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包括:肌电信号获取组件,用于获取健康一侧的喉肌不同部位的肌电信号;牵引组件,其包括多个牵引单元,牵引单元包括牵引臂,多个牵引单元的牵引臂能够分别固定连接患病一侧的声带对应的杓状软骨的不同部位;以及牵引驱动组件,其包括与牵引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驱动单元,牵引驱动组件能够根据肌电信号使对应的驱动单元驱动相应的牵引单元的牵引臂。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健康一侧的肌电信号(LEMG)转换为患病一侧的电磁驱动力信号,使牵引臂带动杓状软骨进行外旋、内移以及内旋,从而带动萎缩的声带进行外展、内移以及内收,达到治疗单侧声带运动障碍的目的。到治疗单侧声带运动障碍的目的。到治疗单侧声带运动障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声带运动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有多种病因,通常表现为一侧声带无法正进行外展与内收等动作,从而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甚至正常呼吸。
[0003]目前针对声带运动障碍的治疗,根据具体的病因主要是从手术治疗入手。对于手术治疗而言,通常是通过对于声带部分的组织结构进行位置的调整、校正或者植入一些填充体来实现治疗,这种方式的治疗效果难以预测。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考虑从外力辅助方面入手,提出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利用外力辅助来主动牵引声带进行外展与内收,可以弥补声带组织结构本身在活动性上存在的功能缺陷,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声带运动障碍的治疗手段存在的没有外力辅助,治疗效果难以预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包括:肌电信号获取组件,其能够植入至健康一侧的声带对应的组织中,所述肌电信号获取组件用于获取健康一侧的喉肌不同部位的肌电信号。
[0007]牵引组件,其包括多个牵引单元,所述牵引单元包括牵引臂,多个所述牵引单元的所述牵引臂能够分别固定连接患病一侧的声带对应的杓状软骨的不同部位;以及牵引驱动组件,其包括与所述牵引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驱动单元,所述牵引驱动组件能够根据所述肌电信号使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驱动相应的所述牵引单元的所述牵引臂,以使所述牵引臂带动所述杓状软骨对应的部位运动。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肌电信号获取组件包括肌电电极以及与所述肌电电极电连接的肌电识别单元,所述肌电电极能够植入至健康一侧的喉肌的相应部位中并获取对应的肌电信号,所述肌电识别单元能够植入至健康一侧的喉肌附近的组织中。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肌电电极包括环杓后肌电极、杓横肌和杓斜肌电极、环杓侧肌电极。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三个所述牵引单元,三个所述牵引单元的所述牵引臂分别固定于所述杓状软骨的肌突、软骨体以及声带突上。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电磁力座,所述所述驱动单元为能够对所述电磁力座产生电磁作用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力座在所述电磁线圈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电磁吸力或电磁推力,以驱动所述牵引臂运动。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牵引座,所述牵引座上具有牵引通道,所
述电磁力座固定在所述牵引通道中,所述牵引臂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牵引通道中,且所述牵引臂能够在所述牵引通道中滑动。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座固定在所述杓状软骨附近的骨组织上。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臂包括固定于所述杓状软骨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连接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对应并配合所述驱动单元。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活动端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驱动组件还包括能够固定在人体颈部的环颈支架,所述多个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环颈支架上,且所述多个驱动单元的位置与植入至人体内的所述牵引单元一一对应。
[0017]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通过将健康一侧的肌电信号(LEMG)转换为患病一侧的电磁推/拉力信号,使牵引臂推/拉杓状软骨的肌突、体部、声带突发生位移,使杓状软骨产生外旋、内移以及内旋,从而带动萎缩的声带进行外展、内移以及内收,最终让声带活动,达到治疗单侧声带运动障碍(疾病)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在使声带外展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在使声带内收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在使声带前端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0]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0021]附图标记:1
‑
牵引单元,11
‑
牵引臂,111
‑
固定端,112
‑
活动端,113
‑
弹性件,12
‑
电磁力座,13
‑
牵引座,131
‑
牵引通道,2
‑
牵引驱动组件,21
‑
驱动单元,22
‑
环颈支架,3
‑
声带,4
‑
杓状软骨,5
‑
甲状软骨,6
‑
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包括:肌电信号获取组件,其能够植入至健康一侧的声带3对应的组织中,肌电信号获取组件用于获取健康一侧的喉肌不同部位的肌电信号。
[0024]牵引组件,其包括多个牵引单元1,牵引单元1包括牵引臂11,多个牵引单元1的牵
引臂11能够分别固定连接患病一侧的声带3对应的杓状软骨4的不同部位;以及牵引驱动组件2,其包括与牵引单元1一一对应的多个驱动单元21,牵引驱动组件2能够根据肌电信号使对应的驱动单元21驱动相应的牵引单元1的牵引臂11,以使牵引臂11带动杓状软骨4对应的部位运动。
[0025]具体地,如附图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植入至健康一侧的声带3对应的喉肌的肌电信号获取组件(附图中未示出)、植入至患病一侧的声带3对应的杓状软骨4处的牵引组件以及外置于人体的牵引驱动组件2,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健康一侧的肌电信号来通过牵引驱动组件2驱动植入于患病一侧的牵引组件,从而利用牵引组件的外力辅助患病一侧的声带3的收展,实现对于单侧声带3运动障碍的治疗。附图图1中所示的声带3的结构仅为简单地示意。
[0026]具体应用时,首先通过肌电信号获取组件中的肌电电极获取健康一侧的喉肌深层的肌电信号,肌电电极包括环杓后肌电极、杓横肌和杓斜肌电极、环杓侧肌电极,分别用于检测喉肌不同部位,即环杓后肌、杓横肌和杓斜肌、环杓侧肌部分的肌电信号,这几个部位分别用于控制健康的声带3进行各种姿态的收展。肌电电极采集健康一侧的肌电信号,并将肌电信号发送至肌电识别单元。肌电电极为头端为直径5μm、长约20μm的电极针,肌电电极的尾端通过导线与肌电识别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肌电信号获取组件,其能够植入至健康一侧的声带对应的组织中,所述肌电信号获取组件用于获取健康一侧的喉肌不同部位的肌电信号;牵引组件,其包括多个牵引单元,所述牵引单元包括牵引臂,多个所述牵引单元的所述牵引臂能够分别固定连接患病一侧的声带对应的杓状软骨的不同部位;以及牵引驱动组件,其包括与所述牵引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驱动单元,所述牵引驱动组件能够根据所述肌电信号使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驱动相应的所述牵引单元的所述牵引臂,以使所述牵引臂带动所述杓状软骨对应的部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电信号获取组件包括肌电电极以及与所述肌电电极电连接的肌电识别单元,所述肌电电极能够植入至健康一侧的喉肌的相应部位中并获取对应的肌电信号,所述肌电识别单元能够植入至健康一侧的喉肌附近的组织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电电极包括环杓后肌电极、杓横肌和杓斜肌电极、环杓侧肌电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肌电信号的杓状软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三个所述牵引单元,三个所述牵引单元的所述牵引臂分别固定于所述杓状软骨的肌突、软骨体以及声带突上。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