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集水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42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集水排水结构,包括有铺设在人行道路下方的集水渗管,集水渗管另一端连通至雨水收集井,雨水收集井经雨水排管连接至雨水管检查井,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雨水管检查井经雨水管进行连通,道路的辅道和主车道之间设置有下沉式蓄水结构,下沉式蓄水结构经管道与雨水管检查井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水排水结构,能够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加道路绿化对雨水消纳功能,在人行道使用集水渗管,推行道路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集水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集水排水结构,属于市政道路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市政道路建设中,大量雨水资源直接从城市道路下方布置的雨水管网流走,不仅造成水量的巨大浪费,也增加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采用透水铺装的人行道路,雨水直接渗入道路路基内,对路基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安全隐患。同时传统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存在易内涝、不能有效应对洪涝灾害等种种弊端,导致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
[0003]针对雨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道路设计具有虹吸效果的下沉式蓄水结构,增加对雨水利用以及消纳功能,在人行道使用集水渗管,推行道路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是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道路集水排水结构。该结构能够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结构,道路设计具有虹吸效果的下沉式蓄水结构,增加对雨水利用以及消纳功能,在人行道使用集水渗管,推行道路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道路集水排水结构,包括有铺设在人行道路下方的集水渗管,集水渗管另一端连通至雨水收集井,雨水收集井经雨水排管连接至雨水管检查井,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雨水管检查井经雨水管进行连通,道路的辅道和主车道之间设置有下沉式蓄水结构,下沉式蓄水结构经管道与雨水管检查井连通。
[0006]前述的道路集水排水结构中,所述下沉式蓄水结构两侧的辅道和主车道边缘均设置有路基挡石,路基挡石上间隔设置有连通道路和下沉式蓄水结构的路基排口,路基排口底面与路面平齐。
[0007]前述的道路集水排水结构中,所述路基排口中设置有格栅,路基排口外侧端设置有拍门。
[0008]前述的道路集水排水结构中,所述下沉式蓄水结构经虹吸排水管与雨水管检查井连通。
[0009]前述的道路集水排水结构中,所述虹吸排水管位于下沉式蓄水结构的端头设置有虹吸排水管滤头。
[0010]前述的道路集水排水结构中,所述下沉式蓄水结构内部边缘设置有防水膜,其内部栽种有植草。
[0011]前述的道路集水排水结构中,所述集水渗管为倾斜设置的PVC花管结构,倾斜夹角设置为20度~30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集水排水结构,能够改变
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加道路绿化对雨水消纳功能,在人行道使用集水渗管,推行道路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0013]本技术主要围绕海绵城市这一理念,通过在透水人行道路中布置集水渗管、在主车道布置下沉式蓄水结构、布置可透水路基挡石等措施,改变传统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延缓雨水进入管网的时间,并使得初期雨水得到一定净化。按照本专利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收集、净化和利用道路雨水,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能够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加道路绿化对雨水消纳功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雨水收集井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路基挡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4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道路集水排水方法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

人行道路,2

辅道,3

下沉式蓄水结构,31

防水膜,32

路基挡石,321

路基排口,322

格栅,323

拍门,33

植草,4

主车道,5

雨水收集井,51

集水渗管,6

雨水排管,7

雨水管检查井,8

雨水管,9

虹吸排水管,91

虹吸排水管滤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道路集水排水结构,如图1

7所示,包括有铺设在人行道路1下方的集水渗管51,集水渗管51另一端连通至雨水收集井5,雨水收集井5经雨水排管6连接至雨水管检查井7,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雨水管检查井7经雨水管8进行连通,道路的辅道2和主车道4之间设置有下沉式蓄水结构3,下沉式蓄水结构3沿道路长度方向连续设置。下沉式蓄水结构3经管道与雨水管检查井7连通。雨水收集井5、雨水排管6、雨水管检查井7、雨水管8均设置在辅道2的下方。
[0024]使用过程中,通过集水渗管51,收集人行道路1的下渗雨水,并接入雨水收集井5中,通过雨水排管6、雨水管检查井7,将人行道路1下渗雨水接入雨水管8中。而辅道2和主车道4上的雨水则流入至下沉式蓄水结构3中,然后再通过管道接入雨水管8中。雨水收集井5和下沉式蓄水结构3可以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沉淀、净化。
[0025]所述下沉式蓄水结构3两侧的辅道2和主车道4边缘均设置有路基挡石32,起到防护作用。路基挡石32上间隔设置有连通道路和下沉式蓄水结构3的路基排口321,路基排口321底面与路面平齐,便于将路面的雨水通过路基排口321排入至下沉式蓄水结构3中。
[0026]所述路基排口321中设置有格栅322,雨水经过格栅322过滤杂质后,最终汇入下沉式蓄水结构3中。路基排口321外侧端设置有拍门323。当下沉式蓄水结构3局部发生壅水时,拍门323可有效防止雨水倒灌进入路面。
[0027]所述下沉式蓄水结构3经虹吸排水管9与雨水管检查井7连通,下沉式蓄水结构3中布置有虹吸排水管9,当雨水高程低于虹吸排水管9顶部高程时,雨水可储存在下沉式蓄水结构3中,有利于植草33需水要求以及景观要求,当雨水高程高于虹吸排水管9顶部高程时,雨水可通过虹吸排水管9汇入雨水管8中。
[0028]所述虹吸排水管9位于下沉式蓄水结构3的端头设置有虹吸排水管滤头91,可有效防止管道淤堵。
[0029]所述下沉式蓄水结构3内部边缘设置有防水膜31,避免收集到的雨水流失,其内部栽种有植草33,起到景观作用。
[0030]所述集水渗管51为倾斜设置的PVC花管结构,倾斜夹角设置为20度~30度,便于人行道1的下渗雨水流入至雨水收集井5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集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铺设在人行道路(1)下方的集水渗管(51),集水渗管(51)另一端连通至雨水收集井(5),雨水收集井(5)经雨水排管(6)连接至雨水管检查井(7),沿道路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雨水管检查井(7)经雨水管(8)进行连通,道路的辅道(2)和主车道(4)之间设置有下沉式蓄水结构(3),下沉式蓄水结构(3)经管道与雨水管检查井(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集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蓄水结构(3)两侧的辅道(2)和主车道(4)边缘均设置有路基挡石(32),路基挡石(32)上间隔设置有连通道路和下沉式蓄水结构(3)的路基排口(321),路基排口(321)底面与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鹏刘曜王海燕罗佩玉肖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