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557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2
本申请属于线束缠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线束缠绕装置,针对现有的技术中存在通过凹面辊和凸面辊虽然可以对线束限位,但是只能一端限位,导致线束缠绕时,线束弯曲导致缠绕不均匀,单依靠凹面辊传递动力,会出现打滑现象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侧设有胶带,本申请中,通过四个挤压轮同时对线束进行输送,可以有效防止线束与挤压轮发生打滑现象,并且通过螺杆带动滑动块移动,便于对不同粗细的线束进行夹紧固定,不仅使线束缠绕更加美观,还增加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缠绕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线束缠绕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束线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束线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束线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在安装时为了对线束进行保护,需要在线束的外壁缠绕一层胶带。
[0003]公告号为CN215207752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线束缠绕装置,通过在凹面辊和凸面辊的外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滚珠,在输送电机驱动凸面辊传动时滚珠能够实现对线束的有效限位,避免其发生左右方向的滑动,防止在进行线束输送时方向跑偏,提升缠绕效率。
[0004]该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0005]1、通过凹面辊和凸面辊虽然可以对线束限位,但是只能一端限位,导致线束缠绕时,线束弯曲导致缠绕不均匀;
[0006]2、单依靠凹面辊传递动力,会出现打滑现象;
[0007]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文件提出了一种线束缠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束缠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凹面辊和凸面辊虽然可以对线束限位,但是只能一端限位,导致线束缠绕时,线束弯曲导致缠绕不均匀,单依靠凹面辊传递动力,会出现打滑现象的缺点。
[0009]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线束缠绕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侧设有胶带;
[0011]所述固定盘和转动盘的一侧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盘的外壁贯穿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转动盘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与两个第三齿轮配合使用的外齿环,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与两个第二齿轮配合使用的第一齿轮;
[0012]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输送线束的输送组件。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两侧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支架的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挤压轮,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的顶部贯穿滑动设有两个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
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同步轮,多个所述第二同步轮和第一同步轮的外壁传动连接有同一个双面同步带。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转动盘的一侧开设有与导轨配合使用的滑动槽。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架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内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滑动块螺纹套设在螺杆上,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转动轴配合使用的腰形孔。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滑动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杆和支架的相对一侧固定连接。
[001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0019]本申请中,将线束穿过右侧的两个挤压轮之间,通过转动螺杆带动滑动块下压可以将线束夹紧在两个挤压轮之间,同时滑动杆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可以带动第一同步轮将双面同步带拉紧;
[0020]本申请中,把线束拉至开口内,把胶带安装在转动盘的一侧,使胶带的一端粘结在线束上,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带动两个第二齿轮同向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三齿轮带动转动盘转动,从而可以将胶带缠绕在线束上;
[0021]本申请中,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通过多个第二同步轮和两个第一同步轮可以带动四个挤压轮同向转动,从而带动线束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配合可以将胶带绕设在线束上,缠绕完成,关闭电源。
[0022]本申请中,通过四个挤压轮同时对线束进行输送,可以有效防止线束与挤压轮发生打滑现象,并且通过螺杆带动滑动块移动,便于对不同粗细的线束进行夹紧固定,不仅使线束缠绕更加美观,还增加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线束缠绕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线束缠绕装置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局部示意图;
[0026]图4为他图3爆炸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工作台;2、支架;3、支撑杆;4、转动盘;5、固定盘;6、第一电机;7、外齿环;8、胶带;9、滑动杆;10、第一同步轮;11、弹簧;12、第一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4、挤压轮;15、第二同步轮;16、腰形孔;17、矩形孔;18、螺杆;19、滑动块;21、第二电机;22、双面同步带;23、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开口;27、滑动槽;28、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0030]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
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此外“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其中,“固定”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0031]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3]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缠绕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5),所述固定盘(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盘(4),所述转动盘(4)的一侧设有胶带(8);所述固定盘(5)和转动盘(4)的一侧均开设有开口(26),所述固定盘(5)的外壁贯穿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5),所述转动盘(4)的外壁固定套设有与两个第三齿轮(25)配合使用的外齿环(7),所述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与两个第二齿轮(24)配合使用的第一齿轮(23);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一侧设有用于输送线束的输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2)两侧的滑动块(19),所述滑动块(19)的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3),所述支架(2)的一侧贯穿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轴(12),所述第一转动轴(12)和第二转动轴(13)的外壁均固定套设有挤压轮(14),所述支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1),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定进林周琛
申请(专利权)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