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体及接地端子,屏蔽壳体内形成有一前后贯通的屏蔽腔,绝缘体向前穿置于屏蔽腔内,接地端子嵌设于绝缘体内,接地端子包含第一基板部、以及由第一基板部向前延伸并向上或向下翻折形成的一上一下对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对接部,第一对接部暴露于绝缘体的上侧或下侧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无需冲压破裂形成接地端子的对接部。成接地端子的对接部。成接地端子的对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是作为常见的电子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中,以传输电流和信息数据。
[0003]电连接器一般由壳体、绝缘体、信号端子、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共同构成,在现有的电连接器中,接地端子的对接部一般由上下冲压破裂形成,但是由于接地端子的为较薄的金属片,在冲压破裂形成对接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对接部与基板的连接处变薄,甚至断裂,从而影响电流和信息数据传输,并影响生产效率及成本。
[0004]因此,急需要一种无需冲压破裂形成接地端子的对接部的电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需冲压破裂形成接地端子的对接部的电连接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体及接地端子,所述屏蔽壳体内形成有一前后贯通的屏蔽腔,所述绝缘体向前穿置于所述屏蔽腔内,所述接地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内,所述接地端子包含第一基板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基板部向前延伸并向上或向下翻折形成的一上一下对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暴露于所述绝缘体的上侧或下侧处。
[0007]较佳地,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部上下错位,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部上下对齐。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部沿左右方向向外突伸出卡合部。
[0009]较佳地,所述卡合部向外突伸出所述绝缘体。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前突伸出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之前端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部。
[0011]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借由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部连接。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对接部借由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沿上下方向突伸出位于所述对接部之后端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部。
[0013]较佳地,本技术的电连接器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第二基板部、以及由所述第二基板部向前延伸出的第二对接部,所述信号端子包括第三基板部、以及由所述第三基板部向前延伸出的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和第三对接部于上下方向对齐,所述第一基板部、第二基板部和第三基板部于上下方向对齐。
[0014]较佳地,所述第一基板部的后端向上或向下延伸出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基板部的后端沿上下方向延伸出与所述第一焊接部对齐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三基板部的后端沿
上下方向延伸出与所述第一焊接部对齐的第三焊接部。
[0015]较佳地,所述第一基板部向后突伸出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左右两侧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基板部向后突伸出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左右两侧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三基板部向后突伸出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左右两侧的第五限位部。
[0016]与现有技术对比,接地端子包含第一基板部、以及由第一基板部向前延伸并向上或向下翻折形成的一上一下对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对接部,第一对接部暴露于绝缘体的上侧或下侧处,使得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无需冲压破裂形成接地端子的对接部,从而提升了接地端子结构的可靠性,并确保了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中接地端子的电流和信息数据传输效率,增大了接地端子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接地端子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隐藏屏蔽壳体后的立体图。
[0020]图4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隐藏屏蔽壳体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1]图5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隐藏屏蔽壳体和绝缘体后的立体图。
[0022]图6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隐藏屏蔽壳体和绝缘体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3]图7为图6所示中两接地端子中的一者的侧视图。
[0024]图8为图6所示中两接地端子中的另一者的侧视图。
[0025]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中的两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0026]图10为图9所示的两接地端子中的一者的侧视图。
[0027]图11为图9所示的两接地端子中的另一者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包括屏蔽壳体10、绝缘体20及接地端子30,屏蔽壳体10内形成有前后贯通的屏蔽腔10a,以便绝缘体20向前穿置于屏蔽腔10a内;接地端子30嵌设于绝缘体20内,以为接地端子30提供支撑和保护;接地端子30包含第一基板部31、第一固定部34和第一对接部32,由第一基板部31向前延伸并向上或向下翻折,以形成一上一下对应的第一固定部34和第一对接部32,第一对接部32暴露于绝缘体20的上侧或下侧处,可理解的是,接地端子30一左一右隔开设有两个,且在两接地端子30中,一第一对接部32暴露于绝缘体20的上侧,另一第一对接部32暴露于绝缘体20的下侧,以实现电连接器1左右翻转180度后,两第一对接部32依旧呈现一上一下的布置。更具体地,如下:
[0029]如图5
‑
8所示,第一对接部32与第一基板部31上下错位,第一固定部34与第一基板部31上下对齐,以便第一对接部32暴露于绝缘体20的上侧或下侧的同时,第一固定部34与第一基板部31嵌设于绝缘体20,但不以此为限。
[0030]如图3
‑
6所示,第一固定部34沿左右方向向外突伸出卡合部35,以便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借助卡合部35与外界的插口卡合连接,具体地,如图5及图6所示,在位于左侧的第一对接部32中,第一固定部34向左突伸出卡合部35,而在于右侧的第一对接部32中,第一
固定部34向右突伸出卡合部35,以实现电连接器1借助左右两侧的卡合部35与外界的插口可靠地卡合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0031]如图3
‑
6所示,卡合部35向外突伸出绝缘体20,以使得卡合部35直接与外界的插口卡合连接,以避免由于绝缘体20的硬度不够而导致的随使用时间的增加的磨损,从而避免造成电连接器1与外界的插口卡合连接不稳固。
[0032]如图4
‑
8所示,第一固定部34向前突伸出第一限位部36,第一限位部36位于第一对接部32之前端32a左右两侧,以通过第一限位部36限制第一对接部32之前端32a的左右偏摆,从而避免第一对接部32上下弯折形成过程中的左右偏移,并进一步确保第一对接部32之前端32a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左右偏摆变形,较优的是,如图4
‑
8所示,第一对接部32借由第一固定部34与第一基板部31连接,第一固定部34沿上下方向突伸出第二限位部37,第二限位部37位于第一对接部32之后端32b左右两侧,以通过第二限位部37限制第一对接部32之后端32b的左右偏摆,从而避免第一对接部32之前端32a在使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体及接地端子,所述屏蔽壳体内形成有一前后贯通的屏蔽腔,所述绝缘体向前穿置于所述屏蔽腔内,所述接地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包含第一基板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基板部向前延伸并向上或向下翻折形成的一上一下对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暴露于所述绝缘体的上侧或下侧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部上下错位,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部上下对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沿左右方向向外突伸出卡合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向外突伸出所述绝缘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向前突伸出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之前端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借由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部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借由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泓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