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533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池塘本体和阻隔墙,池塘本体内侧的左端设置有推水进水区,池塘本体内侧的右端设置有废弃物收集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阻隔墙将池塘本体进行分隔,使得养殖区域形成弯曲的通道。池塘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推水进水区和增氧组件,从而使对氧气和水质要求较高的物种自然靠近池塘本体的左侧,而鱼粪等物质流向池塘本体的右侧,贝类等物种靠近右侧,实现物种的分离,避免出现相互吞噬的现象,且通过将排污结构安装在池塘本体的上端,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同时将抽吸的废弃物抽取送入回收箱中,便于对鱼粪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池塘混合养殖技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鱼类混养可充分利用不同的生态位,混养的主要类型有鱼虾混养、鱼蟹混养、虾贝混养,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将混合养殖技术应用在海水养殖中,通过合理利用水层达到共生盈利,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0003]现有技术方案(公告号为:CN212138948U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包括池塘本体,所述池塘本体包括有第一养殖区域和第二养殖区域,第一养殖区域和第二养殖区域隔开设置,所述第一养殖区域和第二养殖区域之间设置有对流通道,所述第一养殖区域或/和第二养殖区域设有向下凹陷的沉淀区域,第一养殖区域或/和第二养殖区域内还设有使水体成环形流动的驱动件,所述沉淀区域处设有将沉淀区域内的沉淀物排出的排污组件,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生态位分隔,且能进行废水处理的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
[0004]但是其排污设备位于水底,海水容易腐蚀损坏设备,且设备维护较为不便,同时第一养殖区域和第二养殖区域对不同物种的水产进行分隔,也容易影响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混合养殖的效益较差,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包括池塘本体和阻隔墙,池塘本体内侧的左端设置有推水进水区,池塘本体内侧的右端设置有废弃物收集区,池塘本体的内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阻隔网,两个阻隔网分别和推水进水区、废弃物收集区相互适配,池塘本体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阻隔墙,池塘本体上端的左侧设置有增氧组件。排污结构位于池塘本体上端的右侧,且和废弃物收集区相互适配。
[0007]为了进行排污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优选的,排污结构包括固定轨道、移动板、抽吸泵、排污管、回收箱、连接管和吸污板,固定轨道的上端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抽吸泵,抽吸泵的右侧设置有排污管,池塘本体的右端设置有回收箱,移动板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吸污板。
[0008]为了便于对鱼粪进行回收利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优选的,固定轨道位于移动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排污管远离抽吸泵的一端和回收箱相互适配,回收箱中设置有滤网,连接管和抽吸泵相互接通。
[0009]为了方便排污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优选的,固定轨道内部的边侧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固定轨道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中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端和移动
块固定连接,滑块的另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外侧和移动板固定连接。
[0010]为了分隔养殖区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优选的,阻隔墙呈交错式分布有三个,阻隔墙的宽度小于池塘本体内侧的宽度。
[0011]为了方便进行增氧和给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优选的,增氧组件包括安装板、增氧泵、分流管和增氧管,池塘本体上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增氧泵,安装板上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分流管,增氧泵和分流管通过管路相互接通,分流管的下端设置有增氧管,增氧管远离分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推水进水区中,且增氧管呈等间距分布,增氧管的表面设置有小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利用阻隔墙将池塘本体进行分隔,使得养殖区域形成弯曲的通道。而池塘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推水进水区和增氧组件,从而使对氧气和水质要求较高的物种自然靠近池塘本体的左侧,而鱼粪等物质流向池塘本体的右侧,贝类等物种靠近右侧,实现物种的分离,避免出现相互吞噬的现象。且通过将排污结构安装在池塘本体的上端,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同时将抽吸的废弃物抽取送入回收箱中,便于对鱼粪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增氧组件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排污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池塘本体俯视结构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固定轨道内部结构图。
[0019]图中,1、池塘本体;101、推水进水区;102、废弃物收集区;2、阻隔墙;3、阻隔网;4、排污结构;401、固定轨道;4011、驱动电机;4012、螺纹杆;4013、移动块;4014、滑槽;4015、滑块;402、移动板;403、抽吸泵;404、排污管;405、回收箱;406、连接管;407、吸污板;5、增氧组件; 501、安装板;502、增氧泵;503、分流管;504、增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包括池塘本体1和阻隔墙2,池塘本体1内侧的左端设置有推水进水区101,池塘本体1内侧的右端设置有废弃物收集区102,池塘本体1的内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阻隔网3,两个阻隔网3分别和推水进水区101、废弃物收集区102相互适配,池塘本体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阻隔墙2,池塘本体1上端的左侧设置有增氧组件5;排污结构4位于池塘本体1上端的右侧,且和废弃物收集区102相互适配。
[0022]使用时,清洁的水源从左侧的推水进水区101进入池塘本体1中,且增氧组件5位于左端,从而使对氧气和水质要求较高的物种自然靠近池塘本体1 的左侧,而鱼粪等物质流
向池塘本体1的右侧,贝类等物种靠近右侧,实现物种的分离,避免出现相互吞噬的现象。
[0023]具体的,排污结构4包括固定轨道401、移动板402、抽吸泵403、排污管404、回收箱405、连接管406和吸污板407,固定轨道401的上端设置有移动板402,移动板40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抽吸泵403,抽吸泵403的右侧设置有排污管404,池塘本体1的右端设置有回收箱405,移动板402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管406,连接管406的下端设置有吸污板407。通过固定轨道401 和移动板402将抽吸泵403安装在池塘本体1的上端,减少设备受到的海水腐蚀,且便于设备的维护,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0024]固定轨道401位于移动板40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排污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本体(1)和阻隔墙(2),所述池塘本体(1)内侧的左端设置有推水进水区(101),所述池塘本体(1)内侧的右端设置有废弃物收集区(102),所述池塘本体(1)的内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阻隔网(3),两个所述阻隔网(3)分别和推水进水区(101)、废弃物收集区(102)相互适配,所述池塘本体(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阻隔墙(2),所述池塘本体(1)上端的左侧设置有增氧组件(5);排污结构(4),所述排污结构(4)位于池塘本体(1)上端的右侧,且和废弃物收集区(102)相互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结构(4)包括固定轨道(401)、移动板(402)、抽吸泵(403)、排污管(404)、回收箱(405)、连接管(406)和吸污板(407),所述固定轨道(401)的上端设置有移动板(402),所述移动板(40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抽吸泵(403),所述抽吸泵(403)的右侧设置有排污管(404),所述池塘本体(1)的右端设置有回收箱(405),所述移动板(402)的下端安装有连接管(406),所述连接管(406)的下端设置有吸污板(4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水池塘混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401)位于移动板(40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所述排污管(404)远离抽吸泵(403)的一端和回收箱(405)相互适配,所述回收箱(405)中设置有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荣占黄银光田地邢常乐郑春波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南海新区万和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