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89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棘轮扳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棘轮扳手,包括上固定件、齿轴和下固定件,还包括:用于在齿轴不动的情况下,使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复位组件,且复位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在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所述上固定件和所述下固定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在齿轴上,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棘轮,所述棘轮固定安装在齿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复位组件在齿轴不动的情况下,使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具有解决目前的棘轮扳手在拧螺丝的时候,如果拆装的位置不能转大圈,就只能不停的去倒手的问题,从而会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提高了便捷性。提高了便捷性。提高了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棘轮扳手


[0001]本技术涉及棘轮扳手
,具体为一种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0002]棘轮扳手是一种手动螺丝松紧工具,单头、双头多规格活动柄棘轮梅花扳手(固定孔的)。是由不同规格尺寸的主梅花套和从梅花套通过铰接键的阴键和阳键咬合的方式连接的。
[0003]现有的棘轮扳手在拧螺丝的时候,如果拆装的位置不能转大圈,就只能不停的使棘轮扳手与螺丝进行分离,然后再调整棘轮扳手的位置,调整后,再使棘轮扳手拧螺丝,这就会导致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棘轮扳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棘轮扳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轮扳手,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棘轮扳手,其包括上固定件、齿轴和下固定件,还包括:
[0008]用于在齿轴不动的情况下,使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复位组件,且复位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在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之间,所述上固定件和所述下固定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在齿轴上。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0010]棘轮 ,所述棘轮 固定安装在齿轴上;
[0011]转向件,所述转向件的左侧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牙和右牙,且左牙和右牙位于棘轮的一侧;
[0012]轮盘,所述轮盘的前端为轮盘右,所述轮盘的后端为轮盘左;
[0013]弹片,所述弹片通过卡接组件连接在转向件与轮盘之间;
[0014]中间塑胶件;
[0015]用于避免轮盘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发生转动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在中间塑胶件与轮盘之间;
[0016]第一铜套,所述第一铜套转动连接在开设在转向件内壁的转向件孔中;
[0017]第二铜套,所述第二铜套转动连接在开设在轮盘内壁的轮盘孔中。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接组件包括:
[0019]第一弹片卡位,所述第一弹片卡位开设在转向件的右侧内壁上,且弹片的一端卡接在第一弹片卡位中;
[0020]第二弹片卡位,所述第二弹片卡位开设在轮盘的左侧内壁上,且弹片的另一端卡接在第二弹片卡位中。
[002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0022]弹簧位,所述弹簧位开设在中间塑胶件的左侧内壁上;
[0023]弹簧,所述弹簧卡接在弹簧位中,且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弹簧位的侧壁上;
[0024]第二钢珠,所述第二钢珠的一端与轮盘相接触,且第二钢珠固定安装在弹簧位的一端上。
[002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0026]上销钉孔,所述上销钉孔开设在上固定件的左侧内壁上;
[0027]下销钉孔,所述下销钉孔开设在下固定件的左侧内壁上;
[0028]销钉,所述上销钉孔、所述第一铜套和所述下销钉孔的内壁共同固定安装一组销钉;
[0029]第一上铆钉孔,所述第一上铆钉孔开设在上固定件的中端内壁上;
[0030]第一下铆钉孔,所述第一下铆钉孔开设在下固定件的中端内壁上;
[0031]第一铆钉,所述第一上铆钉孔、所述第二铜套和所述第一下铆钉孔的内壁共同固定安装一组第一铆钉;
[0032]第二上铆钉孔 ,所述第二上铆钉孔 开设在上固定件的右端内壁上;
[0033]第一中铆钉孔,所述第一中铆钉孔开设在中间塑胶件的左侧内壁上;
[0034]第二下铆钉孔,所述第二下铆钉孔开设在下固定件的右端内壁上;
[0035]第二铆钉,所述第二上铆钉孔 、所述第一中铆钉孔和所述第二下铆钉孔的内壁共同固定安装一组第二铆钉;
[0036]第三上铆钉孔,所述第三上铆钉孔开设在上固定件的右侧内壁上;
[0037]第二中铆钉孔,所述第二中铆钉孔开设在中间塑胶件的右侧内壁上;
[0038]第三下铆钉孔,所述第三下铆钉孔开设在下固定件的右侧内壁上;
[0039]第三铆钉,所述第三上铆钉孔、所述第二中铆钉孔和所述第三下铆钉孔的内壁共同固定安装一组第三铆钉。
