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582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由两个侧墙板组成的道体通道;道体通道一端为进口处,另一端为出口处;道体通道内具有多级台阶结构,台阶结构由进口处向出口处逐级降低;台阶结构的每级台阶的边沿固定有折线型拦水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道体通道内浇筑台阶结构,并在台阶结构的每级台阶的边沿开设下沉槽,在下沉槽上开设螺栓孔;S2、在下沉槽内通过螺栓连接预制的折线型拦水墙,折线型拦水墙一侧底沿与其所连接的台阶的立面平齐,折线型拦水墙的另一侧底沿与下沉槽的侧壁之间形成灌浆间隙;S3、在灌浆间隙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密封连接层。形成混凝土密封连接层。形成混凝土密封连接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水库增效扩容工程中溢洪道出口处的溢流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其通常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和出水渠。对于控制段的结构设计会对下游的河床冲击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由于近年来水库增效扩容工程的大力推广,溢洪道的作用也在逐渐突显。虽然溢洪道属于长期搁置的防患通道,并不会经常使用,但是它对于水坝的安全防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0003]为了实现控制段的有效控制,现有的溢洪道结构很多都采用台阶式结构,台阶式结构能够有效地缓冲水流,降低水力冲击。同时,现有的水坝为了提高过流能力多采用折线形的迷宫堰结构,迷宫堰结构非常适合于泄水宽度受限,但又需提高泄流能力的泄水建筑物中,具有经济、高效、方便布置和便于管理等特点。因此,如果能够将台阶式结构和迷宫堰结构相结合,则更能够对溢洪道的泄流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0004]在这种构思的情况下,则出现以下两点主要问题:其一,如何实现台阶式结构和迷宫堰结构的结合;其二,由于溢洪道实际上在长时间是不使用的,长期搁置的结构老化,在使用时如果出现结构破损如何维护,采用何种施工方式能够平衡施工简单和易于维修的双重需求。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水库增效扩容工程中溢洪道出口处的溢流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库增效扩容工程中溢洪道出口处的溢流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旨在解决台阶式结构和迷宫堰结构的结合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旨在平衡施工简单和易于维修的双重需求。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包括由两个侧墙板组成的道体通道;所述道体通道一端为进口处,另一端为出口处;所述道体通道内具有多级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由进口处向出口处逐级降低;所述台阶结构的每级台阶的边沿固定有折线型拦水墙,所述折线型拦水墙沿所述台阶结构的每级台阶的长度方向布置。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将台阶结构和折线型拦水墙相结合,在每级台阶的边沿都设置折线型拦水墙,使得每级的折线型拦水墙与台阶之间都形成一个缓冲水槽,使得泄洪的水流经多级台阶结构实现水力缓冲,折线型拦水墙形成的迷宫堰结构又提高了泄流能力,实现了台阶式结构和迷宫堰结构的完美融合,且同
时发挥了台阶式结构和迷宫堰结构的性能优势。
[001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中,所述台阶结构的任一台阶的台面与其下一台阶上的所述折线型拦水墙的顶沿平齐。
[00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折线型拦水墙的高度设计上,将其与台阶结构的台阶面高度进行协调,使其不破坏台阶的结构特点,利用缓冲水槽的形成,使其仍然保持一个有序的台阶形式。
[00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中,所述台阶结构的每级台阶的边沿开设有下沉槽,所述折线型拦水墙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下沉槽内,所述折线型拦水墙的一侧底沿与其所连接的所述台阶的立面平齐,所述折线型拦水墙的另一侧底沿与所述下沉槽的侧壁之间形成灌浆间隙,所述灌浆间隙内填充有混凝土密封连接层。
[00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下沉槽一方面可以方便对折线型拦水墙进行限位固定,另一方面可以预留出灌浆间隙进行填充混凝土,以实现对折线型拦水墙的进一步固定和防水密封。
[00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中,所述下沉槽内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折线型拦水墙通过螺栓与所述螺栓孔紧固连接。
[001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螺栓和螺栓孔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折线型拦水墙的快速安装固定,简化了施工程序,可以将折线型拦水墙进行预制,直接在现场进行安装施工。
