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冷却模块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88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冷却模块总成,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液冷通道,用于对车辆上的待冷却部件进行冷却,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为迎风侧,用于与车辆的前侧相对应;所述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还包括:风扇组件,布置于所述换热器后侧,用于冷却所述换热器;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多个电子风扇,多个电子风扇以矩形阵列方式布置。具体使用时,能根据车辆上待冷却部件的散热需求实时控制电子风扇的运行数目和各电子风扇的转速,从而提升风扇组件的整体效率,以满足车辆功率密度增长需求。增长需求。增长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及其冷却模块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冷却模块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的冷却系统基本都采用水冷方式,通过风扇强制外部空气流过散热器,使热量散发至外界环境中。随着功率密度的逐渐增加,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借助冷却系统散发的热量更多,对冷却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通过单个风扇对散热器进行冷却的方式冷却效率较低,已无法满足功率密度增长的需求。而且,传统冷却模块中的风扇一般由发动机直接驱动,无法根据实际散热需求主动调节转速,仅能根据车辆负荷状态改变运行转速,由此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高速低负荷工况下冷却能力过剩,系统附件能耗增加;低速高负荷工况下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设计新的冷却模块来满足新增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风扇对散热器进行冷却时存在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冷却模块总成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风扇对散热器进行冷却时存在效率较低而无法满足车辆功率密度增长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换热器,包括液冷通道,所述换热器用于对车辆上的待冷却部件进行冷却,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为迎风侧,用于与车辆的前侧相对应;风扇组件,布置于所述换热器后侧,用于冷却所述换热器;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多个电子风扇,多个电子风扇以矩形阵列方式布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扇组件包括多个以矩形阵列方式布置的电子风扇,由于冷却模块总成的进气量和前端来流的风速均匀性成正相关,因此,采矩形阵列方式布置的风扇组件能够显著提高前端进气均匀性,从而提升进气效率,进而提高风扇组件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将电子风扇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布置,也方便根据车辆上待冷却部件的散热需求实时控制电子风扇的运行数目和各电子风扇的转速,从而提升风扇组件的整体效率,以满足车辆功率密度增长需求。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的前端与所述换热器对应以引导气流,所述导风圈内设置多个沿前后方向并行延伸的导风通道,多个导风通道呈矩形阵列方式布置,以与多个电子风扇一一对应,各电子风扇对应固设在相应导风通道的后端出风口处。
[0007]有益效果:由于多个电子风扇采用矩形阵列布置的形式,各电子风扇之间的间距较近,且受车辆上复杂安装环境的影响,各电子风扇在同转速下运行时所受到的阻力可能
不同,由风机理论可知,不同电子风扇前端所产生的负压存在不均匀分布的可能,导致不同电子风扇区域之间的流动产生干涉,通过在导风圈上设置与电子风扇一一对应的导风通道,能在一定程度将各电子风扇的叶片前端的区域隔开,从而抑制使用时各电子风扇之间的流动发生相互干涉,有利于提高风扇组件的整体效果。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子风扇设置在所述导风圈外部。
[0009]有益效果:方便安装电子风扇。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通道由固设在导风圈中的交错布置的挡风板分隔形成。
[0011]有益效果:导风圈的结构简单,设计加工方便。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电子风扇外分别套装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固定安装在所述导风圈的后侧面上。
[0013]有益效果:罩设在各电子风扇外的导风罩形成容纳相应电子风扇的独立空间,对相应电子风扇起到导风和防护作用;此外,通过导风罩与导风通道的结合,能进一步将各电子风扇的叶片前端的区域隔开,从而进一步避免或抑制使用时各电子风扇之间的流动发生相互干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风扇组件的整体效率。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还包括安装架,用于固定安装在车辆的车架上,所述换热器及风扇组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0015]有益效果:安装架的设置方便换热器和风扇组件在车架上的固定安装。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还包括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前端为进风口,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导风管的后端出风口处,所述导风管于后端出风口处设有多个分流通道,多个分流通道呈矩形阵列方式布置,以与多个电子风扇一一对应。
