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63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安装有通气机构;所述通气机构包括:前囊、后囊、侧管以及辅助结构;前囊安置于主管道的前侧,后囊安置于主管道上,侧管安置于主管道的内部,且位于前囊以及后囊之间,辅助结构安置于主管道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效的防止了前囊破裂情况的发生,前囊带有反光色,便于区分,可同时在屏幕上进行显示,便于确认前囊的位置,主管道为椭圆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便于使用,提高了安全性以及实用性。以及实用性。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气管道
,特别是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医疗用的通气管道结构过于简单,功能单位,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患者饱胃的情况下,插入通气管道,在喉镜的刺激下,呕吐物会奔向气管,吸到肺中,导致病人死亡,且由于现有的通气管道的前囊以及后囊共用一个注气管,在使用时,前囊大后囊小,前囊易发生破裂,危险性较高,且前囊不带放光色,不便于进行区分,更不便于确认前囊的位置,现有的注气管以及侧管易打折则发生堵塞的情况,现如今的主管道为圆形,不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进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缺陷较多,不便于使用,安全性较差,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安装有通气机构;
[0004]所述通气机构包括:前囊、后囊、侧管以及辅助结构;
[0005]前囊安置于主管道的前侧,后囊安置于主管道上,侧管安置于主管道的内部,且左端贯穿于前囊以及后囊之间,辅助结构安置于主管道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第一注气管、第二注气管、注气组件以及吸痰组件;
[0007]第一注气管贯穿于主管道的内部且连通于前囊上,第二注气管贯穿于主管道的内部且连通于后囊上,注气组件安置于第一注气管以及第二注气管的一端,吸痰组件安置于主管道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吸痰组件包括:吸痰口、吸痰管、前端小口、吸取管、第一堵头以及第二堵头;
[0009]吸痰口开设于主管道上,吸痰管贯穿于侧管上且连通于吸痰口上,前端小口安置于主管道的内部,吸取管贯穿于主管道的内部且与前端小口连通,第一堵头安置于吸痰管的右端,第二堵头安置于吸取管的右端。
[0010]优选的,注气组件包括:第一注气口、第二注气口、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
[0011]第一注气口安置于第一注气管的一端,第二注气口安置于第二注气管的一端,第一单向阀安置于第一注气口上,第二单向阀安置于第二注气口上。
[0012]优选的,前囊带有反光色。
[0013]优选的,所述主管道出口的形状为椭圆形。
[0014]优选的,主管道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收纳结构;
[0015]收纳结构包括;主夹、边夹以及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固定孔;
[0016]主夹可拆卸的安置于主管道上,所述边夹固定于主夹上,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固定孔开设于边夹上。
[0017]优选的,前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第一密封粘接圈,后囊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第二密封粘接圈。
[0018]优选的,第一注气口安装有第一标记,第二注气口上安装有第二标记。
[0019]优选的,侧管的一端安装有限位隔板。
[0020]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前囊和气囊跟别通过第一注气管以及第二注气管进行注气,有效的防止了前囊破裂情况的发生,前囊带有反光色,便于区分,可同时在屏幕上进行显示,便于确认前囊的位置,第一注气管、第二注气管以及侧管的壁面为加厚壁面,有效的防止打折,导致堵塞的情况,且主管道为椭圆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便于使用,提高了安全性以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的主夹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主管道,2、前囊,3、后囊,4、侧管,5、第一注气管,6、第二注气管,7、吸痰口,8、吸痰管,9、前端小口,10、吸取管,11、第一堵头,12、第二堵头,13、第一注气口,14、第二注气口,15、第一单向阀,16、第二单向阀,17、主夹,18、边夹,19、固定孔,20、第一密封粘接圈,21、第二密封粘接圈,22、第一标记,23、第二标记,24、限位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

