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卧式加工中心,包括底座、箱体、控制器、工作台与壳体、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一侧的主轴,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的内壁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风扇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一侧,将信息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器、与风扇启动,通过半导体制冷器向制冷箱内打入冷气,并通过风扇将进入制冷箱内的冷气吹入箱体内,实现对箱体内的元件进行自动检测调节降温的目的,有效提高元件的使用寿命,在箱体产生震动时,使阻尼器与避震弹簧器进行收缩,并联动支撑板在框体内壁两侧开设的滑槽内进行滑动,实现对箱体进行减震的目的,有效提高加工件的精度以及稳定性。有效提高加工件的精度以及稳定性。有效提高加工件的精度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加工中心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中心
,特别涉及卧式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0002]卧式加工中心是以工作台与主轴设成为平行方式的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一般具有三个直线运动坐标轴加一个工作台回转轴,卧式加工中心能够一次对工件夹装后,按照程序自行选取不一样的刀具,自动更改主轴的转速,按程序编写顺序逐个进行多个表面多个工艺流程的加工,此类加工中心最合适加工箱体类零部件;
[0003]在卧式加工中心加工工作时一般要处于低于30摄氏度的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以保证电子件和处理器于恒温状态下工作,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控制系统的元件寿命降低,导致卧式加工中心故障无故增多,湿度增高的话,灰尘就会在集成电路板上增多直接导致接触不良和短路的故障发生,同时现有的卧式加工中心防震效果较差,如不进行防震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卧式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以及稳定性,时间一久就会影响到电子元件接触不良,发生故障,影响卧式加工中心的可靠性,为此,提出卧式加工中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卧式加工中心。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卧式加工中心,包括底座、箱体、控制器、工作台与壳体、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一侧的主轴,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的内壁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风扇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制冷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通过管道延伸至所述制冷箱的内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风扇、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箱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所述箱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工作台进行左右调节,以及对主轴进行前后上下调节的调节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的框体、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框体内壁底部的多个阻尼器与多个避震弹簧器,多个所述避震弹簧器位于多个所述阻尼器的两侧,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框体内壁两侧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配合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分别与多个所述阻尼器、避震弹簧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壁底部的第一滑槽板与第二滑槽板,所述第二滑槽板位于所述第一滑槽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板的内壁两侧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槽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板与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板的内部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与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板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所
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螺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板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板的内壁另一侧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槽板的内部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螺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滑槽板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三滑块之间滑动配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内壁上下两侧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三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内部滑动配合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第三螺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四滑块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滑块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1]一、本技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箱体内的温度超过设置范围时,将信息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器、与风扇启动,通过半导体制冷器向制冷箱内打入冷气,并通过风扇将进入制冷箱内的冷气吹入箱体内,实现对箱体内的元件进行自动检测调节降温的目的,有效提高元件的使用寿命。
[0012]二、本技术在箱体产生震动时,使阻尼器与避震弹簧器进行收缩,并联动支撑板在框体内壁两侧开设的滑槽内进行滑动,实现对箱体进行减震的目的,有效提高加工件的精度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底座的剖视立体结构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制冷箱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箱体的剖视立体结构图。
[0017]附图标记:1、底座;2、箱体;3、制冷箱;4、工作台;5、壳体;6、主轴;7、第三电机;8、半导体制冷器;9、风扇;10、温度传感器;11、框体;12、阻尼器;13、避震弹簧器;14、支撑板;15、滑槽;16、第一滑槽板;17、第二滑槽板;18、第三固定板;19、第一螺杆;20、第一滑轨;21、第二滑块;22、第一电机;23、第二螺杆;24、第三滑块;25、第二滑轨;26、第三螺杆;27、第三滑轨;28、第四滑块;29、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19]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0020]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了卧式加工中心,包括底座1、箱体2、控制器、工作台4与壳体5、以及固定安装在壳体5一侧的主轴6,箱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箱3,制冷箱3的内壁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风扇9与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位于风扇9的一侧,制冷箱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8,半导体制冷器8的制冷端通过管道延伸至制冷箱3的内部,半导体制冷器8、风扇9、温度传感器10分别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箱体2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箱体2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工作台4进行左右调节,以及对主轴6进行前后上下调节的调节机构;当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箱体2内的温度超过设置范围时,将信息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半导体制冷器8、与风扇9启动,通过半导体制冷器8向制冷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加工中心,包括底座、箱体、控制器、工作台与壳体、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一侧的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的内壁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风扇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制冷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通过管道延伸至所述制冷箱的内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风扇、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箱体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所述箱体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工作台进行左右调节,以及对主轴进行前后上下调节的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的框体、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框体内壁底部的多个阻尼器与多个避震弹簧器,多个所述避震弹簧器位于多个所述阻尼器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框体内壁两侧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配合连接有支撑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分别与多个所述阻尼器、避震弹簧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壁底部的第一滑槽板与第二滑槽板,所述第二滑槽板位于所述第一滑槽板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板的内壁两侧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经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