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工程用波纹管内部穿绞线牵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92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工程用波纹管内部穿绞线牵引机构,外壳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外壳内部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的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拨动齿轮,所述外壳内部另一端靠近第一连接齿轮外侧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一紧固环,第一拨动齿轮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一紧固环的表面,所述外壳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拨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壳内部均匀设置的第一紧固环和第二紧固环,且第一拨动齿轮和第二紧固环分别带动第一紧固环和第二紧固环转动,进而实现第一紧固环和第二紧固环对钢索表面的紧固,从而在进行钢索穿绞线时,提高牵引钢索的稳定性,不影响波纹管后期使用。不影响波纹管后期使用。不影响波纹管后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工程用波纹管内部穿绞线牵引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穿绞线
,具体为一种桥梁工程用波纹管内部穿绞线牵引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国家大规模的进行高速公路建设,预制T梁是高速公路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中关键上部结构物,钢绞线穿束是T梁预应力张拉施工中首道工序,现在一般采用人工穿束,方法是在T梁主体结构砼浇注成型后,在T梁内部预先埋设的波纹管内采用人工分多次完成预应力钢绞线的穿索工作。
[0003]当前在桥梁波纹管内部进行钢索穿绞线穿索时,需要利用到穿线机,在进行穿索时钢索会在波纹管内部发生晃动,现有技术中对钢索一端进行包扎,但是在穿索过程中仍然会对波纹管内部造成破坏,影响波纹管后期的正常使用,且现有的穿线机在进行使用时只能将一根钢索进行穿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索的穿索效率,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同时在进行穿索时影响钢索在波纹管内部的穿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工程用波纹管内部穿绞线牵引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工程用波纹管内部穿绞线牵引机构,外壳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外壳内部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的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拨动齿轮,所述外壳内部另一端靠近第一连接齿轮外侧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一紧固环,第一拨动齿轮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一紧固环的表面,所述外壳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拨动齿轮,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在第二锥齿轮的表面,且第二锥齿轮表面的另一侧传动连接在第二拨动齿轮另一侧的表面,所述外壳内部的另一端靠近第二拨动齿轮内侧壁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二紧固环,第二拨动齿轮的内侧壁传动连接在第二紧固环的外表面,外壳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外壳内部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一侧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一连接齿轮的表面,套筒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齿轮的表面,所述外壳内部一端靠近传动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齿轮,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拨动齿轮,第一转换齿轮一侧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三拨动齿轮的表面,且第一转换齿轮另一侧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三连接齿轮的表面,所述外壳内部一端的边缘位置处均匀设置有传动轮,外壳内部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外壳内底部一端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外壳内底部靠近第三传动齿轮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换齿轮,第
三传动齿轮的表面啮合在第二转换齿轮的表面,外壳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主动轮,外壳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辅助轮。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齿轮,所述外壳内部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内底部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外壳内部另一端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杆。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底部靠近传动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套筒的表面共同设置有连接杆,外壳内部一端靠近传动轮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转换齿轮,外壳内部一端靠近第一转换齿轮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连接齿轮。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蓄电池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和所述第二连接齿轮的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相反一侧相适配的凹槽。
[0010]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与传动杆一端的表面相适配的卡槽,且套筒的转动安装在连接杆的顶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在旋转杆的表面,所述传动轮的一侧表面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在第三连接齿轮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一侧的表面通过第三皮带传动连接在主动轮中间位置处的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第一紧固环、第二紧固环和传动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第一紧固环、第二紧固环和传动轮的位置处以及外壳内部的两端相互贯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工程用波纹管内部穿绞线牵引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外壳内部均匀设置的第一紧固环和第二紧固环,且第一拨动齿轮和第二紧固环分别带动第一紧固环和第二紧固环转动,进而实现第一紧固环和第二紧固环对钢索表面的紧固,从而在进行钢索穿绞线时,提高牵引钢索的稳定性,不影响波纹管后期使用。
[0015]2、本技术通过第三拨动齿轮与传动轮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而在穿绞线钢索时,可同时将多组钢索进行输送,从而提高穿索钢索的工作效率,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
[0016]3、技术通过外壳内部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主动轮和辅助轮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而在进行钢索穿索时,外壳带动钢索在波纹管内部移动,从而提高钢索穿绞线的穿索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紧固环分布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紧固环分布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传动轮分布示意图;
[0022]图6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8为图5中C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9为图1中D处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1、外壳;2、紧固结构;201、第一转动杆;202、第一拨动齿轮;203、第一连接齿轮;204、第一紧固环;205、旋转杆;206、第一锥齿轮;207、第二锥齿轮;208、固定杆;209、第二拨动齿轮;210、第二紧固环;3、输送结构;301、第一驱动电机;302、传动杆;303、套筒;304、电动推杆;305、连接杆;306、第一传动齿轮;307、第二传动齿轮;308、第二转动杆;309、第二连接齿轮;310、第三拨动齿轮;311、传动轮;312、第一转换齿轮;313、第三连接齿轮;4、驱动结构;401、第二驱动电机;402、第三传动齿轮;403、第二转换齿轮;404、主动轮;405、辅助轮;406、蓄电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工程用波纹管内部穿绞线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紧固结构(2),所述紧固结构(2)包括有设置在外壳(1)内部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的第一转动杆(201),第一转动杆(2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拨动齿轮(202),所述外壳(1)内部另一端靠近第一连接齿轮(203)外侧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一紧固环(204),第一拨动齿轮(202)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一紧固环(204)的表面,所述外壳(1)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拨动齿轮(209),第一锥齿轮(206)的表面啮合在第二锥齿轮(207)的表面,且第二锥齿轮(207)表面的另一侧传动连接在第二拨动齿轮(209)另一侧的表面,所述外壳(1)内部的另一端靠近第二拨动齿轮(209)内侧壁的位置处均匀设置有第二紧固环(210),第二拨动齿轮(209)的内侧壁传动连接在第二紧固环(210)的外表面,外壳(1)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输送结构(3),所述输送结构(3)包括有设置在外壳(1)内部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的第一驱动电机(301),第一驱动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传动杆(302),传动杆(302)一端的表面设置有套筒(303),所述套筒(303)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306),第一传动齿轮(306)一侧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一连接齿轮(203)的表面,套筒(303)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307),第二传动齿轮(307)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二连接齿轮(309)的表面,所述外壳(1)内部一端靠近传动杆(30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308),第二转动杆(308)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齿轮(309),第二转动杆(308)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拨动齿轮(310),第一转换齿轮(312)一侧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三拨动齿轮(310)的表面,且第一转换齿轮(312)另一侧的表面传动连接在第三连接齿轮(313)的表面,所述外壳(1)内部一端的边缘位置处均匀设置有传动轮(311),外壳(1)内部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结构(4),驱动结构(4)包括有设置在外壳(1)内底部一端的第二驱动电机(401),第二驱动电机(401)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402),所述外壳(1)内底部靠近第三传动齿轮(402)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换齿轮(403),第三传动齿轮(402)的表面啮合在第二转换齿轮(403)的表面,外壳(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主动轮(404),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辉何佳王华赵萌魏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博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