凹部的第二接线部,
[0014]所述第一收容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凹部沿着所述线圈的卷绕轴方向错位。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的线圈装置中,在第一接线部形成有收容线圈的第一引出部的第一收容凹部,在第二接线部形成有收容线圈的第二引出部的第二收容凹部。因此,通过将第一引出部收容于第一收容凹部,可将第一引出部与第一接线部连接,在将第一引出部与第一接线部连接时,不需要对第一引出部铆接第一端子,能够将第一引出部与第一端子容易连接。同样,通过将第二引出部收容于第二收容凹部,可将第二引出部与第二接线部连接,在将第二引出部与第二接线部连接时,不需要对第二引出部铆接第二端子,能够将第二引出部与第二端子容易连接。
[0016]特别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装置中,第一收容凹部和第二收容凹部沿着线圈的卷绕轴方向错位。因此,即使第一引出部的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部的第二引出位置沿着线圈
的卷绕轴方向错位,也不会不必要地弯曲第一引出部或第二引出部,可将第一引出部及第二引出部分别引出至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将第一引出部与第一端子容易连接,并且能够将第二引出部与第二端子容易连接。
[001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线部及所述第二接线部分别在不同的位置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接线部的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接线部的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的长度长。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可使第一收容凹部和第二收容凹部沿着线圈的卷绕轴方向,以对应于第一接线部的沿着卷绕轴方向的长度与第二接线部的沿着卷绕轴方向的长度的差分的距离错位地配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得到所述的效果。
[001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将所述第一接线部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立起的第一基底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将所述第二接线部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立起的第二基底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凹部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二引出部与所述第二基底部连接。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利用第二基底部支承第二引出部,因此,即使对第二引出部作用外力,第二引出部在卷绕轴方向上也不易错位。因此,可将第二引出部的位置定位于规定的位置,能够防止由于第二引出部的位置的不均,电感特性等在每个产品中不均。
[0019]优选的是,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凹部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一引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收容凹部的底部靠上方。通过设为这种结构,例如即使在由于制造误差,第一引出部的第一引出位置在卷绕轴方向上偏离的情况下,在将第一引出部收容于第一收容凹部时,也不会对第一引出部实施弯曲加工,能够在将第一引出部直线性地引出的状态下,将第一引出部与第一端子连接。
[0020]另外,在设为所述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第一引出部与第一收容凹部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余量),但通过以这样形成余量的方式,预先使第一收容凹部的深度比较深,不会使线圈倾斜,能够将第一引出部可靠地收容于第一收容凹部。另外,例如即使在由于设计变更等,产生使第一引出部的第一引出位置沿着卷绕轴方向配置于与通常不同的位置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一引出部可靠地收容于第一收容凹部。
[002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收容凹部由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一接线部的第一切口构成,所述第二收容凹部由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第二切口构成。在设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将第一引出部从第一接线部的顶部沿着卷绕轴方向插入第一收容凹部,能够将第一引出部容易地收容于第一收容凹部。另外,第二引出部也一样,例如通过将第二引出部从第二接线部的顶部沿着卷绕轴方向插入第二收容凹部,能够将第二引出部容易地收容于第二收容凹部。
[0022]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接线部,在之间夹着所述第一收容凹部而形成有一对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第二接线部,在之间夹着所述第二收容凹部而形成有一对第二突出部,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各自由接合部连接,一对所述第二突出部各自由接合部连接。通过配置为在一对第一突出部的各个之间夹着第一引出部,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第一引出部收容于第一收容凹部,另外,通过在该状态下将一对第一突出部各自利用接合部接合,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引出部从第一收容凹部脱离。同样,通过配置为在一对第二突出部的各个之间夹着第二引出部,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第二引出部收容于第二收容凹部,另外,通过在该状态下将一对第二突出部各自利用接合部接合,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引出部从第二收容凹部脱离。
[0023]优选的是,从正面观察所述第一接线部及所述第二接线部时,所述第一收容凹部
及所述第二收容凹部在与所述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线圈的外周的位置靠内侧。在设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第一收容凹部与第二收容凹部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引出部的第一引出位置与第二引出部的第二引出位置之间的距离窄,在第一引出位置与第二引出位置之间配置第一收容凹部和第二收容凹部。为了以这种状态在第一收容凹部收容第一引出部,需要将第一引出部从第一引出位置向第一收容凹部弯曲至内侧。由此,在第一引出部中产生弹力,将第一引出部收容于第一收容凹部时,能够通过第一引出部的弹性力,将第一引出部以充分的固定强度固定于第一收容凹部的内部。另外,第二引出部也一样,能够以充分的固定强度固定于第二收容凹部的内部。
[002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引出部及所述第二引出部相互向大致同一方向引出,所述第一接线部及所述第二接线部配置于引出所述第一引出部及所述第二引出部的所述线圈的一侧。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在对第一接线部及第二接线部实施例如激光焊接的情况下,可从大致同一方向对各接线部照射激光,因此,激光焊接容易,能够实现制造的容易化。
[002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提供一种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装置,其具有:线圈,其由扁平线构成;第一端子,其具备形成有收容所述线圈的第一引出部的第一收容凹部的第一接线部;第二端子,其具备形成有收容所述线圈的第二引出部的第二收容凹部的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一收容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凹部沿着所述线圈的卷绕轴方向错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分别在不同的位置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接线部的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接线部的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的长度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将所述第一接线部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立起的第一基底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将所述第二接线部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立起的第二基底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凹部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二引出部与所述第二基底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凹部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一引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收容凹部的底部靠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收容凹部由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一接线部的第一切口构成,所述第二收容凹部由沿着所述卷绕轴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第二切口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接线部,在之间夹着所述第一收容凹部而形成有一对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第二接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光一统北岛伸夫三浦冬树成泽武彦藤泽辉一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