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68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围绕中心轴线形成的具有上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几何体,锅壁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的上部为围绕构成上部开口的锅口部,锅口部包括侧壁的上部构成的第一壁,在第一壁的外侧设置有包裹层,包裹层包括包裹主体和设置在包裹主体上端的第一端壁,第一端壁沿包裹层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且端面与第一壁的内表面齐平,第一端壁至少覆盖第一壁的上表面,其中,内锅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设置在第一端壁和上表面的接合处,以封堵第一端壁和上表面之间的缝隙。上述方案不仅可以使整个锅口部的内侧表面平整、美观,并且还可以防止水汽进入锅口部的缝隙中导致内部生锈。口部的缝隙中导致内部生锈。口部的缝隙中导致内部生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锅和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烹饪器具的内锅中,锅口部是锅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交接的地方,其位于内锅的上方通常处理不好或者牢固程度不够容易在使用时出现问题,例如造成磕碰、生锈、掉漆等。现有的内锅需要在锅口部处进行改进。
[0003]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锅,所述内锅的主体为由锅壁围绕中心轴线形成的具有上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几何体,所述锅壁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的上部为围绕构成所述上部开口的锅口部,所述锅口部包括所述侧壁的上部构成的第一壁,在所述第一壁的外侧设置有包裹层,所述包裹层包括包裹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包裹主体上端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沿所述包裹层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且端面与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齐平,所述第一端壁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壁的上表面,
[0006]其中,所述内锅还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上表面的接合处,以封堵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上表面之间的缝隙。
[0007]本技术方案的内锅,内锅主体可选用塑性较强的材料通过拉伸或压铸成型,在锅口部外侧用耐磨和/或耐腐蚀和/或美观度高的材料作为包裹层覆盖在所述锅口部的外侧,从而构成所述内锅的口沿部,此设计的内锅的口沿部在径向上较宽利于密封和抓握并且在竖直的一段高度上壁厚亦敦实厚重。并且使得包裹层第一端壁的端面与第一壁的内表面齐平,可以使整个锅口部的内侧表面平整、美观,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将内锅内的食物尤其是例如粥的流体类食物倒出的过程中,因此处表面顺滑而不会存在不必要的积留从而可以使操作更快速,并且更便于清洗操作。此外,通过在包裹层的第一端壁和第一壁上表面的接合处设置密封部封堵第一端壁和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水汽进入锅口部的缝隙中导致生锈。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壁具有相对于所述侧壁的其他部分沿所述内锅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的增厚部。该方案使得内锅的口沿部在径向上较宽利于密封和抓握,并且在竖直的一段高度上壁厚亦敦实厚重,可以提升内锅的质感。
[0009]可选地,所述密封部构造为片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上表面之间。该方案便于制造、成本较低。
[0010]可选地,所述密封部为柔性件。该方案可以提高密封效果并且便于制造、成本较低。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壁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端壁向下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壁的与所述包裹主体相反的一侧,所述翻边构造为所述密封部,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端壁为一体件。该方案便于制造、成本较低。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壁的所述上表面靠近所述内腔处设置有一台阶部,所述翻边设置在所述台阶部上。该方案可以使得内锅的内表面处平滑,避免有凸起而影响使用体验。
[0013]可选地,所述包裹层的厚度、所述翻边的厚度以及所述台阶部在所述内锅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均相等,并且/或者所述台阶部的高度与所述翻边的高度相等。该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锅的内表面的平滑度。
[0014]可选地,所述锅口部的外周侧还设置有周向上设有开口的支撑圈,所述支撑圈被所述包裹层包裹并连接至所述第一壁。该方案通过在支撑圈周向上设有开口,即使得该件不是完整的环状,当包裹层将其包裹连接至所述锅口部上时,支撑圈上的设置开口使包裹层将其包裹至所述锅口部的操作的实现更加方便,并且该方案使得支撑圈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回缩性,使其可配合内层侧壁以及外层包裹层的尺寸波动,该方案可以提高包边的质量,减少包边不良。
[0015]可选地,所述包裹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包裹主体下端的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沿所述包裹层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二端壁至少覆盖所述支撑圈的下缘。该方案可以提高锅口部的密封性,防止灰尘、水等进入锅口部的内部。
[0016]可选地,所述支撑圈的开口角度为5~10度。该方案可以进一步使得支撑圈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回缩性,使其可配合内层侧壁以及外层包裹层的尺寸波动,该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包边的质量,减少包边不良。
[0017]可选地,所述包裹层构造为封闭的环状结构,并且/或者所述包裹层为不锈钢环。该方案可以避免灰尘、水等外部杂物进入锅口部的内部,并且不锈钢材质也可以起到防止生锈的作用,从而更坚固、耐用。
[001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0019]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上述内锅;以及
[0020]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并能够在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0021]本技术方案的烹饪器具,内锅主体可选用塑性较强的材料通过拉伸或压铸成型,在锅口部外侧用耐磨和/或耐腐蚀和/或美观度高的材料作为包裹层覆盖在所述锅口部的外侧,从而构成所述内锅的口沿部,此设计的内锅的口沿部在径向上较宽利于密封和抓握并且在竖直的一段高度上壁厚亦敦实厚重。并且使得包裹层第一端壁的端面与第一壁的内表面齐平,可以使整个锅口部的内侧表面平整、美观,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将内锅内的食物尤其是例如粥的流体类食物倒出的过程中,因此处表面顺滑而不会存在不必要的积留从而可以使操作更快速,并且更便于清洗操作。此外,通过在包裹层的第一端壁和第一壁上表面的接合处设置密封部封堵第一端壁和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水汽进入锅口部的缝隙
中导致生锈。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3]附图中:
[0024]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锅口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中所示的内锅的支撑圈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5为用于制造如图2所示的内锅的锅口部的成型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30]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100)的主体为由锅壁围绕中心轴线形成的具有上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几何体,所述锅壁包括底壁(110)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120),所述侧壁的上部为围绕构成所述上部开口的锅口部(130),所述锅口部(130)包括所述侧壁(120)的上部构成的第一壁(131),在所述第一壁的外侧设置有包裹层,所述包裹层(133)包括包裹主体(133a)和设置在所述包裹主体(133a)上端的第一端壁(133b),所述第一端壁(133b)沿所述包裹层(133)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且端面与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齐平,所述第一端壁(133b)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壁的上表面,其中,所述内锅还包括密封部(140),所述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上表面的接合处,以封堵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上表面之间的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131)具有相对于所述侧壁(120)的其他部分沿所述内锅的径向方向向外凸出的增厚部(131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构造为片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上表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为柔性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端壁向下延伸的翻边(141),所述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壁的与所述包裹主体相反的一侧,所述翻边构造为所述密封部,所述翻边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江周伟平李泽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