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192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包括支架、浮箱和离心泵本体,浮箱和离心泵本体均安装在支架上,且离心泵本体卧式安装,离心泵本体的泵体入口位于浮箱的下方;支架包括矩形框体、第一纵支撑杆、第二纵支撑杆、第一横支撑杆、第二横支撑杆和第三横支撑杆,第一纵支撑杆和第二纵支撑杆间隔且平行设置在矩形框体中,第一纵支撑杆平行于矩形框体的一条边;第一横支撑杆、第二横支撑杆和第三横支撑杆间隔且平行设置在第一纵支撑杆和第二纵支撑杆之间,第一横支撑杆平行于矩形框体的另一条边;离心泵本体与第一横支撑杆、第二横支撑杆和第三横支撑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可用于临时取水场合,且可根据水位高低进行调节。据水位高低进行调节。据水位高低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机械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

技术介绍

[0002]潜水离心泵淹没在水下工作,由水对电机进行散热。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对水做功,从而实现水的输送。其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污水排放、河道取水及农田灌溉等。潜水离心泵的安装方式有多种:耦合式安装、移动式安装、斜拉式安装等等。但这些都是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耦合式安装需要底部做混凝土基础并固定好自耦底座后安装;移动式安装底部须整平并确保水泵不会倾斜和倒伏;斜拉式安装则需要浇筑坡道并安装轨道等。如果是长期使用的泵站,这些安装方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如果在湖泊、河道、池塘边等处,且用于临时取水,这些安装方式就有些不适合。如果采用只会增加土建和安装的成本,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可用于临时取水场合,且可根据水位高低进行调节。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包括支架、浮箱和离心泵本体,所述浮箱和离心泵本体均安装在支架上,且离心泵本体卧式安装,离心泵本体的泵体入口位于浮箱的下方;所述支架包括矩形框体、第一纵支撑杆、第二纵支撑杆、第一横支撑杆、第二横支撑杆和第三横支撑杆,第一纵支撑杆和第二纵支撑杆间隔且平行设置在矩形框体中,第一纵支撑杆平行于矩形框体的一条边;第一横支撑杆、第二横支撑杆和第三横支撑杆间隔且平行设置在第一纵支撑杆和第二纵支撑杆之间,第一横支撑杆平行于矩形框体的另一条边;离心泵本体与第一横支撑杆、第二横支撑杆和第三横支撑杆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泵本体的泵体出口与第一横支撑杆和第二横支撑杆连接,离心泵本体的前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三横支撑杆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离心泵本体前端设有吊耳,第三横支撑杆设有吊环,钢丝绳连接在吊耳与吊环之间。
[0008]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丝绳上设有钢丝绳张紧器。
[0009]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框体的四周设有耳板,浮箱通过固定件与耳板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矩形框体平行于第一横支撑杆的两条边均设有把手。
[0011]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纵支撑杆到矩形框体平行且靠近第一纵支撑杆的一条边的距离,和第二纵支撑杆到矩形框体平行且靠近第二纵支撑杆的一条边的距离相等。
[001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箱有两组,两组对称分布在离心泵本体的两侧。
[0013]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箱采用塑料制成。
[001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泵本体的泵体出口连接有出水弯头,离心泵本体的泵体出口与出水弯头之间设有密封垫。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浮箱式潜水离心泵,采用框式结构的支架,通过三根横支撑杆固定离心泵本体,矩形框体的四条边以及两根纵支撑杆固定浮箱,构成稳定的整体结构,结构简单,且通过浮箱的浮力保持潜水离心泵的稳定,无需进行复杂的安装前基建工作,适用于临时取水场合;由于浮箱一直浮在液面上,使得离心泵本体的高度会适应于液位高度变化,始终可以抽吸到水;离心泵本体卧式安装,其入口在侧面并保持在水面以下一定的距离,能够保证始终抽吸到较洁净的水,不易被底部淤泥和杂质堵塞影响吸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浮箱式潜水离心泵的俯视图;
[0017]图2是图1中的A

A剖视图;
[0018]图3是图1中的B

B旋转剖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浮箱式潜水离心泵中支架的俯视图;
[0020]图5是图4中的C

C剖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浮箱式潜水离心泵中离心泵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工作时的安装结构图。
[0023]图中有:1

支架;2

浮箱;3

离心泵本体;4

出水弯头;5

密封垫;6

紧固件;7

钢丝绳;8

钢丝绳张紧器;9

固定件;10

绳索;11

软管;101

耳板;102

第一横支撑杆;103

第二横支撑杆;104

第三横支撑杆;105

吊环;106

把手;301

泵体;302

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5]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如图1

3所示,包括支架1、浮箱2和离心泵本体3,浮箱2和离心泵本体3均安装在支架1上。离心泵本体3卧式安装,离心泵本体3的泵体入口位于浮箱2的下方。
[0027]其中,如图6所示,离心泵本体3包括泵体301,泵体301具有入口和出口,泵体内设有叶轮。离心泵本体3的泵体入口位于离心泵本体3的轴线上,出口轴线位垂直于离心泵本体3的轴线。离心泵本体的泵体入口所在一端为离心泵本体的后端,在离心泵本体轴线上与入口相对的一端为离心泵本体的前端。如图4和图5所示,支架1包括矩形框体、第一纵支撑杆、第二纵支撑杆、第一横支撑杆102、第二横支撑杆103和第三横支撑杆104,第一纵支撑杆和第二纵支撑杆间隔且平行设置在矩形框体中,第一纵支撑杆平行于矩形框体的一条边。第一横支撑杆102、第二横支撑杆103和第三横支撑杆104间隔且平行设置在第一纵支撑杆
和第二纵支撑杆之间,第一横支撑杆102平行于矩形框体的另一条边。离心泵本体3与第一横支撑杆102、第二横支撑杆103和第三横支撑杆104连接,浮箱2与矩形框体的四条边连接。优选的,矩形框体的四周设有耳板101,浮箱2通过固定件9与耳板101固定连接。浮箱2采用塑料制成,轻便,便于移动、搬运及组装。离心泵本体3的泵体出口连接有出水弯头4,泵体出口与出水弯头4通过紧固件6进行固定,泵体出口与出水弯头4之间设有密封垫5。
[0028]上述技术实施例的浮箱式潜水离心泵,采用框式结构的支架1,通过三根横支撑杆固定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浮箱(2)和离心泵本体(3),所述浮箱(2)和离心泵本体(3)均安装在支架(1)上,且离心泵本体(3)卧式安装,离心泵本体(3)的泵体入口位于浮箱(2)的下方;所述支架(1)包括矩形框体、第一纵支撑杆、第二纵支撑杆、第一横支撑杆(102)、第二横支撑杆(103)和第三横支撑杆(104),第一纵支撑杆和第二纵支撑杆间隔且平行设置在矩形框体中,第一纵支撑杆平行于矩形框体的一条边;第一横支撑杆(102)、第二横支撑杆(103)和第三横支撑杆(104)间隔且平行设置在第一纵支撑杆和第二纵支撑杆之间,第一横支撑杆(102)平行于矩形框体的另一条边;离心泵本体(3)与第一横支撑杆(102)、第二横支撑杆(103)和第三横支撑杆(10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泵本体(3)的泵体出口与第一横支撑杆(102)和第二横支撑杆(103)连接,离心泵本体(3)的前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三横支撑杆(10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箱式潜水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7),离心泵本体(3)前端设有吊耳(302),第三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长彪黄学军王震许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