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54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行走机构和飞行机构;机器人主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螺柱连接的底盘、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第三载板,且底盘、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第三载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形成镂空结构;行走机构设置在底盘上,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转向组件、行走电机和行走控制器;底盘上还设有陆地摄像头;飞行机构设置在第三载板上,飞行机构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在第三载板外周的第一桨叶;第三载板上还设有飞行摄像头;第一载板上设有摄像处理系统,陆地摄像头和飞行摄像头均与摄像处理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且整体结构轻便,为使用大容量电池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小型无人机具有不需要专用机场、机动快速、使用成本低、维护使用简单等特点,在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应用在航拍、农业以及军事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型无人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无人机一般只具有飞行的功能,而不能实现陆空两用,少数能够实现陆空两用的无人机陆地行走装置较为复杂,增加了无人机的负重,而且续航能力短,对于复杂地形环境难以穿越,降低了无人机的巡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行走机构和飞行机构;
[0006]机器人主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螺柱连接的底盘、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第三载板,且底盘、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第三载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形成镂空结构;
[0007]行走机构设置在底盘上,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转向组件、行走电机和行走控制器;行走轮设置在底盘的下方,行走轮包括前轮和后轮,前轮通过转向组件控制转向,后轮与行走电机连接,行走控制器用于控制转向组件和行走电机的启动;底盘上还设有陆地摄像头;
[0008]飞行机构设置在第三载板上,飞行机构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在第三载板外周的第一桨叶,第一桨叶通过第一飞行电机驱动;第三载板上还设有飞行摄像头;
[0009]第一载板上设有摄像处理系统,陆地摄像头和飞行摄像头均与摄像处理系统电连接;第二载板上设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池。
[0010]进一步,转向组件包括连接轴、三爪连接件、转轴、转向支撑上板、舵机、舵机传动杆和转向连接杆;前轮设置在连接轴上,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爪连接件,底盘上靠近前轮处通过螺柱安装有转向支撑上板,三爪连接件的其中两个爪通转轴转动连接在底盘与转向支撑上板之间;舵机设置在底盘上,舵机上设有舵机传动杆,三爪连接件的另一个爪通过转向连接杆与舵机传动杆连接。
[0011]进一步,前轮和后轮均为2个,2个三爪连接件的另一个爪通过转向横杆连接,且三爪连接件的另一个爪与转向横杆为转动连接;转向连接杆与转向横杆的一端连接。
[0012]进一步,转向连接杆的两端与转向横杆和舵机传动杆均为球头连接。
[0013]进一步,第三载板上设有与第一桨叶数目相等的支撑杆,支撑杆呈辐射状分布,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三载板上,第一桨叶设置在另一端上。
[0014]进一步,支撑杆上还设有罩在第一桨叶外周的保护架。
[0015]进一步,支撑杆上还设有第二桨叶,第二桨叶通过第二飞行电机驱动,第一桨叶和
第二桨叶上下设置在支撑杆上。
[0016]进一步,第三载板上方还设有顶板,支撑杆固定在第三载板和顶板之间。
[0017]进一步,行走电机的上方设有起保护作用的电机上板。
[0018]进一步,第三载板上设有向外延伸的云台支撑板,飞行摄像头设置在云台支撑板上。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具有以下优势:
[0020]本技术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且底盘、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第三载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形成镂空结构,可减轻机器人整体的重量,为使用大容量电池提供技术支持,以保证续航能力,满足了既能飞行又能行走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的立体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底盘;2

第一载板;3

第二载板;4

第三载板;5

顶板;6

螺柱;7

电机上板;8

陆地摄像头;9

转向组件;10

行走控制器;11

行走电机;12

摄像处理系统;13

电池;14

支撑杆;15

第一飞行电机;16

第一桨叶;17

保护架;18

第二飞行电机;19

第二桨叶;20

行走轮;21

云台支撑板;22

飞行摄像头;23

连接轴;24

三爪连接件;25

转轴;26

转向支撑上板;27

转向横杆;28

舵机;29

舵机传动杆;30

转向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行走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行走机构和飞行机构;机器人主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通过螺柱连接的底盘、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第三载板,且底盘、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第三载板上均设有若干通孔形成镂空结构;行走机构设置在底盘上,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转向组件、行走电机和行走控制器;行走轮设置在底盘的下方,行走轮包括前轮和后轮,前轮通过转向组件控制转向,后轮与行走电机连接,行走控制器用于控制转向组件和行走电机的启动;底盘上还设有陆地摄像头;飞行机构设置在第三载板上,飞行机构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在第三载板外周的第一桨叶,第一桨叶通过第一飞行电机驱动;第三载板上还设有飞行摄像头;第一载板上设有摄像处理系统,陆地摄像头和飞行摄像头均与摄像处理系统电连接;第二载板上设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转向组件包括连接轴、三爪连接件、转轴、转向支撑上板、舵机、舵机传动杆和转向连接杆;前轮设置在连接轴上,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三爪连接件,底盘上靠近前轮处通过螺柱安装有转向支撑上板,三爪连接件的其中两个爪通转轴转动连接在底盘与转向支撑上板之间;舵机设置在底盘上,舵机上设有舵机传动杆,三爪连接件的另一个爪通过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素杰王鸿鹏杨超焦万铭柯瑜颜妍顾岩杨玮怡刘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