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控制器、电压变换器、高压配电及辅驱动集成装置,包括上下未封口的壳体,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可拆卸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闭合形成封闭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外部分别连接有快充端子、电池端子、增程端子、三相输出端子、TBOX组件、VCU信号端子、MCU信号端子、DC正负极端子、油泵端子、气泵端子、空调端子、上装端子、慢充端子、电加热端子、电除霜端子、透气阀、至少两个接地柱和两个水嘴;装置本体内部被散热板分隔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散热板与散热板之间设置散热水道,上腔体设置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和高压配电模块,下腔体设置电压变换器、油泵驱动器和气泵驱动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冷却效率高,产品性能稳定。能稳定。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控制器、电压变换器、高压配电及辅驱动集成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纯电动、混动汽车充电技术和电压变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电压变换器、高压配电及辅驱动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能源危机、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带动电机驱动技术快速发展。随着市场对电动汽车电机控制要求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行业对控制器的功率、体积、重量、驱动效率等要求不断提升,大功率、小型化、轻量化、高转换效率成为电机控制器产品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电压变换器、高压配电及辅驱动集成装置,产品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冷却效率高,产品性能稳定。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电机控制器、电压变换器、高压配电及辅驱动集成装置,包括上下未封口的壳体,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可拆卸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闭合形成封闭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外部分别连接有快充端子、电池端子、增程端子、三相输出端子、TBOX组件、VCU信号端子、MCU信号端子、DC正极端子、DC负极端子、油泵端子、气泵端子、空调端子、上装端子、慢充端子、电加热端子、电除霜端子、透气阀、至少两个接地柱和至少两个水嘴;装置本体内部被至少两块横向散热板分隔形成密闭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散热板与散热板之间设置散热水道,上腔体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电机控制器MCU、整车控制器VCU和高压配电模块,下腔体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电压变换器、油泵驱动器和气泵驱动器;其中,TBOX组件分别与电机控制器MCU、整车控制器VCU连接,以实现信息交互;油泵端子和气泵端子通过三相电缆分别与油泵驱动器和气泵驱动器连接;空调端子、上装端子、慢充端子、电加热端子、电除霜端子分别与高压配电模块连接,作为配电的不同档位输出口,用于外部设备供电;三相输出端子连接外部电机;VCU信号端子与MCU信号端子分别与整车控制器VCU和电机控制器MCU连接;DC正极端子与DC负极端子分别与电压变换器连接,作为高压转低压的输出口和输入口;快充端子、电池端子与增程端子分别作为快充、电池和增程输入口;透气阀与装置本体内部连通;水嘴与散热水道连接,两个水嘴形成一组出入水口,每组出入水口包括一个出水口和一个入水口;接地柱与外部接地端连接,起保护作用;电机控制器与装置本体外部各端子分别电连接。
[0005]电机控制器MCU包括功率模块及其驱动电路板、母线电容和控制板;其中,功率模块及其驱动电路板安装在散热板上,母线电容的6个直流端子搭接在功率模块的6个直流端子上;功率模块的三相端子与三相输出端子连接,三相端子与三相输出端子之间设置有磁环,控制板安装在壳体上,控制板信号端口与功率模块上的驱动板通过信号电缆连接,控制板对功率模块进行电气控制。
[0006]还包括第一大电流接触器和第二大电流接触器,电池端子正极通过铜排与第二大
电流接触器相连,第二大电流接触器通过铜排与母线电容正极相连,电池端子负极通过铜排与第一大电流接触器相连,第一大电流接触器通过铜排与母线电容负极相连。
[0007]还包括绝缘检测仪,绝缘检测仪设置在下腔体。