[00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中,所述折线型拦水墙包括多块依次对接的拼接单元体;所述拼接单元体包括底板,和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V型挡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V型挡板的V型开口内侧,所述V型挡板两端具有向外侧延伸且与所述底板边沿对齐的延伸对接块;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螺栓孔紧固连接,并将所述底板顶紧在所述下沉槽的顶面上。
[001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折线型拦水墙采用单元体拼装组合形式构成,每个拼接单元体可以实现预制,现场通过螺栓组装,拼接方式简单,施工方便。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中,所述底板为矩形,所述底板的厚度与所述下沉槽的深度相等。
[001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底板的厚度与下沉槽的深度相等,这样在浇筑混凝土密封连接层之后,与台阶面形成一个整体的平面结构。
[002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中,对接的所述延伸对接块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延伸对接块与所述侧墙板之间的缝隙均填涂有混凝土补缝层。
[002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混凝土补缝层的填充能够对连接的拼接单元体的密封性进行提升。
[002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中,所述V型挡板的V型开口朝向所述进口处。
[002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V型挡板的V型开口朝向进口处,这样螺栓的固定位置就会靠近进口处的一端,当水流冲击V型挡板时,螺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够防止螺栓靠后导致的底板后翻问题。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在所述道体通道内浇筑所述台阶结构,并在所述台阶结构的每级台阶的边沿开设下沉槽,在所述下沉槽上开设螺栓孔;
[0026]S2、在所述下沉槽内通过螺栓连接预制的所述折线型拦水墙,所述折线型拦水墙一侧底沿与其所连接的所述台阶的立面平齐,所述折线型拦水墙的另一侧底沿与所述下沉槽的侧壁之间形成灌浆间隙;
[0027]S3、在所述灌浆间隙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密封连接层。
[00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将折线型拦水墙进行工厂预制,与台阶结构进行现场装配组装,一方面简化了施工方式,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折线型拦水墙易于替换,在日常损耗或使用损坏的情况下,能够方便更换维修,同时平衡了施工简单和易于维修的双重需求。
[002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折线型拦水墙包括多块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包括由两个侧墙板(1)组成的道体通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道体通道(2)一端为进口处(21),另一端为出口处(22);所述道体通道(2)内具有多级台阶结构(3),所述台阶结构(3)由所述进口处(21)向所述出口处(22)逐级降低;所述台阶结构(3)的每级台阶的边沿固定有折线型拦水墙(4),所述折线型拦水墙(4)沿所述台阶结构(3)的每级台阶的长度方向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结构(3)的任一台阶的台面与其下一台阶上的所述折线型拦水墙(4)的顶沿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结构(3)的每级台阶的边沿开设有下沉槽(31),所述折线型拦水墙(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下沉槽(31)内,所述折线型拦水墙(4)的一侧底沿与其所连接的所述台阶的立面平齐,所述折线型拦水墙(4)的另一侧底沿与所述下沉槽(31)的侧壁之间形成灌浆间隙(32),所述灌浆间隙(32)内填充有混凝土密封连接层(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槽(31)内开设有螺栓孔(311),所述折线型拦水墙(4)通过螺栓(6)与所述螺栓孔(311)紧固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库增效扩容工程溢洪道出口的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型拦水墙(4)包括多块依次对接的拼接单元体(41);所述拼接单元体(41)包括底板(411),和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411)上的V型挡板(412);所述底板(411)上开设有连接孔(4111),所述连接孔(4111)位于所述V型挡板(412)的V型开口内侧,所述V型挡板(412)两端具有向外侧延伸且与所述底板(411)边沿对齐的延伸对接块(4121);所述螺栓(6)穿过所述连接孔(4111)与所述螺栓孔(211)紧固连接,并将所述底板(411)顶紧在所述下沉槽(31)的顶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同钢刘红军俞瑾温洪启李保超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水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