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涉及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内设有换热腔,换热腔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座,滑动座连接有间歇驱动机构,滑动座上旋转安装有旋转环座,旋转环座的内径大于螺旋加热管的外径,旋转环座连接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环座上固定有安装杆,安装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清理毛刷和第二清理毛刷,第一清理毛刷与换热腔的内壁相接触,第二清理毛刷与螺旋加热管相适配,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污管,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阀,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通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内置式的清理装置,实现了对换热器壳体内部红豆水垢的机械化快速清理,提高了清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人员的劳动强度。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清理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豆的煮豆水中会含有大量的豆皮、小颗粒豆渣等杂质,因而煮豆水在换热器内部进行热量回收后,会在换热器的内部残留有大量的杂质,在换热器壳体的内壁以及加热管的外壁上形成红豆水垢,为了保证煮豆水的能量回收效率,需要定期对换热器内部进行清理工作。
[0003]目前最常用的换热器清理方法是将换热器进行拆解,人工来对换热器内部的水垢进行清理,该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换热器的拆装操作都比较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严重拖慢了换热器清理工作的效率,而且换热器拆解开后,需要工作人员人工对红豆水垢进行铲除和冲洗,极大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4]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采用了内置式的清理装置,实现了对换热器壳体内部红豆水垢的机械化快速清理,提高了清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内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安装有螺旋加热管,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一竖向设置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通过间歇驱动机构滑动安装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滑动座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轴向进行滑动,所述滑动座上旋转安装有一旋转环座,所述旋转环座与所述换热器壳体内的螺旋加热管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环座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旋加热管的外径,所述旋转环座连接有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环座上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清理毛刷,所述第一清理毛刷与所述换热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安装杆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清理毛刷,所述第二清理毛刷与所述螺旋加热管相适配,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一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阀,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通水管。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间歇驱动机构包括一沿所述滑动座滑动方向延伸的往复丝杠,所述换热腔的上方设有一安装腔,所述往复丝杠旋转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滑动座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滑动座伸入所述安装腔内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往复丝杠上,所述往复丝杠的一端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所述往复丝杠伸出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的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旋转轮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轮,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驱动轮相适配,所述驱动轮固定安装于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驱动轮上固定安装有一拨杆,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清理毛刷的刷毛长度大于所述螺旋加热管外壁与安装杆的间距。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往复丝杠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所述滑动座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滑动座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杆上。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滑动座上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旋转环座上固定安装有一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
[00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由于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内设有螺旋加热管、滑动座、间歇驱动机构、旋转环座和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环座上安装有第一清理毛刷和第二清理毛刷,在本技术中,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环座、第一清理毛刷和第二清理毛刷绕着旋转环座的轴线进行旋转,间隙驱动机构带动滑动座、旋转环座、第一清理毛刷和第二清理毛刷进行间歇式往复运动,通过第一清理毛刷对换热器壳体内壁上附着的红豆水垢进行刷洗,通过第二清理毛刷对螺旋加热管外壁上、以及堵塞在相邻两段螺旋加热管之间的红豆水垢进行刷洗,本技术利用内置式的清理装置来对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红豆水垢进行清理,无需工作人员对换热器壳体进行拆解和清理工作,从而实现了对换热器壳体内部红豆水垢的机械化快速清理,进而提高了红豆水垢清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4]由于第二清理毛刷的刷毛长度大于螺旋加热管外壁与安装杆的间距,在本技术中,方便了第二清理毛刷对堵在相邻螺旋加热管段外壁之间的红豆水垢,从而保证了对红豆水垢清理工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
‑
A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8]其中:1、换热器壳体;2、换热腔;3、滑动座;4、旋转环座;5、螺旋加热管;6、安装杆;7、第一清理毛刷;8、第二清理毛刷;9、排污管;10、排污阀;11、通水管;12、往复丝杠;13、安装腔;14、旋转轮;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驱动轮;18、第一驱动电机;19、拨杆;20、导向杆;21、第二驱动电机;22、驱动齿轮;23、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1,换热器壳体1内设有换热腔2,换热腔2内安装有螺旋加热管5,换热腔2内设置有一竖向设置的滑动座3,滑动座3通过间歇驱动机构滑动安装于换热腔2内,滑动座3沿换热器壳体1的轴向进行滑动,滑动座3上旋转安装有一旋转环座4,旋转环座4与换热器壳体1内的螺旋加热管5同轴设置,旋转环座4的内径大于螺旋加热管5的外径,旋转环座4连接有一旋转驱动机构,旋转环座4上固定有安装杆6,安装杆6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清理毛刷7,第一清理毛刷7与换热腔2的内壁相接触,安装杆6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清理毛刷8,第二清理毛刷8与螺旋加热管5相适配,换热器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一排污管9,排污管9上安装有排污阀10,换热器壳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通水管11。
[0021]在本技术中,利用内置式的清理装置来对换热器壳体1内部的红豆水垢进行清理,无需工作人员对换热器壳体1进行拆解和清理工作,从而实现了对换热器壳体1内部红豆水垢的机械化快速清理,进而提高了红豆水垢清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2]其中,间歇驱动机构包括一沿滑动座3滑动方向延伸的往复丝杠12,换热腔2的上方设有一安装腔13,往复丝杠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换热器壳体内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安装有螺旋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一竖向设置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通过间歇驱动机构滑动安装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滑动座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轴向进行滑动,所述滑动座上旋转安装有一旋转环座,所述旋转环座与所述换热器壳体内的螺旋加热管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环座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旋加热管的外径,所述旋转环座连接有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环座上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清理毛刷,所述第一清理毛刷与所述换热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安装杆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清理毛刷,所述第二清理毛刷与所述螺旋加热管相适配,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一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阀,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通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豆水垢快速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驱动机构包括一沿所述滑动座滑动方向延伸的往复丝杠,所述换热腔的上方设有一安装腔,所述往复丝杠旋转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滑动座的上端伸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国廷,王成培,于兴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和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