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38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其中,基于SIC的1500V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外表面卡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侧表面设置有穿线孔;紧贴装置,所述紧贴装置固定连接与所述固定盒的底部,所述紧贴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液冷循环组件,所述液冷循环组件固定于固定盒的顶部,且液冷循环组件与紧贴装置相贴合;制冷腔,所述制冷腔与所述液冷循环组件相连通。通过上述结构,紧贴装置与液冷循环组件,对充电模块形成半覆盖式的散热,从而使其散热快速,使其进行充电的效率较快。的效率较快。的效率较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液冷散热
,特别涉及液冷散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新国标的额定电压不超过1500V DC的直流充电口,其额定值增加了10A、16A、25A、32A、50A,可以用于功率较小的直流充电桩,可以丰富直流充电的应用场景。而这类充电口内部充电模块由于可以支撑大电流经过,使得其内部热量较高。
[0003]申请人在申请本技术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冷源的散热组件”,其申请号为“202021258201.9”,该专利本方案通过将高温液体从进水口处通入,高温液体沿散热管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高温液体的问题沿散热管传递到散热板上,通过散热板加快热量的散失。但依旧存在一下问题:液冷装置与散热物件存在较大缝隙,采用空气散热,对散热效率产生影响,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对充电模块形成半覆盖式的散热,从而使其散热快速,使其进行充电的效率较快。
[0005]本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外表面卡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侧表面设置有穿线孔;紧贴装置,所述紧贴装置固定连接与所述固定盒的底部,所述紧贴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液冷循环组件,所述液冷循环组件固定于固定盒的顶部,且液冷循环组件与紧贴装置相贴合;制冷腔,所述制冷腔与所述液冷循环组件相连通。通过紧贴装置与液冷循环组件,对充电模块形成半覆盖式的散热,从而使其散热快速,使其进行充电的效率较快。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所述充电模块有碳化硅材料制成,所述充电模块传导1500V高压大电流。碳化硅的材料使其内部散热效率较高。
[000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所述紧贴装置包括紧贴腔,所述紧贴腔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与出水管。通过紧贴腔与充电模块上的电阻、电容等零件形成包覆的效果,从而直接进行散热,使热量消除较快。
[0008]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所述液冷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呈S形,所述循环管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贴合片,所述循环管远离所述紧贴装置一端套接有回流管,通过贴合片与充电模块的芯片进行连接,且可以远离焊点,不会造成短路,能够使热量进行传输。
[0009]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所述制冷腔包括腔室,所述腔室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表面设置多个
流通孔。使吸热后的液体重新降温,从而进入循环。
[0010]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所述贴合片的下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表面贴合,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制冷腔相连通。方便液体对热量进行吸收,方便散热循环。
[0011]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紧贴腔的一端与所述制冷腔相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紧贴腔的一端与所述液冷循环组件相连通。方便形成冷却液的循环,进行循环冷却。
[001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所述紧贴腔由导热硅胶片包覆而成。便于进行挤压从而对表面的电器零件进行包覆散热。
[00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基于SIC的1500V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基于SIC的1500V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的紧贴装置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基于SIC的1500V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的液冷循环组件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基于SIC的1500V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的制冷腔结构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充电模块;2、固定盒;3、穿线孔;4、紧贴装置;5、凹槽;6、液冷循环组件;7、制冷腔;
[0021]41、紧贴腔;42、进水管;43、出水管;
[0022]61、循环管;62、贴合片;63、回流管;
[0023]71、腔室;72、制冷片;73、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5]参照图1

4,本技术实施例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其包括:充电模块1,进行快速对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模块1的外表面卡接有固定盒2,固定充电模块的位置,固定盒2的侧表面设置有穿线孔3,方便管道的穿插,紧贴装置4,紧贴装置4为柔软体,方便充液后的膨胀,与充电模块贴合,紧贴装置4固定连接与固定盒2的底部,紧
贴装置4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5,凹槽5与充电模块1上的元件相适配,液冷循环组件6,液冷循环组件6固定于固定盒2的顶部,且液冷循环组件6与紧贴装置4相贴合,使内部冷却液进行循环,制冷腔7,制冷腔7与液冷循环组件6相连通,使内部的液体进行快速冷却从而循环。
[0026]通过设置有以上部件,可以通过紧贴装置4的膨胀效果,从而与充电模块1形成半覆盖冷却,使其热交换更加快速。
[0027]充电模块1有碳化硅材料制成,散热效率较高,充电模块1传导1500V高压大电流,使其充电效率快速。
[0028]紧贴装置4包括紧贴腔41,与元件进行贴合,紧贴腔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2与出水管43,进水管42的进口处设置有泵,方便进行水的循环,进水管42远离紧贴腔41的一端与制冷腔7相连通,出水管43远离紧贴腔41的一端与液冷循环组件6相连通,形成连接的通道,实现循环,紧贴腔41由导热硅胶片包覆而成,质地柔软,且耐高温,能够实现包覆散热的功能。
[0029]液冷循环组件6包括循环管61,循环管61呈S形,增大接触面积与换热时间,循环管6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贴合片62,贴合片62的下端与充电模块1的表面贴合,进行换热,循环管61远离紧贴装置4一端套接有回流管63,回流管63与制冷腔7相连通,形成回路,完成液冷的循环。
[0030]制冷腔7包括腔室71,腔室7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制冷片72,将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模块(1),所述充电模块(1)的外表面卡接有固定盒(2),所述固定盒(2)的侧表面设置有穿线孔(3);紧贴装置(4),所述紧贴装置(4)固定连接与所述固定盒(2)的底部,所述紧贴装置(4)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5);液冷循环组件(6),所述液冷循环组件(6)固定于固定盒(2)的顶部,且液冷循环组件(6)与紧贴装置(4)相贴合;制冷腔(7),所述制冷腔(7)与所述液冷循环组件(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1)有碳化硅材料制成,所述充电模块(1)传导1500V高压大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贴装置(4)包括紧贴腔(41),所述紧贴腔(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2)与出水管(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IC的高压大电流充电模块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循环组件(6)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见吉邓文生张民齐杰陈东涛左少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锐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