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电晕漆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843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耐电晕漆包线,所述耐电晕漆包线由内到外依次为金属芯线、打底漆层、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漆层及自润滑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金属芯线表面和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之间增加一层附着性优良的打底漆层,使得传统三涂层铜圆漆包线改为四涂层铜圆漆包线,且打底漆层与铜芯线附着性更好,从而有效提高了漆包线的剥离扭绞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电晕漆包线


[0001]本技术属于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耐电晕漆包线。

技术介绍

[0002]耐电晕漆包线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和耐电晕性能等,在电机工作过程中能有效抵抗高频脉冲对漆膜的破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主驱电机、吊装电机、矿山防爆电机等。
[0003]参见图1,现有的耐电晕漆包线是三层涂层,三层涂层是在金属芯线100外部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101、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漆层102、自润滑漆层103。但由于耐电晕聚酯亚胺漆添加有纳米级的无机氧化物,漆膜与铜芯线表面附着力不够,导致漆膜与铜芯线表面附着力降低,附着性偏差,对于φ1.00mm以上(特别是φ1.00~φ1.10mm之间)的漆包线的剥离扭绞性能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其中,剥离扭绞标准:R=K/dnom,K是常数110mm,dnom标称直径,执行相应转速后漆层不应失去附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耐电晕漆包线,能够提升耐电晕漆包线的剥离扭绞性能。本技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耐电晕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电晕漆包线由内到外依次为金属芯线、打底漆层、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漆层及自润滑漆层。
[0006]具体地,所述打底漆层为改性聚酰胺酰亚胺类绝缘漆。
[0007]具体地,所述改性聚酰胺酰亚胺为通过分子结构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
[0008]具体地,所述改性聚酰胺酰亚胺为二胺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二酸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中的其中一种。
[0009]具体地,所述改性聚酰胺酰亚胺为通过有机材料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
[0010]具体地,所述改性聚酰胺酰亚胺为聚四氟乙烯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聚醚砜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有机粘土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中的其中一种。
[0011]具体地,所述金属芯线为表面进行拉丝处理的铜圆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金属芯线表面和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之间增加一层附着性优良的打底漆层,使得传统三涂层铜圆漆包线改为四涂层铜圆漆包线,且打底漆层与铜芯线附着性更好,对于φ1.00mm以上(特别是φ 1.00~φ1.10mm之间)漆包线的剥离扭绞性能提高明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传统耐电晕漆包线的层状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耐电晕漆包线的层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电晕漆包线,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金属芯线10、打底漆层11、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12、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漆层 13及自润滑漆层14。其中,金属芯线为铜圆线。
[0016]本实施例中,打底漆层为改性聚酰胺酰亚胺类绝缘漆。较佳地,改性聚酰胺酰亚胺为通过分子结构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具体可以采用二胺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二酸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中的其中一种。或者,所述改性聚酰胺酰亚胺为通过有机材料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具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聚醚砜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有机粘土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中的其中一种。
[0017]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耐电晕漆包线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8]1.打底漆的固体物含量约26%。打底漆需要独立涂漆系统(包括独立漆箱、独立供漆、独立涂漆架等),漆膜固化与其它漆层(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漆层、自润滑漆层)可以同炉同温,无需单独烘炉或单独固化温度;涂漆配模按正常配置,打底漆层涂漆模涂覆1道或者2道;涂覆在经过拉丝、退火、冷却、清洁后的铜圆芯线表面;烘炉固化温度600~630℃。
[0019]2.打底漆涂覆、固化完成后,接着涂覆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涂覆8~12道;烘炉固化温度600~630℃。
[0020]3.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涂覆、固化完成后,再涂覆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漆层,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漆层涂覆6~10道;烘炉固化温度600~630℃。
[0021]4.上述漆层涂覆、固化后,最后涂覆自润滑漆层,涂覆1道;烘炉固化温度600~630℃。
[0022]完成涂漆和烘烤冷却后,在漆包线的表面涂覆上所需要的润滑剂;再依次、有序、紧密、排列缠绕在所需要的盛线轴上,漆包线经检测合格就是可以入库销售的成品。
[0023]本实施例在铜芯线表面和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之间增加一层附着性优良的打底漆层;由于增加了打底漆层,原来三涂层铜圆漆包线改为四涂层铜圆漆包线,打底漆层与铜芯线附着性更好,从而提高了漆包线的剥离扭绞性能。下面以有机粘土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的绝缘漆为例,采用该绝缘漆的四涂层铜圆漆包线相比传统三涂层漆包线,相应的剥离扭绞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0024][0025]由上表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耐电晕漆包线显著提升了耐电晕漆包线的剥离扭绞性能,对于φ1.00mm以上(特别是φ1.00~φ1.10mm之间)漆包线的剥离扭绞性能提高明显。
[0026]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为充分公开而非限制本技术,凡基于本技术的创作主旨、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得到的等效技术特征的替换,应当视为本申请揭露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电晕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电晕漆包线由内到外依次为金属芯线、打底漆层、耐电晕聚酯亚胺漆层、耐电晕聚酰胺酰亚胺漆层及自润滑漆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电晕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底漆层为改性聚酰胺酰亚胺类绝缘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电晕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酰胺酰亚胺为通过分子结构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电晕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酰胺酰亚胺为二胺改性的聚酰胺酰亚胺、二酸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敬湖张建民任雪马红杰薛汉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