[0017]有益效果:通过导风管能有效将换热器前侧的风引导至换热器迎风侧表面处,从而减小换热器前侧障碍物对换热器迎风侧风的流动干扰,使更多的风流过换热器,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此外,分流通道的设置能有效提高换热器迎风侧的进气均匀性,能够进一步提高风扇组件的静压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风扇组件的整体效率。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流通道由交错布置在所述导风管的后端出风口处的分流板形成。
[0019]有益效果:导风管的结构简单,设计加工方便。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为矩形,所述液冷通道包括顶部横向通道、底部横向通道及中间竖向通道,顶部横向通道和底部横向通道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中间竖向通道沿上下方向延伸,中间竖向通道连通所述的顶部横向通道和底部横向通道,在顶部横向通道的右侧设置冷却流体进口,在底部横向通道的左侧设置冷却流体出口,以矩形阵列方式布置的多个电子风扇在上下方向上对应换热器分布有至少两排,每一排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有至少两个电子风扇,所有电子风扇按照以下条件启动:(1)在任意上下相邻的两排电子风扇中,在下排的电子风扇全部启动后,再启动上排的电子风扇;(2)同一排的所有电子风扇中,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依次启动。
[0021]有益效果:对于换热器来讲,一般位于下侧的换热效率更高,风冷换热效果更好,因此,对应于右侧顶部设置冷却流体进口、左侧底部设置冷却流体出口的换热器来讲,在上
下相邻的两排电子耳风扇中,先启动下排的电子风扇,再启动上排的电子风扇,而对于同一排的电子风扇来讲,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依次启动,可保证各电子风扇均工作在高效工况下,相比多风扇均在单一运行模式下工作,能有效降低风扇组件的能耗。
[0022]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辆,包括待冷却部件和冷却模块总成,所述冷却模块总成用于对待冷却部件散热;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换热器,包括液冷通道,所述换热器用于对车辆上的待冷却部件进行冷却,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为迎风侧,用于与车辆的前侧相对应;风扇组件,布置于所述换热器后侧,用于冷却所述换热器;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多个电子风扇,多个电子风扇以矩形阵列方式布。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扇组件包括多个以矩形阵列方式布置的电子风扇,由于冷却模块总成的进气量和前端来流的风速均匀性成正相关,因此,采矩形阵列方式布置的风扇组件能够显著提高前端进气均匀性,从而提升进气效率,进而提高风扇组件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将电子风扇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布置,也方便根据车辆上待冷却部件的散热需求实时控制电子风扇的运行数目和各电子风扇的转速,从而提升风扇组件的整体效率,以满足车辆功率密度增长需求。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包括:换热器,包括液冷通道,所述换热器用于对车辆上的待冷却部件进行冷却,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为迎风侧,用于与车辆的前侧相对应;其特征是,所述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还包括:风扇组件(4),布置于所述换热器后侧,用于冷却所述换热器;所述风扇组件(4)包括多个电子风扇(41),多个电子风扇(41)以矩形阵列方式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是,所述风扇组件(4)还包括导风圈(44),所述导风圈(44)的前端与所述换热器对应以引导气流,所述导风圈(44)内设置多个沿前后方向并行延伸的导风通道(42),多个导风通道(42)呈矩形阵列方式布置,以与多个电子风扇(41)一一对应,各电子风扇(41)对应固设在相应导风通道(42)的后端出风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电子风扇(41)设置在所述导风圈(44)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导风通道(42)由固设在导风圈(44)中的交错布置的挡风板(43)分隔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是,各电子风扇(41)外分别套装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固定安装在所述导风圈(44)的后侧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是,所述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还包括安装架,用于固定安装在车辆的车架(1)上,所述换热器及风扇组件(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辆的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是,所述车辆的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朝田杰安刘积成
申请(专利权)人: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