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面箍和固定带,面箍上形成有弧形轨,弧形轨上连接有导管固定件;导管固定件包括固定管,固定管管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卡入口,固定管管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口,固定管外壁设有连接框,连接框上形成有凹陷部,通过在凹陷部以及环形口处缠绕绑带实现对气管插管导管的收紧固定,连接框的侧边连接有滑接头,滑接头与弧形轨滑动卡接。该气管插管固定器安全稳定性好,可以较长时间使用,不需要反复更换固定器,节约资源和节省人力;可在无脱管风险的前提下,单手操作实现灵活的左右移动调节,且调节后可在任意位置自动锁定;可减少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 器。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本体内导管通过口腔(或者鼻腔),经声 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 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
[0003]气管插管操作时,需要用到固定器将导管固定。现有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存在以下缺陷:(1)操作不方便,且固定后的稳定性不佳,导管容易滑脱;(2)为了防止压力性损伤,或者观察口腔内情况,在口腔护理时,需要改变导管在口腔内的左右位置,而现有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在固定后,无法调节导管的位置,因此需要反复将固定器取下来,十分麻烦,引起患者反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其解决了现有 气管插管固定器操作不方便、稳定性不佳以及无法调节导管位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面箍和固定带,所述面箍上横向 形成有弧形轨,所述弧形轨上滑动连接有导管固定件;
[0007]所述导管固定件包括两端贯通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管壁上沿长度方 向开设有贯穿式的卡入口,用于卡入气管插管导管,固定管管壁上沿圆周 方向开设有环形口,固定管外壁与环形口的对应位置处设有连接框,所述 连接框背离环形口的方向形成有凹陷部,通过在凹陷部以及环形口处缠绕 绑带实现对气管插管导管的收紧固定,所述连接框的侧边连接有滑接头, 所述滑接头与弧形轨滑动卡接。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轨的顶面和底面均形成有卡槽,弧形轨的 外侧面形成有卡齿,所述滑接头侧边开设有用于弧形轨穿插滑动的滑槽, 且在滑槽的槽口处形成有用于插入卡槽内形成卡接的卡爪,在滑槽的槽底 处形成有用于插入卡齿内形成定位的凸块。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接头顶面设有内部中空的捏持部,所述捏持 部内竖向活动设有传动齿板,所述传动齿板的顶部与捏持部内壁之间连接 有弹性件,所述捏持部的对立侧面上均设有按压块,两个按压块横向相对 滑动设置,且两个按压块的相对面上均横向设有齿条,捏持部内还设有两 个齿轮,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齿轮啮合连接,两个齿轮分别与传动齿板的 对立侧面啮合连接;
[0010]所述滑接头内部中空,所述凸块与滑接头横向滑动配合,且在凸块上 开设有竖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第一楔形块,所述传动齿板的底 部伸入通孔内,且在传动齿板的底部侧面设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 块与第一楔形块之间通过倾斜面滑动接触;
[0011]当按压两个按压块时,通过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传动齿板向 下移动,进
而通过第一楔形块挤压第二楔形块,使凸块滑动收缩并与卡齿 分离;停止按压两个按压块时,通过弹性件拉动传动齿板向上移动,使凸 块滑动伸出并插入卡齿内。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捏持部内横向设有若干导向杆,所述按压块与 导向杆活动配合。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框上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凹 陷部,两个侧板相对侧面均形成有突沿,其中一个侧板采用弹性板,且在 弹性板上设有拨片,所述导管固定件还包括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用于嵌入 凹陷部内并通过突沿固定,实现对缠绕绑带进行压紧,通过拨片向外波动 弹性板,从而取出压紧板。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紧板顶面通过连接带与滑接头连接,压紧板 的底面边缘以及突沿的顶面边缘采用弧面设计,以便于压紧板嵌入凹陷部 内。
[00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管的内壁面均匀分布有朝固定管不同端头 方向弯曲的橡胶倒刺,且朝向不同的橡胶倒刺交替分布。
[001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面箍上形成有两段弯折部,用于实现面箍的弯 折调节。
[001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面箍的内侧面设有承托部,用于承托于患者的 人中位置。