[0008]高压配电模块包括钣金支撑架、配电端子座、端子磁环、小电流接触器、附件电路板、小电流保险及小电流保险塑胶挡圈和微动开关;其中,配电端子座和小电流接触器安装在钣金支撑架上,附件电路板安装在配电端子座和小电流接触器上;小电流保险、小电流保险塑胶挡圈安装在附件电路板上,微动开关安装在小电流保险塑胶挡圈上,端子磁环设置在配电端子座的匹配孔内,空调端子、慢充端子、上装端子、电加热端子和电除霜端子的正负极电缆从各自端子磁环穿出,端子磁环起EMC电磁屏蔽作用。
[0009]上盖板上设有与上盖板可拆卸连接的小盖板。
[0010]控制板通过控制板支架与壳体连接。
[0011]快充端子和增程端子形成电路中分别设置快充大电流熔断器和增程大电流熔断器,高压配电模块中设置配电小电流熔断器。
[0012]快充端子和增程端子外部盖设大电流保险盖板。
[0013]小盖板背板处以及大电流保险盖板与壳体连接处均设有开盖检测装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机壳上、下盖板均可拆卸,特别是小盖板和大保险盖拆卸方便,便于保险丝更换;
[0016]2、壳体上腔安装电机控制器,并集成高压高压配电模块和整机控制器;壳体下腔体安装电压变换器并集成油泵和气泵驱动器;
[0017]3、附件高压配电模块高度集成,组装模块化;
[0018]4、冷却水道功能多用,一面用于功率模块及母线电容散热,另一面用于电压变换器散热和油泵辅驱动器以及气泵辅驱动器散热;
[0019]5、大电流保险及小电流保险设置独立的盖板,并有开盖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左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右视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压配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气原理图;
[0030]图中,1
‑
开盖检测装置,2
‑
配电小电流熔断器,3
‑
快充大电流熔断器,4
‑
增程大电流熔断器,5
‑
快充端子,6
‑
电池端子,7
‑
增程端子,8
‑
三相输出端子,9
‑
吊环,10
‑
TBOX组件,11
‑
VCU信号端子,12
‑
MCU信号端子,13
‑
DC正极端子,14
‑
DC负极端子,15
‑
水嘴,16
‑
小盖板,
17
‑
上盖板,18
‑
油泵端子,19
‑
气泵端子,20
‑
接线柱,21
‑
空调端子,22
‑
上装端子,23
‑
慢充端子,24
‑
电加热端子,25
‑
电除霜端子,26
‑
透气阀,27
‑
下盖板,28
‑
第一大电流接触器,29
‑
第二大电流接触器,30
‑
第三大电流接触器,3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控制器、电压变换器、高压配电及辅驱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未封口的壳体,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可拆卸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闭合形成封闭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外部分别连接有快充端子、电池端子、增程端子、三相输出端子、TBOX组件、VCU信号端子、MCU信号端子、DC正极端子、DC负极端子、油泵端子、气泵端子、空调端子、上装端子、慢充端子、电加热端子、电除霜端子、透气阀、至少两个接地柱和至少两个水嘴;装置本体内部被至少两块横向散热板分隔形成密闭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散热板与散热板之间设置散热水道,上腔体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电机控制器MCU、整车控制器VCU和高压配电模块,下腔体设置相互电连接的电压变换器、油泵驱动器和气泵驱动器;其中,TBOX组件分别与电机控制器MCU、整车控制器VCU连接,以实现信息交互;油泵端子和气泵端子通过三相电缆分别与油泵驱动器和气泵驱动器连接;空调端子、上装端子、慢充端子、电加热端子、电除霜端子分别与高压配电模块连接,作为配电的不同档位输出口,用于外部设备供电;三相输出端子连接外部电机;VCU信号端子与MCU信号端子分别与整车控制器VCU和电机控制器MCU连接;DC正极端子与DC负极端子分别与电压变换器连接,作为高压转低压的输出口和输入口;快充端子、电池端子与增程端子分别作为快充、电池和增程输入口;透气阀与装置本体内部连通;水嘴与散热水道连接,两个水嘴形成一组出入水口,每组出入水口包括一个出水口和一个入水口;接地柱与外部接地端连接,起保护作用;电机控制器与装置本体外部各端子分别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电压变换器、高压配电及辅驱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控制器MCU包括功率模块及其驱动电路板、母线电容和控制板;其中,功率模块及其驱动电路板安装在散热板上,母线电容的6个直流端子搭接在功率模块的6个直流端子上;功率模块的三相端子与三相输出端子连接,三相端子与三相输出端子之间设置有磁环,控制板安装在壳体上,控制板信号端口与功率模块上的驱动板通过信号电缆连接,控制板对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强,钟运平,曹正策,陈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