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洁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20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梁结构下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顶板,多个所述顶板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均匀设置,每个所述顶板的下端面上分别垂直设置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提高支撑杆支撑力度的高度微调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每个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设置高度微调底座,通过高度调节件的工作,能够使导向板向上位移一段距离,进而带动支撑杆、顶板向上位移一段距离,使顶板能够很好的与限位槽相贴合,保证了各支撑杆对支撑板的支撑力度。了各支撑杆对支撑板的支撑力度。了各支撑杆对支撑板的支撑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浇注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成型主要采用木模板、钢模板等各类模板进行组模后浇筑成型,为了保证成型后的质量,需对组模后的模板进行支撑、加固,只是,实际运用上,为了节省施工成本,施工方使用的模板支撑结构一般为钢管支撑结构,其结构较为简单,虽方便安装,在对建筑支撑梁等较大部件的模板进行支撑时,由于受力过大的影响,各支撑结构的支撑力度差异较大,容易造成部分支撑结构难以起到有效的支撑,甚至有倒塌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能够进行拼接施工,其施工过程比较便捷,施工效率较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梁结构下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顶板,多个所述顶板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均匀设置,每个所述顶板的下端面上分别垂直设置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提高支撑杆支撑力度的高度微调底座。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位于每个所述顶板处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顶板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顶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所述顶板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设置有侧护板。
[0008]优选的,所述高度微调底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端板、下端板,所述上端板、下端板之间通过导向柱连接,所述导向柱呈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柱上适配有可纵向移动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上端中部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导向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端板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件。所述上端板、下端板之间还设置有侧边板,位于前侧面的所述侧边板上还设置有操作口。
[0009]优选的,所述导向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导向柱分别位于所述上端板、下端板的四个角位置,所述导向板的四个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导向孔。
[0010]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下端板上端面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导向板下端面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件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铰链轴、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铰接轴、螺杆,所述上连接板的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铰接在下连接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
的中部分别设有同轴线的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上的螺纹孔配合,所述螺杆通过旋转能够调节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之间的距离。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还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槽,每个所述缓冲槽内分别设置有垫板。
[0013]优选的,所述垫板包括橡胶和钢板,所述钢板镶嵌在橡胶内,多个所述钢板在橡胶内侧均匀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上端板中部设置有用于使支撑杆经过的圆形开口,所述上端板的上端位于所述圆形开口处同轴设置有延伸筒。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通过在每个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设置高度微调底座,通过高度调节件的工作,能够使导向板向上位移一段距离,进而带动支撑杆、顶板向上位移一段距离,使顶板能够很好的与限位槽相贴合,保证了各支撑杆对支撑板的支撑力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板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高度微调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图4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高度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的支撑板上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的垫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

8所示,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梁结构下端的支撑
板1,所述支撑板1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顶板2,多个所述顶板2沿所述支撑板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均匀设置,每个所述顶板2的下端面上分别垂直设置有支撑杆3,每个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提高支撑杆3支撑力度的高度微调底座4。通过在每个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设置高度微调底座,通过高度调节件的工作,能够使导向板向上位移一段距离,进而带动支撑杆、顶板向上位移一段距离,使顶板能够很好的与限位槽相贴合,保证了各支撑杆对支撑板的支撑力度。
[0029]所述支撑板1的下端面位于每个所述顶板2处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顶板2的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支撑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提高了顶板2与支撑板1连接时的稳定性,防止顶板与支撑板之间发生前后偏移。
[0030]所述顶板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支撑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顶板2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1的宽度,所述顶板2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设置有侧护板10。支撑板1用于对浇筑模板的底部进行支撑和加固。侧护板10一方面能够防止顶板与支撑板之间发生左右偏移,另一方面,两个侧护板10用于对浇筑模板的两个侧板进行支撑和加固。
[0031]所述高度微调底座4包括壳体41,所述壳体包括上端板411、下端板413,所述上端板411、下端板413之间通过导向柱42连接,所述导向柱42呈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柱上适配有可纵向移动的导向板43,所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梁结构下端的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顶板(2),多个所述顶板(2)沿所述支撑板(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均匀设置,每个所述顶板(2)的下端面上分别垂直设置有支撑杆(3),每个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提高支撑杆(3)支撑力度的高度微调底座(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端面位于每个所述顶板(2)处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顶板(2)的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支撑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支撑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顶板(2)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1)的宽度,所述顶板(2)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设置有侧护板(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的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微调底座(4)包括壳体(41),所述壳体包括上端板(411)、下端板(413),所述上端板(411)、下端板(413)之间通过导向柱(42)连接,所述导向柱(42)呈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柱上适配有可纵向移动的导向板(43),所述导向板(43)的上端中部与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洁刘奇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