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催化氧化除污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755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催化氧化除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催化氧化除污处理装置,包括废水疏导机构、排污机构、传动机构以及负压仓,所述废水疏导机构包括引导废水的横管。通过设置可对缓和废水进行初步疏导和容纳的横管,且在横管顶部的矩形槽中活动安装可对横管内壁进行横向伸展的垫圈、并在垫圈的两端安装可对部分泥沙刮除混搅的两个引导垫环,同时在垫圈的内侧安装可对混搅泥沙进行引导吸收的隔层,当排泥管件内伸缩子管和伸缩母管分别连通于隔层和负压仓时,受到负压端杆对负压仓内腔空气的螺旋压缩,从而能够使得部分降沉后被混搅的泥沙等杂质可以快速流入负压仓的内腔,并最终从负压仓的L形管道向外排放。负压仓的L形管道向外排放。负压仓的L形管道向外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催化氧化除污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催化氧化除污装置
,具体为一种电催化氧化除污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催化氧化是电化学阳极发生氧化的过程,一种是直接氧化即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另一种是间接氧化即通过阳极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作用的中间产物或发生阳极反应之外的中间反应,氧化被处理污染物。
[0003]目前,电催化氧化期间,废水内的各种泥沙和杂质会在电极催化作用下产生凝絮状物,因此废水在电催化氧化前需要经多个污水处理池的处理,以达到泥沙等杂物最大程度的降沉处理,但是污水处理池内降沉的泥沙等杂质一旦积累过多就需要人工对池底堆积物进行处理,而此类处理方式在降低废水处理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的增大了人工的工作强度,且静置后的堆积物也很容易顺着水流的反向而堵塞排水管路系统。
[0004]根据上述所示,如何解决电催化氧化废水前对其内部夹杂的泥沙等杂质的混动排除,在不影响废水内泥沙等杂质降沉排除的前提下又能够使得废水处理的正常进行,即为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电催化氧化除污处理装置,包括废水疏导机构、排污机构、传动机构以及负压仓,所述废水疏导机构包括引导废水的横管、活动安装在横管内腔中的泥垢刮除组件、连接在泥垢刮除组件内的排泥管件、安装在泥垢刮除组件上且横置的齿杆、安装在横管外端的外管、连接在外管内腔中的芯垫,所述泥垢刮除组件包括适配约束于横管内腔中的垫圈、安装在垫圈内侧的隔层、安装在隔层内侧的滤板以及安装在垫圈两端的引导垫环,所述排污机构包括安装在横管一端的负压外管、活动安装在负压外管一端的环扣、螺纹连接在负压外管内的密封件、活动安装在密封件中部的联动轴杆、安装在负压外管内腔中部的基座、螺纹连接在基座中部的负压端杆、连接在负压端杆上的波纹管、安装在负压端杆靠近联动轴杆一端上的增压件以及安装在负压外管顶部的定位件,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负压外管顶部矩形竖板内的电机和限位横管、安装在限位横管内的压簧、利用圆环形垫圈活动安装在矩形竖板上的梁杆、分别连接在梁杆两端的短链和长链以及活动安装在定位件顶部的偏转件,所述负压仓安装在负压外管的内部。
[000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管的顶部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安装于垫圈顶部的T字形滑块,所述横管的外部开设有进水管。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横管的顶部开设矩形槽,并在矩形槽的内部活动安装T字形滑块,结合T字形滑块底端对垫圈的连接,同时配合齿杆内端对T字形滑块的固定
连接,当齿杆沿着水平方向进行循环性伸展时,此时齿杆即可带动泥垢刮除组件整体对着横管的内腔进行横向刮除。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层整体呈U字形结构,且隔层的内壁开设有适配夹持于滤板的环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隔层整体设置为U字形结构,并配合隔层内端开设的漏斗形结构对混搅后泥沙等杂质以及部分废水的引导,以此能够使得排泥管件对隔层内侧泥沙等杂质向外的快速吸纳和排放。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泥管件是由伸缩母管和伸缩子管组合而成,且伸缩子管靠近隔层的一端开设有Z字形端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排泥管件采用伸缩母管和伸缩子管组合制成,当泥垢刮除组件整体进行横向伸展时,此时排泥管件整体即可配合泥垢刮除组件整体进行同步的伸展,以此可以使得泥沙等杂质进行快速向外排放。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齿杆远离泥垢刮除组件一端的内部开设有贯穿的孔槽,且孔槽的内壁开设有适配啮合于偏转件底端齿轮的齿口。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齿杆的内部开设约束于偏转件底部齿轮的孔槽,并配合齿杆孔槽内壁上开设的齿口对偏转件底部齿轮的啮合传动,再配合压簧内弹簧的反向增压作用下,此时齿杆即可沿着水平方向进行自由伸展。
