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72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其涉及视觉检测领域,其包括设置有第一中孔的环形光源,还包括装设在环形光源一侧的第一环形棱镜组,装设在环形光源另一侧的第二环形棱镜组,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和第二环形棱镜组均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棱镜,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的棱镜为竖直布置,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的棱镜呈倾斜设置,并形成以第一中孔为顶点的锥形结构,所述环形光源的光线朝第一环形棱镜组的方向进行照射,本技术方案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还降低了空间占用,减少了检测工位及项目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效率低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


[0001]本技术涉及视觉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检测螺丝的螺纹外观时,一般一个相机只能看到螺丝螺纹的四分之一,难以同时检测到整个螺丝上的螺纹情况,而常规的检测方案是需要多个相机配合光源来对螺丝上不同位置的螺纹分别进行检测,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工位才能对螺丝的螺纹进行检测完毕。这样的检测方式不但检测效率低下,而且检测仪器的成本较高,空间占用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其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效率低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包括设置有第一中孔的环形光源,还包括装设在环形光源一侧的第一环形棱镜组,装设在环形光源另一侧的第二环形棱镜组,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和第二环形棱镜组均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棱镜,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的棱镜为竖直布置,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的棱镜呈倾斜设置,并形成以第一中孔为顶点的锥形结构,所述环形光源的光线朝第一环形棱镜组的方向进行照射。
[0005]使用时,将样品放置在本实施例的中孔内,然后环形光源对样品进行打光,第一环形棱镜组和第二环形棱镜组配合将外界的光线和本实施例中孔内的光线聚集反射在样品的侧壁上,这样既可以提高打光的亮度,还能降低检测时的杂光影响,从而使得样品上的缺陷在图像上显现得更加清楚,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有第二中孔的周圈,所述环形光源装设在第二中孔内,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设置在第二中孔内并位于环形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装设在第二中孔内并位于环形光源的另一侧,便于将第一环形棱镜组和第二环形棱镜组分别安装在环形光源的两侧。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装设在第二中孔内并设置有第三中孔的第一安装座和装设在第二中孔内并设置有第四中孔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的安装在第三中孔内,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安装在第四中孔内。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中孔为正六棱台结构,内壁为全等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的棱镜数为6个且为适应第四中孔内壁的全等等腰梯形,并分别贴附在第四中孔的内壁上。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中孔为六边形梯台结构,内壁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的棱镜数量为6个且为适应第三中孔内壁的矩形结构,并分别贴附在第三中孔的内壁上。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周圈包括第一周圈和与第一周圈相连接的第二周圈,所述第一周圈和第二周圈均设置有第二中孔,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环形光源均装设在第一周圈的第二中孔内,以使第一环形棱镜组位于环形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座装设在第二周圈的第二中孔内,以使第二环形棱镜组位于环形光源的另一侧。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周圈和第一安装座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周圈和第二环形棱镜组为螺纹连接。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光源包括环形底座、呈杯状的光源组件、漫射板,以及装设在环形底座外周的环形外壳,所述第一中孔设置在环形底座上,所述漫射板的一端与第一中孔的内侧面相连接,另一端与环形外壳的顶部相连接,以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光源组件装设在密闭空间内且出光方向朝第一环形棱镜组方向照射。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底座的外侧上设置有环形凸起部,所述环形外壳的内壁贴合在环形凸起部,便于将环形外壳与环形底座固定连接。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环形光源电连接的接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使用时,先将本实施例的检测光源放置在操作平台上,此时第一环形棱镜组将位于下方,环形光源位于中部,第二环形棱镜组位于上方,接着将样品放置在第三中孔内,相机位于样品的正上方并进行拍摄,确保相机视野能同时看到圆柱物体的整个圆周;检测时,环形光源对样品进行打光照亮,而样品的底部下方可以加设一个补光光源,光源从下往上向物体进行发光,而第一环形棱镜组将光线反射到样品的侧壁上,这样可以提高检测时的光线亮度,接着第一环形棱镜组还会将其他光线反射到第二环形棱镜组上,第二环形棱镜组再将光线会反射到外部,这样则不会出现杂乱的反光,还能使得产品上的缺陷更加明显,本实施例的光源效果主要通过第一环形棱镜组和第二环形棱镜组和环形光源来实现,这样既可以确保打亮样品圆弧面的同时又不会出现杂乱的反光,本实施例可以用单个相机就观察到一个圆柱形物品的整个圆周,既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还降低了空间占用,减少了检测工位及项目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的第一分解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的第二分解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的剖视图;
[0023]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的光线走向图。
[0024]附图的标记为:1、环形光源;11、环形底座;111、第一中孔;112、环形凸起部;12、光
源组件;13、漫射板;14、环形外壳;2、第一环形棱镜组;21、棱镜;3、第二环形棱镜组;4、周圈;41、第一周圈;411、第二中孔;42、第二周圈;5、第一安装座;51、第三中孔;6、第二安装座;61、第四中孔;7、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包括设置有第一中孔(111)的环形光源(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在环形光源(1)一侧的第一环形棱镜组(2),装设在环形光源(1)另一侧的第二环形棱镜组(3),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2)和第二环形棱镜组(3)均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棱镜(21),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2)的棱镜(21)为竖直布置,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3)的棱镜(21)呈倾斜设置,并形成以第一中孔(111)为顶点的锥形结构,所述环形光源(1)的光线朝第一环形棱镜组(2)的方向进行照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有第二中孔(411)的周圈(4),所述环形光源(1)装设在第二中孔(411)内,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2)设置在第二中孔(411)内并位于环形光源(1)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3)装设在第二中孔(411)内并位于环形光源(1)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在第二中孔(411)内并设置有第三中孔(51)的第一安装座(5)和装设在第二中孔(411)内并设置有第四中孔(61)的第二安装座(6),所述第一环形棱镜组(2)的安装在第三中孔(51)内,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3)安装在第四中孔(6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中孔(61)为正六棱台结构,内壁为全等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第二环形棱镜组(3)的棱镜(6)数为6个且为适应第四中孔(61)内壁的全等等腰梯形,并分别贴附在第四中孔(61)的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面镜组内窥检测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中孔(51)为六边形梯台结构,内壁为矩形结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俊广方梓城蒋移兵邓俊涛张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康视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