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8395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动物模型技术领域。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饮食+灌胃处理:采用高脂饲料+10~20%蔗糖水喂养造模动物,每天分别采用辛热中药煎剂和50%乙醇各灌胃1次,连续5~9天;S2:经过所述饮食+灌胃处理后,向造模动物腹腔注射2次致敏剂,然后向造模动物皮下注射1次致敏剂;S3:在所述皮下注射后24~72小时,向造模动物肠道内灌注三硝基苯磺酸溶液,所述三硝基苯磺酸溶液的剂量为20~40mg三硝基苯磺酸/kg体重,深度为距肛门7~9厘米。该方法制备的动物模型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症状高度相似,整体上符合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特点。者的特点。者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是属于动物模型
,特别是关于一种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tinlein purpura,HSP)是以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主要是由各种致敏原作用于有遗传背景的个体,致B细胞活化,继而产生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并介导全身的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肿胀疼痛、腹痛和消化道出血、肾损害等。腹型过敏性紫癜(Abdomen Henoch

Schtinlein purpura,AHSP)是过敏性紫癜的一个重要类型,临床上以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继发肠梗阻、肠穿孔及肠套叠等。
[0003]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目前有糖皮质激素等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种手段,但由于疗效个体化差异大、不良反应多样及病情反复等,为临床疗效的评估带来很大困难。目前还没有可用于评估这些疗法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因此,构建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对科学准确评估各种疗法的有效性,研发新药物,发现治疗新方法,提升腹型过敏性紫癜综合治疗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0004]腹型过敏性紫癜属中医学“下血”、“肠风”范畴,临床以风热伤络、湿热内蕴、脾虚不摄三证最为多见,其中湿热内蕴证占比53.9%。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及资料汇通,我们认识到中医湿热证与西医免疫性疾病关系密切,综合模拟湿热证与HSP实验动物模型是实现具有人类病患高相似性和稳定可重复的关键所在。即根据西医学对HSP病因、病理等诸方面的认识和中医学对HSP患者体质特点的理解,首先建立湿热证动物模型,之后叠加HSP各临床分型进行实验动物的复合造模。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缺少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问题,提供一种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饮食+灌胃处理:采用高脂饲料+10~20%蔗糖水喂养造模动物,每天分别采用辛热中药煎剂和50%乙醇各灌胃1次,连续5~9天,上述辛热中药煎剂和50%乙醇灌胃的剂量均为0.4~0.6mL/100g体重,上述辛热中药煎剂的原料为干姜、辣椒、肉桂和木椒根;S2:经过上述饮食+灌胃处理后,向造模动物腹腔注射2次致敏剂,然后向造模动物皮下注射1次致敏剂,上述腹腔注射的剂量为0.5~1mL/100g体重,上述皮下注射为2~4个点,上述皮下注射剂量为每个点0.08~0.12mL;
S3:在上述皮下注射后24~72小时,向造模动物肠道内灌注三硝基苯磺酸溶液,上述三硝基苯磺酸溶液的剂量为20~40mg三硝基苯磺酸/kg体重,深度为距肛门7~9厘米,每只造模动物用0.5~1mL的50%乙醇冲入,使上述三硝基苯磺酸溶液在灌注位置保持0.5~2分钟。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高脂饲料中脂肪热量占35%以上。具体的,每100g高脂饲料中含有20g脂肪、50g碳水化合物和17g蛋白质。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辛热中药煎剂的原料为质量比1∶1∶1∶1的干姜、辣椒、肉桂和木椒根。上述辛热中药煎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上述辛热中药煎剂的原料加2~10倍水煎煮1~4次,过滤,合并水煎液,浓缩成3g生药/mL的煎液即得。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用上述辛热中药煎剂灌胃和用上述50%乙醇灌胃的间隔时间为6~12小时。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致敏剂包括致敏剂预配液和氢氧化铝凝胶,临用前取致敏剂预配液1mL加入氢氧化铝凝胶0.5mL,混匀即得上述致敏剂,上述致敏剂预配液含有卵蛋白、脂多糖和生理盐水。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致敏剂预配液由以下比例的成分组成:每1毫升生理盐水中加入1mg卵蛋白和0.8mg脂多糖。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2次腹腔注射的间隔时间为6~8天,上述皮下注射与第2次腹腔注射的间隔时间为15分钟~60分钟。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三硝基苯磺酸溶液为2.5%的2,4,6

三硝基苯磺酸溶液。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造模动物为哺乳动物;优选的,上述造模动物为啮齿目哺乳动物;更优选的,上述造模动物为大鼠、小鼠或兔子;最优选的,上述造模动物为大鼠。
[001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构建方法构建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在筛选和/或测试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药物中应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构建方法选用干姜、辣椒、肉桂和木椒根制作辛热中药煎剂对动物进行处理,造模处理过程中动物死亡率低,造模成功率高。本专利技术构建方法构建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血常规检测结果、尿常规检测结果、结肠组织粘连情况、溃疡及炎症情况、结肠组织病理、皮肤组织病理、肾脏病理均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症状高度相似,尤其是结肠组织粘连情况、溃疡及炎症情况的体现最明显,整体上符合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特点。通过本专利技术构建方法构建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用于筛选和/或测试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药物。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结肠照片;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皮肤照片;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切片显微照片;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显微照片;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切片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0]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1]实施例1一种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饮食+灌胃处理:采用高脂饲料+15%蔗糖水喂养SD大鼠(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PF清洁级,雌雄各半,体重180

200g/只,动物许可证号SCXK(京)2019

0008),每天分别采用辛热中药煎剂和50%乙醇各灌胃1次,连续7天,灌胃剂量均为0.5mL/100g体重。用辛热中药煎剂灌胃和用上述50%乙醇灌胃的间隔时间为6~12小时。辛热中药煎剂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质量比1∶1∶1∶1的干姜、辣椒、肉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型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饮食+灌胃处理:采用高脂饲料+10~20%蔗糖水喂养造模动物,每天分别采用辛热中药煎剂和50%乙醇各灌胃1次,连续5~9天,所述辛热中药煎剂和50%乙醇灌胃的剂量均为0.4~0.6mL/100g体重,所述辛热中药煎剂的原料为干姜、辣椒、肉桂和木椒根;S2:经过所述饮食+灌胃处理后,向造模动物腹腔注射2次致敏剂,然后向造模动物皮下注射1次致敏剂,所述腹腔注射的剂量为0.5~1mL/100g体重,所述皮下注射为2~4个点,所述皮下注射剂量为每个点0.08~0.12mL;S3:在所述皮下注射后24~72小时,向造模动物肠道内灌注三硝基苯磺酸溶液,所述三硝基苯磺酸溶液的剂量为20~40mg三硝基苯磺酸/kg体重,深度为距肛门7~9厘米,每只造模动物用0.5~1mL的50%乙醇冲入,使所述三硝基苯磺酸溶液在灌注位置保持0.5~2分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脂饲料中脂肪热量占35%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辛热中药煎剂的原料为质量比1∶1∶1∶1的干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张艳菊杜丽娜王昕泰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