2所示,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
[0025]实施例: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1上安装有通气机构;
[00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气机构包括:前囊2、后囊3、侧管4以及辅助结构;连接关系如下:
[0027]前囊2安置于主管道1的前侧,后囊3安置于主管道1上,侧管4安置于主管道1的内部,且左端贯穿于前囊2以及后囊3之间,辅助结构安置于主管道1的内部;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装置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主管道1插入患者的胃部,然后侧管4用于接呼吸机,当前囊2位于食道处,后囊3用于咽腔的内部后,停止插入,然后通过辅助组件对前囊2以及后囊3进行注气,使得前囊2以及后囊3增大,进行密封,侧管4的壁面为加厚壁面,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止打折情况的发生。
[0029]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辅助结构包括:第一注气管5、第二注气管6、注气组件以及吸痰组件;连接关系如下:
[0030]第一注气管5贯穿于主管道1的内部且连通于前囊2上,第二注气管6贯穿于主管道1的内部且连通于后囊3上,注气组件安置于第一注气管5以及第二注气管6的一端,吸痰组件安置于主管道1的内部;
[003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注气组件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注气管5为前囊2注气,第二注气管6对后囊3注气,由于吸痰组件用于将前囊2以及后囊3之间的痰吸出。
[0032]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吸痰组件包括:吸痰口7、吸痰管8、前端小口9、吸取管10、第一堵头11以及第二堵头12;连接关系如下:
[0033]吸痰口7开设于主管道1上,吸痰管8贯穿于侧管4上且连通于吸痰口7上,前端小口
9安置于主管道1的内部,吸取管10贯穿于主管道1的内部且与前端小口9连通,第一堵头11安置于吸痰管8的右端,第二堵头12安置于吸取管10的右端;
[0034]需要说明的是,吸痰管8用于抽吸,使得前囊2以及后囊3之间的痰从吸痰口7处吸出,吸痰结束后将第一赌头堵在吸痰管8上,在将主管道1插入食道的过程中,前端小口9连通于吸取管10,吸取管10连接负压吸引器,在下管的过程中进行持续吸引,放置到位后,将第二堵头12堵在吸取管10上,再通过主管道1进行吸引。
[0035]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注气组件包括:第一注气口13、第二注气口14、第一单向阀15以及第二单向阀16;连接关系如下:
[0036]第一注气口13安置于第一注气管5的一端,第二注气口14安置于第二注气管6的一端,第一单向阀15安置于第一注气口13上,第二单向阀16安置于第二注气口14上;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向前囊2注气的时候,打开第一单向阀15,通过第一注气口13向第一注气管5注气,使得前囊2增大,向后囊3注气的时候,打开第二单向阀16,通过第二注气口14向第二注气管6内注气,使得后囊3增大,第一注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包括主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上安装有通气机构;所述通气机构包括:前囊(2)、后囊(3)、侧管(4)以及辅助结构;前囊(2)安置于主管道(1)的前侧,后囊(3)安置于主管道(1)上,侧管(4)安置于主管道(1)的内部,且左端贯穿于前囊(2)以及后囊(3)之间,辅助结构安置于主管道(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第一注气管(5)、第二注气管(6)、注气组件以及吸痰组件;第一注气管(5)贯穿于主管道(1)的内部且连通于前囊(2)上,第二注气管(6)贯穿于主管道(1)的内部且连通于后囊(3)上,注气组件安置于第一注气管(5)以及第二注气管(6)的一端,吸痰组件安置于主管道(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组件包括:吸痰口(7)、吸痰管(8)、前端小口(9)、吸取管(10)、第一堵头(11)以及第二堵头(12);吸痰口(7)开设于主管道(1)上,吸痰管(8)贯穿于侧管(4)上且连通于吸痰口(7)上,前端小口(9)安置于主管道(1)的内部,吸取管(10)贯穿于主管道(1)的内部且与前端小口(9)连通,第一堵头(11)安置于吸痰管(8)的右端,第二堵头(12)安置于吸取管(10)的右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饱胃病人防误吸通气管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宁陈顺俊黄文起赵国栋陈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埃纳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安纳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