[001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面箍上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防滑贴片,用于贴附 于患者的面颊位置。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1)该气管插管固定器先通过固定管集中收束,再通过绑带收紧,可 实现导管的牢固固定,且能有效避免患者咬管和吐管情况发生,安全稳定 性好,可以较长时间使用,不需要反复更换固定器,节约资源和节省人力;
[0021](2)该气管插管固定器能够使气管插管在无脱管风险的前提下,单手 操作实现灵活的左右移动调节,十分方便,且调节后可在任意位置自动锁 定,方便进行口腔的操作和观察,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0022](3)该气管插管固定器使用时皮肤接触面少,减少了器械相关压力性 损伤的发生,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面箍以及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导管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滑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捏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固定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面箍;11、弯折部;12、承托部;13、防滑贴片;2、固定 带;3、弧形轨;31、卡槽;32、卡齿;4、导管固定件;41、固定管;411、 橡胶倒刺;42、卡入口;43、环形口;44、连接框;441、侧板;442、突 沿;443、拨片;45、凹陷部;46、滑接头;461、滑槽;462、凸块;4621、 通孔;4622、第一楔形块;463、捏持部;464、传动齿板;4641、第二楔 形块;465、弹性件;466、按压块;467、齿条;468、齿轮;469、导向杆; 47、压紧板;471、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 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 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 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31]结合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面箍1和 固定带2,面箍1上横向形成有弧形轨3,弧形轨3上滑动连接有导管固定 件4,用于固定气管插管的导管;导管固定件4包括两端贯通的固定管41, 固定管41管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式的卡入口42,用于卡入气管插管 导管,固定管41管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口43,固定管41外壁与环 形口43的对应位置处设有连接框44,连接框44背离环形口43的方向形成 有凹陷部45,通过在凹陷部45以及环形口43处缠绕绑带实现对气管插管 导管的收紧固定,连接框44的侧边连接有滑接头46,滑接头46与弧形轨 3滑动卡接。面箍1上形成有两段弯折部11,用于实现面箍1的弯折调节, 面箍1的内侧面设有承托部12,用于承托于患者的人中位置,面箍1上可 拆卸连接有两个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面箍(1)和固定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箍(1)上横向形成有弧形轨(3),所述弧形轨(3)上滑动连接有导管固定件(4);所述导管固定件(4)包括两端贯通的固定管(41),所述固定管(41)管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式的卡入口(42),用于卡入气管插管导管,固定管(41)管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口(43),固定管(41)外壁与环形口(43)的对应位置处设有连接框(44),所述连接框(44)背离环形口(43)的方向形成有凹陷部(45),通过在凹陷部(45)以及环形口(43)处缠绕绑带实现对气管插管导管的收紧固定,所述连接框(44)的侧边连接有滑接头(46),所述滑接头(46)与弧形轨(3)滑动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3)的顶面和底面均形成有卡槽(31),弧形轨(3)的外侧面形成有卡齿(32),所述滑接头(46)侧边开设有用于弧形轨(3)穿插滑动的滑槽(461),且在滑槽(461)的槽口处形成有用于插入卡槽(31)内形成卡接的卡爪,在滑槽(461)的槽底处形成有用于插入卡齿(32)内形成定位的凸块(4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接头(46)顶面设有内部中空的捏持部(463),所述捏持部(463)内竖向活动设有传动齿板(464),所述传动齿板(464)的顶部与捏持部(463)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65),所述捏持部(463)的对立侧面上均设有按压块(466),两个按压块(466)横向相对滑动设置,且两个按压块(466)的相对面上均横向设有齿条(467),捏持部(463)内还设有两个齿轮(468),两个齿条(467)分别与两个齿轮(468)啮合连接,两个齿轮(468)分别与传动齿板(464)的对立侧面啮合连接;所述滑接头(46)内部中空,所述凸块(462)与滑接头(46)横向滑动配合,且在凸块(462)上开设有竖向贯穿的通孔(4621),所述通孔(4621)内设有第一楔形块(4622),所述传动齿板(464)的底部伸入通孔(4621)内,且在传动齿板(464)的底部侧面设有第二楔形块(4641),所述第二楔形块(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徐恭霞,蔡月红,王玲,胡少华,徐凤玲,黄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