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
,具体为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跟腱断裂发生率约为3/
‰
,随着全民运动的推广,其发生率逐年提升。开放手术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再断裂率和提高跖屈力量。目前常用的开放缝合跟腱的技术有Kessler、Bunnell、Krackow等。生物力学研究证实,Krackow缝合的强度是Kessler的1.73倍,是Bunnel1.58倍。Labib于2009年提出了是一种改良Krackow,使每端的线尾固定在对侧Krackow横臂上。此种缝合法可使通过断端的缝线达到四股,其强度约为传统Krackow的2倍,称之为“Giftbox”缝合法,该方法的缺点是线节会被对侧Krackow的横臂所切割而导致容易失效。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LBMK)是2018年提出的一种缝合方法,两侧的Krackow尾线穿过对侧Krackow的锁扣,在最后一个锁扣出针,这样线节就可以被对侧的Krackow的锁扣和腱性组织所阻挡,这就形成两个Krackow的互锁结构。根据模拟早期康复的生物力学模型测试得出,LBMK的缝合强度高达769N,远高于Giftbox(648N),因此,LBMK是目前开放修复跟腱强度最高的缝合法,而且该方法可以通过微创操作。跟腱部位的手术切口处于相对缺血区域,开放手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
[0003]最近10余年,随着器械和治疗理念的进步,逐渐出现了目前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有:Achillon、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包括缝合线(6)和跟腱组织(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开口的手持外壳、跟腱组织固定机构、缝针往复缝合机构、钩线机构和动力驱动机构,所述手持外壳的开口处设置有缝针固定杆(4),所述缝针固定杆(4)贯穿至所述手持外壳的一端设置有缝合针(5),所述跟腱组织固定机构位于所述手持外壳的开口处,且位于所述缝合针(5)针头的正下方,所述手持外壳内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缝合针(5)进行往复运动的缝针往复缝合机构,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跟腱组织(9)下方的缝线环提拉至所述跟腱组织(9)上方的钩线机构,所述动力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手持外壳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外壳包括相互卡接的跟腱缝合底座(2)和跟腱缝合上盖(3),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持外壳外壁上的跟腱缝合手柄(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腱组织固定机构包括上压板(7)、开设有缝针导向槽(802)的砧板(8)、上压板弹簧(20)和挡板(801),所述跟腱缝合底座(2)和所述跟腱缝合上盖(3)之间固定安装有砧板(8),所述跟腱缝合底座(2)和所述跟腱缝合上盖(3)之间设置有上压板(7),且所述上压板(7)位于所述砧板(8)的正上方,所述上压板(7)的顶部设置有上压板弹簧(20),所述挡板(801)固定安装于所述砧板(8)相邻动力驱动机构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针往复缝合机构包括缝针固定杆驱动齿轮(18)、缝针固定杆固定轴(19)和缝针固定杆扭簧(16),所述缝针固定杆固定轴(19)固定安装于所述跟腱缝合底座(2)和所述跟腱缝合上盖(3)之间,所述缝针固定杆(4)与所述缝针固定杆驱动齿轮(18)的侧面固定安装,且二者均套接于所述缝针固定杆固定轴(19)的外壁上,所述缝针固定杆固定轴(19)的外壁上加装有缝针固定杆扭簧(16),所述缝针固定杆扭簧(16)位于所述缝针固定杆(4)和所述缝针固定杆固定轴(19)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线机构包括钩线杆(12)、钩线杆驱动齿轮(13)、连接片(14)和钩线杆轴(1203),所述连接片(14)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片(14)铰接于所述钩线杆驱动齿轮(13)的侧面,另一个铰接于所述跟腱缝合底座(2)和所述跟腱缝合上盖(3)之间,所述钩线杆驱动齿轮(13)转动连接于所述跟腱缝合底座(2)和所述跟腱缝合上盖(3)之间,两个所述连接片(1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钩线杆轴(1203)铰接于所述钩线杆(12)的外壁上,所述钩线杆(12)相邻所述砧板(8)的一端开设有钩线杆缝线固定槽(1202),所述钩线杆(12)相邻所述砧板(8)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钩线杆缝线钩槽(120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跟腱自动锁扣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线机构还包括钩线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建,曹海军,苏喜红,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