[004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0041]连接卡口,所述连接卡口设在齿轴的顶部上,且连接卡口的一端穿过开设在上固定件内壁的上孔 ;
[0042]紧固螺帽,所述紧固螺帽通过螺丝紧固在连接卡口上;
[0043]下孔,所述下孔开设在下固定件的内壁上,且齿轴的一端穿过下孔;
[0044]圆弹片,所述圆弹片的内壁通过定位组件安装齿轴的一端,且圆弹片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使齿轴与圆弹片过溢配合的定位口。
[004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0046]第一钢珠孔,所述第一钢珠孔开设在齿轴的侧壁上;
[0047]第二钢珠孔,所述第二钢珠孔开设在圆弹片的侧壁上;
[0048]批嘴,所述批嘴的侧壁开设有钢珠定位孔;
[0049]第一钢珠,所述第一钢珠孔、所述第二钢珠孔和所述批嘴的内壁共同固定安装一组第一钢珠。
[005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固定件的顶部设有左右标识,所述下固定件的一侧设有卡扣。
[0051]与现有技术相比:
[0052]通过复位组件在齿轴不动的情况下,使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的位置发生变化,具有解决目前的棘轮扳手在拧螺丝的时候,如果拆装的位置不能转大圈,就只能不停的去倒手的问题,从而会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提高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5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爆炸式示意图;
[0054]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5]图中:螺丝10、紧固螺帽20、销钉30、第一铆钉41、第二铆钉42、第三铆钉43、上固定件50、上孔 51、上销钉孔52、左右标识53、第一上铆钉孔54、第二上铆钉孔 55、第三上铆钉孔56、第一铜套61、第二铜套62、齿轴70、棘轮 71、连接卡口72、第一钢珠孔73、第一钢珠80、转向件90、左牙91、右牙92、转向件孔93、第一弹片卡位94、弹片100、轮盘110、第二弹片卡位111、轮盘左112、轮盘孔113、轮盘右114、第二钢珠120、弹簧130、中间塑胶件140、弹簧位141、第一中铆钉孔142、第二中铆钉孔143、下固定件150、下孔151、下销钉孔152、卡扣153、第一下铆钉孔154、第二下铆钉孔155、第三下铆钉孔156、圆弹片160、定位口161、第二钢珠孔162、批嘴170。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轮扳手,包括上固定件(50)、齿轴(70)和下固定件(15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齿轴(70)不动的情况下,使上固定件(50)和下固定件(150)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复位组件,且复位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在上固定件(50)和下固定件(150)之间,所述上固定件(50)和所述下固定件(15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在齿轴(7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棘轮 (71),所述棘轮 (71)固定安装在齿轴(70)上;转向件(90),所述转向件(90)的左侧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牙(91)和右牙(92),且左牙(91)和右牙(92)位于棘轮(71)的一侧;轮盘(110),所述轮盘(110)的前端为轮盘右(114),所述轮盘(110)的后端为轮盘左(112);弹片(100),所述弹片(100)通过卡接组件连接在转向件(90)与轮盘(110)之间;中间塑胶件(140);用于避免轮盘(110)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发生转动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在中间塑胶件(140)与轮盘(110)之间;第一铜套(61),所述第一铜套(61)转动连接在开设在转向件(90)内壁的转向件孔(93)中;第二铜套(62),所述第二铜套(62)转动连接在开设在轮盘(110)内壁的轮盘孔(113)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弹片卡位(94),所述第一弹片卡位(94)开设在转向件(90)的右侧内壁上,且弹片(100)的一端卡接在第一弹片卡位(94)中;第二弹片卡位(111),所述第二弹片卡位(111)开设在轮盘(110)的左侧内壁上,且弹片(100)的另一端卡接在第二弹片卡位(111)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簧位(141),所述弹簧位(141)开设在中间塑胶件(140)的左侧内壁上;弹簧(130),所述弹簧(130)卡接在弹簧位(141)中,且弹簧(13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弹簧位(141)的侧壁上;第二钢珠(120),所述第二钢珠(120)的一端与轮盘(110)相接触,且第二钢珠(120)固定安装在弹簧位(141)的一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上销钉孔(52),所述上销钉孔(52)开设在上固定件(50)的左侧内壁上;下销钉孔(152),所述下销钉孔(152)开设在下固定件(150)的左侧内壁上;销钉(30),所述上销钉孔(52)、所述第一铜套(61)和所述下销钉孔(152)的内壁共同固定安装一组销钉(30);第一上铆钉孔(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敬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佐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