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562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适用于压缩空气和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气管,其上装有压力阀;第一储气腔,连通所述充放气管,该储气腔腔体上设有相变材料和能在相变材料和腔体内储气腔之间导热的导热结构;第二储气腔,与所述第一储气腔之间经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Ⅱ和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Ⅲ连通,其中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能在第一储气腔内空气压力的降低达到设定的中压值时使第二储气腔至第一储气腔导通;所述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Ⅱ、Ⅲ能在第一储气腔内的压力达到设定的高压值时,使第一储气腔至第二储气腔导通。腔导通。腔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适用于压缩空气和储能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储气库是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核心部件,其在运行中的温度状态对于储气库密封层材料性能及耐久性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通常利用谷电进行压缩空气,并在用电高峰期进行发电。因此在谷电的几个小时内,要完成超过10万立方米体积空气的压缩。
[0003]由于国内外压气储能电站地下储气库均采用单一的充放气主管布置方案,大流量的压缩空气通过充放气主管不断进入储气洞穴后,短时间会导致储气库内的空气密度急剧增加,温度急剧升高。同时储气库内的压缩空气温度分布还会呈现出显著不均匀分布特性。在储气库放气发电的工况下,储气库内压缩空气膨胀吸热,又导致储气库内压缩空气温度的急剧降低,如果不加以控制,压缩空气甚至会出现负温状态。对于储气容积达到1万立方米或10万立方米级别的地下储气库压缩空气温度的控制难点在于采用常规布置换热管方式具有换热系统规模大、造价高和换热效率低,温控效果差。
[0004]为了便于选址,近来部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采用新建地下储气库的方案。而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压缩空气温度过高或出现负温对新开挖硬岩洞穴储气库的密封结构的开裂特性和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可能造成密封层泄露,甚至引起密封层失效,同时大大缩短了密封层的检修周期,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并大大增加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充放气管,其上装有压力阀;
[0008]第一储气腔,连通所述充放气管,该储气腔腔体上设有相变材料和能在相变材料和腔体内储气腔之间导热的导热结构;
[0009]第二储气腔,与所述第一储气腔之间经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Ⅱ和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Ⅲ连通,其中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能在第一储气腔内空气压力的降低达到设定的中压值时使第二储气腔至第一储气腔导通;所述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Ⅱ、Ⅲ能在第一储气腔内的压力达到设定的高压值时,即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的压力差达到设定值时,使第一储气腔至第二储气腔导通。
[0010]所述第一储气腔腔体内壁采用高压钢衬,高压钢衬内层填充有所述相变材料,高压钢衬内表面装有所述导热结构,导热结构一端伸出高压钢衬内表面,另一端与相变材料
相连。
[0011]所述导热结构采用碳材料肋片。
[0012]所述碳材料肋片在所述高压钢衬内表面形成能增加壁面处空气扰动的突起。
[0013]所述第二储气腔具有球状腔体,第二储气腔的腔体外固定半球状壳体,第二储气腔腔体外壁与半球状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储气腔。
[0014]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具有多个,分别对应不同大小的中压值,能在所述第一储气腔内空气压力降低过程中依次打开,从而逐渐增大从所述第二储气腔到第一储气腔的空气流量。
[0015]所述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Ⅱ和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Ⅲ的数量根据压力和流量的需求确定。
[0016]一种所述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0017]阶梯储气工作状态过程:
[0018]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将空气压缩并通过充放气管流入第一储气腔,第一储气腔内气压升高,第一储气腔内高压空气与第一储气腔内壁面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经导热结构传递给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吸热熔化,避免第一储气腔内温度过高;
[0019]在储气的初始状态时,第二储气腔内的压力时固定值。当第一储气腔内的压力达到设定的高压值时,即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的压力差达到设定值时,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III自动打开,第一储气腔内的高压空气经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III缓慢地流入第二储气腔;
[0020]吸热排气工作状态过程:
[0021]第一储气腔内的高压空气首先通过充放气管流出,该第一储气腔内当空气膨胀,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凝固放热并通过导热结构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储气腔内空气;
[0022]随着第一储气腔内空气压力的降低达到设定的中压值时,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自动打开,第二储气腔内的空气经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流入第一储气腔内,在第一储气腔内进一步吸收相变材料凝固放出的热量,并通过充放气管流出。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储气腔腔体上设置相变材料,利用相变材料吸收压缩热,并在膨胀时进行补热,实现余热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0024]本专利技术在利用高强度高导热碳材料肋片在相变材料和第一储气腔内空气之间导热,不仅增加空气扰动,使自然对流的空气由层流变温湍流,而且强化空气和相变材料之间的传热,提高传热效率。
[0025]本专利技术利用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III和第二储气腔缓慢地存储高压空气,使空气温度在第二储气腔内分布均匀。自力式压力调节阀无需外加能源,具有动作灵敏,密封性好,压力设定点波动力小等优点,既方便使用又节约了能源。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对应不同大小预定中压值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该多个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能在所述第一储气腔内空气压力降低过程中依次打开,从而逐渐增大从第二储气腔到第一储气腔的空气流量,进而控制发电过程中,空气不断流出时,空气的流量恒定,保证发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9]1、充放气管;2、压力阀;3、第一储气腔;4、第二储气腔;5、高压钢衬;6、相变材料;7、碳材料肋片;8、中压钢衬;9、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10、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11、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I。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施例为一种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包括充放气管和储气结构,其中储气结构具有球形的腔体,球形腔体上端固定半球状壳体,球形腔体内为第二储气腔,球形腔体外壁与半球状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储气腔;充放气管上装有压力阀并连通储气结构的第一储气腔。
[0031]本例中在第二储气腔内壁安装中压钢衬,中压钢衬上对第一储气腔安装有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和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I,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之间能经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和自力式压差调节阀III连通。
[0032]本例中第一储气腔的腔体内壁安装高压钢衬,高压钢衬内层填充有相变材料,高压钢衬内表面装有若干能在相变材料和第一储气腔内空气之间导热的导热结构。
[0033]本实施例中导热结构采用碳材料肋片,碳材料肋片在高压钢衬内表面形成能增加壁面处空气扰动的突起,使第一储气腔内自然对流状态下的空气由层流变为湍流,从而增强壁面处的对流换热系数。碳材料肋片不仅具有高导热系数还有更大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气管,其上装有压力阀;第一储气腔,连通所述充放气管,该储气腔腔体上设有相变材料和能在相变材料和腔体内储气腔之间导热的导热结构;第二储气腔,与所述第一储气腔之间经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Ⅱ和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Ⅲ连通,其中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能在第一储气腔内空气压力的降低达到设定的中压值时使第二储气腔至第一储气腔导通;所述自力式压差调节阀Ⅱ、Ⅲ能在第一储气腔内的压力达到设定的高压值时,即第一储气腔和第二储气腔的压力差达到设定值时,使第一储气腔至第二储气腔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气腔腔体内壁采用高压钢衬,高压钢衬内层填充有所述相变材料,高压钢衬内表面装有所述导热结构,导热结构一端伸出高压钢衬内表面,另一端与相变材料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采用碳材料肋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肋片在所述高压钢衬内表面形成能增加壁面处空气扰动的突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气腔具有球状腔体,第二储气腔的腔体外固定半球状壳体,第二储气腔腔体外壁与半球状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储气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式的地下恒温阶梯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力式压力调节阀I具有多个,分别对应不同大小的中压值,能在所述第一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飙高俊郑应霞程万强张宝勇李成军刘宁许志翔荣杨一鸣舒崚峰韩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