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液体硅胶具有10~20ShoreA的较低硬度,保证了浸胶海绵贴合伤口使用时不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刺痛感;同时,利用硅胶良好的生理惰性、低表面能的特点,避免了传统负压引流多孔海绵使用时与创口粘连以及肉芽长入问题的发生,进而避免了海绵换料过程中新生肉芽损伤问题的发生,极大提高了伤口愈合的速度。极大提高了伤口愈合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2]背景
[0003]负压引流海绵主要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即VSD技术,它是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革命性成果,主要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多孔海绵作用于清洁后的创面。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0004]考虑到患者的体验,与创口长时间接触使用的负压引流用多孔海绵材料,柔软的质地是一个重要性能指标。负压引流海绵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换料周期长,传统多孔海绵很容易造成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与创口粘连以及肉芽长入,从而在海绵换料过程中导致新生肉芽的损伤,极大降低了伤口愈合的速度。因而,与患者创口长时间接触而不至于与创口粘连、创口新生肉芽不长入多孔海绵是另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0005]有机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理惰性和生物相容性、较低的表面能等特点,通过在传统负压引流用多孔海绵丝径上浸涂一层有机硅,理论上可以制备出符合上述使用要求的负压引流用多孔海绵材料,因而,制备合适的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硅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传统多孔负压引流海绵质地不够柔软,贴合创口使用过程中,肉芽容易与海绵丝径粘连及长入,从而在海绵换料过程中导致新生肉芽损伤,极大降低伤口愈合速度等缺点,针对广大患者急需一款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满足负压引流技术要求的浸胶海绵的现实需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其具有如下优点:
[0007]1、合适的硬度范围。硬度过高,则在贴合创口使用时会给患
[0008]者带来明显的刺痛感,且伸长率过低;硬度过低,相应的硅胶黏度过高,浸胶作业时,多孔海绵浸润不透。
[0009]2、合适的粘度范围。黏度过高,则多孔海绵浸润不透,且不适用于孔径较小的多孔海绵;黏度过低,则浸胶作业时,液体硅胶于多孔海绵丝径上挂不住而影响后续固化,且所得硅胶硬度较硬。
[0010]3、较低黏度(1800mPa
·
S/℃~6100mPa
·
S/℃)的同时,拥有较低的硬度(10~20Shore A)和较高的伸长率(500%~900%)。
[0011]液体硅胶黏度越低,分子链越短,固化所得硅胶交联度越高,硬度也越高,而伸长率则越低。
[0012]4、较高的撕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满足浸胶海绵在负压引流作
[0013]业时不至于因为摩擦、弯折而导致海绵丝径上固化附着的硅胶断裂/脱落而影响
正常使用。
[0014]5、较长的常温固化/操作时间,可以满足常规八小时工作制下的连续性的浸胶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0015]6、较短的高温固化时间,可以满足浸胶作业后挂在开孔海绵丝径上的液体硅胶快速固化而不至于滴落脱离;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的制备方法。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其具有10~20Shore A的较低硬度,保证了浸胶海绵贴合伤口使用时不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刺痛感;同时,利用硅胶良好的生理惰性、低表面能的特点,避免了传统负压引流多孔海绵使用时与创口粘连以及肉芽长入问题的发生,进而避免了海绵换料过程中新生肉芽损伤问题的发生,极大提高了伤口愈合的速度。
[001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具有1800mPa
·
S/25℃~6100mPa
·
S/25℃的粘度以适应不同孔径负压引流多孔海绵的浸胶作业需求。
[001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具有固化后3~7KN/m的撕裂强度和500%~900%的断裂伸长率以保证负压引流作业时不至于因为摩擦、弯折而导致海绵丝径上固化附着的硅胶断裂/脱落而影响正常使用。
[002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具有25℃下7~9h的固化时间以满足常规八小时工作制下料槽内液体硅胶用完前不至于固化失效;具有130℃~160℃下200s~400s的较短固化时间以保证附着于开孔海绵丝径上的液体硅胶快速固化而不至于从丝径上滴落脱离。
[002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由A、B两组份物质组成,所述A组份包括基胶、端乙烯基聚硅氧烷(以下统称乙烯基硅油)、侧链含硅氢基的聚硅氧烷(以下统称含氢硅油),所述B组份包括基胶、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催化剂、抑制剂,使用时将A、B组份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液体硅胶;浸胶作业后,将浸润好液体硅胶的多孔海绵于高温下引发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得液体硅胶中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发生氢化加成反应而固化于多孔海绵的丝径上,即得到负压引流用浸胶海绵。
[002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使用时,A、B组份的混合比例为5:1~1:1~1:5中的一种,优选的,A、B组份的混合比例为3:1~1:1~1:3中的一种,更优选的,A、B组份的混合比例为1:1~1:2中的一种,最优选的,A、B组份的混合比例为1:1,同时,A、B组份的粘度近似/一致以保证使用时搅拌均匀。
[002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中,乙烯基硅油粘度为1000mPa
·
S/25℃~8000mPa
·
S/25℃,含氢硅油的硅氢基含量为5mmol/g~16mmol/g,基胶为市售产品,粘度750000mPa
·
S/25℃。
[002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催化剂为第八族金属的单质、无机化合物、有机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催化剂为金属铂的单质、无机化合物、有机配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催化剂为金属铂的有机配合物;最优选的,催化剂为铂(0)
‑
1,3
‑
二乙烯
‑
1,1,3,3
‑
四甲基二硅氧烷,即卡斯特试剂;抑制剂为炔基醇。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1)A组份的制备
[0027]将计算称量好的基胶、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用高速分散机以1000rpm的转速搅拌分散10min即得到A组份;
[0028]2)B组份的制备
[0029]将计算称量好的基胶、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用高速分散机以1000rpm的转速搅拌分散10min,随后往搅拌分散均匀的混合料里加入计算称量好的催化剂和抑制剂,以300rpm的转速搅拌分散2~3min即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其特征在于,具有10~20ShoreA的较低固化后硬度,保证了浸胶海绵贴合伤口使用时不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刺痛感;同时,利用硅胶良好的生理惰性、低表面能的特点,避免了传统负压引流多孔海绵使用时与创口粘连以及肉芽长入问题的发生,进而避免了海绵换料过程中新生肉芽损伤问题的发生,极大提高了伤口愈合的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其特征在于,具有1800mPa
·
S/℃~6100mPa
·
S/℃的粘度以适应不同孔径负压引流多孔海绵的浸胶作业需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化后3~7KN/m的撕裂强度和500%~900%的断裂伸长率以保证负压引流作业时不至于因为摩擦、弯折而导致海绵丝径上固化附着的硅胶断裂/脱落而影响正常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其特征在于,具有25℃下7~9h的固化时间以满足常规八小时工作制下料槽内液体硅胶用完前不至于固化失效;具有130℃~160℃下200s~400s的较短固化时间以保证附着于开孔海绵丝径上的液体硅胶快速固化而不至于从丝径上滴落脱离。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其特征在于,由A、B两组份物质组成,所述A组份包括基胶、两种不同粘度乙烯基硅油的混合物、含氢硅油,所述B组份包括基胶、两种不同粘度乙烯基硅油的混合物、含氢硅油、催化剂、抑制剂,使用时将A、B组份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液体硅胶;浸胶作业后,将浸润好液体硅胶的多孔海绵于高温下引发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得液体硅胶中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发生氢化加成反应而固化于多孔海绵的丝径上,即得到负压引流用浸胶海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胶海绵用液体硅胶,其特征在于,使用时,A、B组份的混合比例为5:1~1:1~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国桥,曹凯,谢承引,方凯,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世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