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5642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不锈钢基材进行超声除油处理,水洗干燥;步骤二,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第一蚀刻处理,水洗干燥;步骤三,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第二蚀刻处理,水洗干燥;步骤四,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预镀镍处理,水洗干燥;步骤五,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电镀沙镍处理,水洗干燥;步骤六,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电镀镍钴处理,水洗干燥。该电镀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镀产品的镀层与不锈钢基材的结合性、抗蚀能力和耐磨能力。抗蚀能力和耐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0003]由于不锈钢基材具有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目前,大多数的不锈钢电镀产品的镀层一般为镀铜、镀镍、镀金等等。其中,镀镍工艺一般是在不锈钢表面直接电镀镍,这种工艺形成的镀层与不锈钢基材的结合性不佳,抗蚀能力和耐磨能力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能够提高镀层与不锈钢基材的结合性、抗蚀能力和耐磨能力。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对不锈钢基材进行超声除油处理,水洗干燥;
[000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超声除油处理的除油液包括如下浓度的各组分:氢氧化钠40~50g/L、碳酸氢钠15~20g/L、碳酸钠10~15g/L、葡萄糖酸钠15~20g/L、磷酸三钠15~20g/L及OP

10乳化剂1~5g/L;所述超声除油处理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5~10min,频率为20~40KHz。
[0009]本专利技术除油液通过规定浓度配比的上述原料,可以彻底去除不锈钢基材表面油污;并通过特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使其效果得以良好发挥。
[0010]步骤二,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第一蚀刻处理,水洗干燥;
[00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蚀刻处理的第一蚀刻液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各组分:醋酸5~10g/L、亚硫酸3~5g/L、高氯酸钠10~15g/L、氟化钾10~15g/L、硫酸250~300g/L、甲磺酸120~150g/L、过硫酸铵30~40g/L、葡萄糖酸钠15~20g/L、黄原胶10~15g/L、甲酯甲基纤维素10~15g/L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3g/L;所述第一蚀刻处理的温度为20~40℃,时间为1~3min。
[0012]本专利技术第一蚀刻液通过规定浓度配比的上述原料,可以在不锈钢基材表面均匀形成多个微米级大小的沟壑,能够增加不锈钢基材与镀层结合的深度、面积和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不锈钢基材与镀层的结合力;并通过特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使其效果得以良好发挥。
[0013]步骤三,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第二蚀刻处理,水洗干燥;
[001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二蚀刻处理的第二蚀刻液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各组分:氨水15~20g/L、苯胺10~15g/L、二乙羟基胺5~10g/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15g/L和海藻酸钠10~15g/L;所述第二蚀刻处理的温度为20~40℃,时间为1~3min。
[0015]本专利技术第一蚀刻液通过规定浓度配比的上述原料,可以在微米沟壑上均匀形成多个纳米孔,可以进一步地增加不锈钢基材与镀层结合的深度、面积和均匀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不锈钢基材与镀层的结合力;并通过特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使其效果得以良好发挥。
[0016]步骤四,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预镀镍处理,水洗干燥;
[001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四中,所述预镀镍处理的预镀镍液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各组分:氢氧化钠100~120g/L、氧化镍10~15g/L、氯化铁0.5~1g/L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g/L;所述预镀镍的温度为20~40℃,电流密度为1~2A/dm2,时间为3~5min。
[0018]本专利技术预镀镍液通过规定浓度配比的上述原料,可以有效改善不锈钢基材表面状态,提高后续钢材上镀镍层的结合性、均匀性和致密性;并通过特定温度和电流条件使其效果得以良好发挥。
[0019]步骤五,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电镀沙镍处理,水洗干燥;
[0020]在所述步骤五中,所述电镀沙镍处理的电镀沙镍液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各组分:硫酸镍350~400g/L、氯化镍40~50g/L、硼酸40~50g/L、十二烷基硫酸钠1~3g/L、开缸剂0.1~0.2wt%、光亮剂0.05~0.1wt%和润湿剂0.1~0.3wt%;所述电镀沙镍处理的温度为50~60℃,电流密度为1~2A/dm2,时间为3~5min;
[0021]本专利技术电镀沙镍液通过规定浓度配比的上述原料,可以使镀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抗氧化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并通过特定温度和电流条件使其效果得以良好发挥。
[0022]步骤六,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电镀镍钴处理,水洗干燥;
[0023]在所述步骤六中,所述电镀镍钴处理的电镀镍钴液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各组分:硫酸镍250~300g/L、硫酸钴50~70g/L、氯化镍30~50g/L、硼酸40~60g/L、硫酸钠20~30g/L、酒石酸30~40g/L、三乙烯四胺20~30g/L、抗坏血酸10~15g/L、糖精1~3g/L和二甲基己炔醇5~10mg/L;所述电镀镍钴处理的温度为50~60℃,电流密度为3~5A/dm2,时间为3~5min。
[0024]本专利技术电镀镍钴液通过规定浓度配比的上述原料,可以使镀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抗氧化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并通过特定温度和电流条件使其效果得以良好发挥。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除油步骤彻底去除不锈钢基材表面油污;通过特定的第一蚀刻处理和第二蚀刻处理,可以在不锈钢基材表面均匀形成多个微米级大小的沟壑和纳米孔,能够增加不锈钢基材与镀层结合的深度、面积和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不锈钢基材与镀层的结合力;通过特定的预镀镍处理与特定的第一蚀刻处理和第二蚀刻处理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不锈钢基材与镀层的结合性、均匀性和致密性;通过特定的电镀沙镍处理和电镀镍钴处理,使它们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电镀产品的镀层与不锈钢基材的结合性、抗蚀能力和耐磨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实施例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不锈钢基材进行超声除油处理,水洗干燥;步骤二,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第一蚀刻处理,水洗干燥;步骤三,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第二蚀刻处理,水洗干燥;步骤四,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预镀镍处理,水洗干燥;步骤五,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电镀沙镍处理,水洗干燥;在所述步骤五中,所述电镀沙镍处理的电镀沙镍液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各组分:硫酸镍350~400g/L、氯化镍40~50g/L、硼酸40~50g/L、十二烷基硫酸钠1~3g/L、开缸剂0.1~0.2wt%、光亮剂0.05~0.1wt%和润湿剂0.1~0.3wt%;所述电镀沙镍处理的温度为50~60℃,电流密度为1~2A/dm2,时间为3~5min;步骤六,对所述不锈钢基材进行电镀镍钴处理,水洗干燥;在所述步骤六中,所述电镀镍钴处理的电镀镍钴液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各组分:硫酸镍250~300g/L、硫酸钴50~70g/L、氯化镍30~50g/L、硼酸40~60g/L、硫酸钠20~30g/L、酒石酸30~40g/L、三乙烯四胺20~30g/L、抗坏血酸10~15g/L、糖精1~3g/L和二甲基己炔醇5~10mg/L;所述电镀镍钴处理的温度为50~60℃,电流密度为3~5A/dm2,时间为3~5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表面镀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蚀刻处理的第一蚀刻液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各组分:醋酸5~10g/L、亚硫酸3~5g/L、高氯酸钠10~15g/L、氟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美兴曾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安泰普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