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8701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通过在目标井旁低构造部位打一口控水旁井,能够将底水引到旁井周围,减缓底水突进速度,更好的利用底水能量,降低目标井综合含水,最大程度利用剩余油,改善开采效果;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预测油藏的开发现状及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形成一套控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水入侵的布井方式及开采方案,对此类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此类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此类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
,具体涉及到一种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常规轻质油储量的减少,断块稠油油藏在非常规能源接替发挥着有力的支持与推动作用。而对于边水活跃的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不规则的井网极易引起储层边底水的不均匀推进,不合理的生产制度引起油井与水体之间形成优势通道,油井过早见水进入高含水阶段,最终影响整个断块油藏的采收率。目前对于存在边底水和高渗带的断块稠油油藏,储层纵向及平面上高渗透条带的存在引起平面驱替不均衡,极易造成油藏严重水淹。
[0003]该类油藏生产油井在步井和生产制度的制定上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其一,受高渗带和边底水的影响,底水容易沿高渗带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非常迅速;其二,边底水油藏油水分布复杂,在油井见水后含水率上升加快,产油量大幅度下降,严重甚至会导致油井只产水不产油;其三,边底水油藏中剩余油分布形式多样且复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非均质性强导致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较为严重;其四,常规投产效果较差,主要体现为供液较差,底水锥进和边水推进导致油井过早见水,使无水采油时间缩短;其五,断块稠油油藏注采井网不规则,容易导致某些部位注水不奏效,水驱动用程度低。
[0004]影响此类油藏开发的因素主要有边底水规模、油层厚度、纵向非均质性、油水相渗特征、原油粘度等。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地层能量下降不大的情况下,边水规模对于单井的生产效果影响不大。随着油层厚度的增加,底水锥进所驱动的原油量增加,油井累积产油量增加。而油水相渗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初期低含水饱和度、油相渗透率高的阶段,中后期随着含水饱和度上升、油相渗透率快速下降后,影响相对减小。
[0005]针对此类边底水断块油藏开采时含水迅速上升的问题,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控水方案,基本上是通过调节井自身的生产制度的方法来抑制含水上升。因此,基于现有的边底水断块油藏开采方式,尝试通过打一口新井来抑制边水入侵、底水锥进速度,为提高边底水非均质断块油藏的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入侵的开采技术,可以模拟边底水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水驱生产过程,监测水驱稠油动态开发,预测非均质断块油藏目标井进入高含水阶段时间。其目的在于: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预测目标井进入高含水阶段时间,提出一种在低位置打一口旁井来延缓高位目标井含水上升的新方案,从而抑制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
[0008]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11]利用CMG数值模拟器建立目标区块的油藏数值模型;
[0012]根据模型确定目标井和旁井的井位垂向距离、横向距离及生产制度;
[0013]在目标井旁引入旁井实现控制边底水锥进。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CMG数值模拟器的输入包括,边底水断块稠油油藏目标区块储层地质资料、生产动态资料、测井资料和油层流体物性资料。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目标井与边底水垂向距离为H,与边底水边界的横向距离为为W,产量为q1;所述旁井与边底水的初始垂向距离为L1,与边底水边界的初始横向距离为L2。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确定旁井的井位垂向距离,包括,
[0017]旁井以与目标井相同的产量q1生产;
[0018]调整垂向距离L1,使旁井与目标井与边底水距离的比值为0<L1/H<1,通过建立的油藏数值模型,预测目标井含水率超过80%的时间Tw1;
[0019]以Tw1为评价指标,绘制横坐标为L1/H、纵坐标为Tw1的优化图版,优选得到旁井与边底水的垂向距离L1*。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确定旁井的井位横向距离,包括,
[0021]旁井以与目标井相同的产量q1生产,与边底水的垂向距离为L1*;
[0022]调整旁井与边底水边界的横向距离为L2,使旁井与目标井距边界的比值为0<L2/W<1,通过建立的油藏数值模型,预测目标井含水率超过80%的时间Tw2;
[0023]以Tw2为评价指标,绘制横坐标为L2/W、纵坐标为Tw2的优化图版,优选旁井与边底水边界的横向距离L2*。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确定旁井的生产制度,包括,旁井井位垂向距离为L1*、横向距离为L2*;
[0025]调整旁井的产量q2,使其产量与目标井产量比值为0<q2/q1<3,通过建立的油藏数值模型,预测目标井含水率超过80%的时间Tw3;
[0026]以Tw3为评价指标,绘制横坐标为q2/q1、纵坐标为Tw3的优化图版,优选旁井产量q*。
[0027]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的应用。
[002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应用包括,油气储层的驱替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动态分析。
[0029]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较为针对具有边底水的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由于高渗带的存在导致目标井含水上升迅速,本专利技术在低构造部位打一口控水旁井,能够更好的将底水引到旁井周围,可以很好的减缓底水突进速度,提高储层平面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0031](2)由于原油粘度高、非均质严重、边底水活跃,导致稠油油藏平面动用程度不均,
通过控水旁井能够更好的利用底水能量,最大程度动用剩余油,同时又能有效控制边底水入侵速度,降低目标井综合含水,改善其开采效果。
[0032](3)本专利技术在油藏描述的基础上,采用精细网格模型有效模拟具有强边底水的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油藏的开发现状及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形成一套控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水入侵的布井方式及开采方案,对此类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0033](4)本专利技术抛弃了传统调节目标井自身生产制度的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底水旁引的方法,减少高渗带等非均质性引起的驱替平面不均问题。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CMG数值模拟器建立目标区块的油藏数值模型;根据模型确定目标井和旁井的井位垂向距离、横向距离及生产制度;在目标井旁引入旁井实现控制边底水锥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MG数值模拟器的输入包括,边底水断块稠油油藏目标区块储层地质资料、生产动态资料、测井资料和油层流体物性资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井与边底水垂向距离为H,与边底水边界的横向距离为为W,产量为q1;所述旁井与边底水的初始垂向距离为L1,与边底水边界的初始横向距离为L2。4.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旁井的井位垂向距离,包括,旁井以与目标井相同的产量q1生产;调整垂向距离L1,使旁井与目标井与边底水距离的比值为0<L1/H<1,通过建立的油藏数值模型,预测目标井含水率超过80%的时间Tw1;以Tw1为评价指标,绘制横坐标为L1/H、纵坐标为Tw1的优化图版,优选得到旁井与边底水的垂向距离L1*。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抑制非均质断块稠油油藏边底水锥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旁井的井位横向距离,包括,旁井以与目标井相同的产量q1生产,与边底水的垂向距离为L1*;调整旁井与边底水边界的横向距离为L2,使旁井与目标井距边界的比值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磊刘现坤史文洋许礼龙罗文超白佳佳张娜朱庆杰马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