[001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联动轴杆是由转辊和十字形导杆组成,且十字形导杆的内端适配贯穿至负压端杆的内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联动轴杆活动安装在密封件的中部,并在联动轴杆内开设贯穿至负压端杆内腔中的十字形导杆,当联动轴杆进行循环性转动时,此时螺纹连接在基座内的负压端杆即可随着联动轴杆进行统一方向转动,当齿杆受到压簧内弹簧反向施压时,此时负压端杆会随着联动轴杆向着另一方向转动。
[001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负压端杆是由空心螺杆、圆环形垫盘以及密封塞垫组成,且圆环形垫盘的外侧开设有适配约束于增压件内弹簧的槽口。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负压端杆一端的密封塞垫活动安装在负压仓的内腔,并结合波纹管对负压端杆内空心螺杆的防渗保护,当负压端杆螺纹伸展时,负压仓内腔负压空气吸引的废水以及泥沙等杂质即可避免沿着负压仓和负压端杆之间的孔洞向外流出。
[002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波纹管是由两个圆环形端头和柔性波纹软管组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波纹管采用两个圆环形端头和柔性波纹软管组成,当负压端杆进行螺纹伸展时,此时的波纹管即可随着负压端杆进行同步的压缩或者扩张。
[002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件的内部开设有向下凹陷的竖孔以及适配于齿杆的横孔,且定位件内部的竖孔适配约束于偏转件底端的T字形端杆。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偏转件底部T字形端杆上安装齿轮,当齿杆一端开设有孔槽的部位贯穿至定位件内部时,配合偏转件内T字形端杆以及其外部的齿轮对齿杆内齿口的啮合传动,以此能够使得偏转件做循环性旋转时,齿杆可以进行规律性伸展和收
缩。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对缓和废水进行初步疏导和容纳的横管,且在横管顶部的矩形槽中活动安装可对横管内壁进行横向伸展的垫圈、并在垫圈的两端安装可对部分泥沙刮除混搅的两个引导垫环,同时在垫圈的内侧安装可对混搅泥沙进行引导吸收的隔层,当排泥管件内伸缩子管和伸缩母管分别连通于隔层和负压仓时,受到负压端杆对负压仓内腔空气的螺旋压缩,从而能够使得部分降沉后被混搅的泥沙等杂质可以快速流入负压仓的内腔,并最终从负压仓的L形管道向外排放。
[0026]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负压外管的顶部安装可对齿杆外端进行限位引导和反向增压的限位横管和压簧,且在限位横管的顶部安装可对偏转件进行循环性啮合传动的电机,并利用短链和长链将电机、梁杆以及联动轴杆进行联合传动,同时在密封件内端安装可对负压端杆外端进行反向增压的增压件,此时压簧和增压件和的两个弹簧即可分别对齿杆和负压端杆施加反向横推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催化氧化除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疏导机构(100)、排污机构(200)、传动机构(300)以及负压仓(400);所述废水疏导机构(100)包括引导废水的横管(110)、活动安装在横管(110)内腔中的泥垢刮除组件(120)、连接在泥垢刮除组件(120)内的排泥管件(130)、安装在泥垢刮除组件(120)上且横置的齿杆(140)、安装在横管(110)外端的外管(150)、连接在外管(150)内腔中的芯垫(160);所述泥垢刮除组件(120)包括适配约束于横管(110)内腔中的垫圈(121)、安装在垫圈(121)内侧的隔层(122)、安装在隔层(122)内侧的滤板(123)以及安装在垫圈(121)两端的引导垫环(124);所述排污机构(200)安装在废水疏导机构(100)上,包括安装在横管(110)一端的负压外管(210)、活动安装在负压外管(210)一端的环扣(220)、螺纹连接在负压外管(210)内的密封件(230)、活动安装在密封件(230)中部的联动轴杆(240)、安装在负压外管(210)内腔中部的基座(250)、螺纹连接在基座(250)中部的负压端杆(260)、连接在负压端杆(260)上的波纹管(270)、安装在负压端杆(260)靠近联动轴杆(240)一端上的增压件(280)以及安装在负压外管(210)顶部的定位件(290);所述传动机构(300)安装在排污机构(200)上,包括安装在负压外管(210)顶部矩形竖板内的电机(310)和限位横管(360)、安装在限位横管(360)内的压簧(370)、利用圆环形垫圈活动安装在矩形竖板上的梁杆(330)、分别连接在梁杆(330)两端的短链(340)和长链(350)以及活动安装在定位件(290)顶部的偏转件(3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志东王海超胡祥婷栾松明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暨烟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