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包括滑板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主坐垫和若干辅助坐垫,所述座位组件通过套管以及滑动在套管中的杆体设置在主体上,所述杆体和套管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套管上设置环形件,辅助坐垫和环形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当所述主坐垫向下移动后,辅助坐垫沿着坐垫两侧移动。在踏板上可拆卸设置座位装置,配合套管、杆体环形件、第一弹性件以及两组第一连杆,实现人在坐在主坐垫上时,根据压力调节辅助坐垫的面积,不同使用者根据不同体重适配合适的座位面积,同时配合喷气装置以及驱动组件,实现喷出的气体将改善身体和坐垫之间的贴合层度,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感。高使用体验感。高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滑板车
,尤其是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滑板是以传统人力滑板为基础,加上电力套件的交通工具。其主要电力来源为锂电池组。日前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大量发展共享电单车的同时,国外也在发展以电动滑板车的主的共享模式,在电动滑板车的使用中,由于体重差异导致体型不同,而现有的电动滑板车的坐垫固定,大体重的使用者使用的过程不舒服,对此提出一种电动滑板车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包括滑板车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主坐垫和若干辅助坐垫,所述座位组件通过套管以及滑动在套管中的杆体设置在主体上,所述杆体和套管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套管上设置环形件,辅助坐垫和环形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当所述主坐垫向下移动后,所述辅助坐垫沿着坐垫两侧移动。
[0005]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套管中设置固定块,在所述固定块下方设置单向装置,所述单向装置包括棘轮、棘爪、齿轮和齿条,所述棘轮和齿轮同轴连接,在所述棘轮一侧设置可转动棘爪,在所述齿轮一侧设置齿条,所述齿条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杆体连接,当所述杆体连接向下移动时,所述齿条带动齿轮和棘轮转动,在所述棘爪的限位作用下,所述齿条不会向主体上部移动。
[000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棘爪转动设置在板体上,所述板体包括滑动板和固定板,所述滑动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棘轮一侧,在所述滑动板通过滑动轴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之中,在所述固定板之中设置第一电磁铁,在所述滑动板底部设置第一磁铁,当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一电磁铁相吸。
[0007]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坐垫和辅助坐垫上侧设置若干通气孔,在所述主坐垫和辅助坐垫下方设置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口与喷气装置连接,在所述喷气装置的喷气作用下,所述通气孔喷出气体。
[000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喷气装置包括管体、活塞、推杆和若干软管,所述主体包括踏板,在踏板内侧设置管体,所述活塞设置管体中,在所述活塞一侧设置推杆,在所述活塞另一侧的管体上设置出口,当所述推杆向出口一侧移动时,所述出口出气。
[0009]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在踏板上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凸轮和驱动杆,在踏板内侧设置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侧与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滑动设置在踏板上,所述踏板两侧设置轮胎,所述轮胎和凸轮同轴连接,所述驱动杆另一侧与凸轮相抵,在所述管体和活塞另一侧之间设置第三弹性件,当所述凸轮持续转动,所述活塞持续移动下出口,
所述出口持续送风。
[00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气口通过若干软管与所述出口连接,在所述齿条下方设置滑动变阻器,所述滑动变阻器包括滑块,所述齿条与滑块连接,所述凸轮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通过第四弹性件与凸轮连接,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第二磁铁,在所述凸轮中设置第二电磁铁,当所述电磁铁磁力增大时,所述第一磁铁远离第二电磁铁移动,所述滑动变阻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电连接,当所述滑动变阻器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电磁铁的磁力增大。
[00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电连接,当所述主体运行通电时,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
[00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套管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可拆卸设置在踏板表面。
[0013]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软管为三根,所述出口通过四通管与软管连接,所述软管穿过套管和杆体分别与主坐垫和两组辅助坐垫的进气口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踏板上可拆卸设置座位装置,配合套管、杆体环形件、第一弹性件以及两组第一连杆,实现人在坐在主坐垫上时,根据压力调节辅助坐垫的面积,不同使用者根据不同体重适配合适的座位面积,同时配合喷气装置以及驱动组件,实现喷出的气体将改善身体和坐垫之间的贴合层度,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内部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座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隐藏套管一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安装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和喷气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
‑
图8,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包括滑板车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踏板25,所述踏板25一侧设置扶手,用于手持,在所述踏板25底侧的两侧设置轮胎30,同时所述主体1设有电力装置,所述电力装置用于带动轮胎30的转动。
[0024]针对不同的需求,电动滑板车需要带车座或者不要车座的的选择,在所述踏板25上设置有座位装置,所述座位装置包括主坐垫2和若干辅助坐垫3,所述辅助坐垫3滑动设置在主坐垫2的两侧,在所述主坐垫2底部设置杆体4,所述杆体4滑动连接在套管5上,所述套管5底部设有底座37,将所述底座37可拆卸的设置在踏板25上,因此,可以电动滑板车进行选择是否需要车座,且优选的,可拆卸的方式可以通过螺栓固定。
[0025]针对以及安装座位装置的主体1,由于使用者的体重不同,因此在所述套管5上设置环形件7,在所述环形件7上设置转动设置第一连杆8,即所述环形件7对称设置槽体,在所
述槽体中转动设置第一连杆8,将所述第一连杆8与两组辅助坐垫3的外侧转动连接,当所述主坐垫2和杆体4一同下降时,在第一连杆8的作用下,所述辅助坐垫3向远离主坐垫2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增加可坐的区域,且所述辅助坐垫3移动的距离同下降的距离相匹配,即根据不同的体重的使用者,坐垫增加的区域适应性的改变。
[0026]针对所述座位装置的恢复,在所述套管5中,将所述杆体4和套管5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6连接,具体的,在所述套管5中部设置固定块9,在所述固定块9和杆体4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6,当所述使用者坐在座位装置上时,不同体重的使用者,对弹簧的压力不同,因此可以实现辅助坐垫3的移动。
[0027]由于使用在上车的过程中对坐垫的压力不同,当其脚踩在地上时,对座位装置的压力较小,正常行驶后,坐垫上的压力趋于稳定,因此在固定块9下方设置单向装置,所述单向装置用于反之杆体4回弹。
[0028]参见图4,具体的,所述单向装置包括棘轮10、棘爪11、齿轮12和齿条13,所述棘轮10和齿轮12同轴连接,将所述棘轮10和齿轮12通过同一轴连接在套管5中,实现两组同步转动,在所述齿轮12一侧设置齿条13,所述齿条13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包括滑板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座位组件,所述座位组件包括主坐垫和若干辅助坐垫,所述座位组件通过套管以及滑动在套管中的杆体设置在主体上,所述杆体和套管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套管上设置环形件,辅助坐垫和环形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当所述主坐垫向下移动后,所述辅助坐垫沿着坐垫两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管中设置固定块,在所述固定块下方设置单向装置,所述单向装置包括棘轮、棘爪、齿轮和齿条,所述棘轮和齿轮同轴连接,在所述棘轮一侧设置可转动棘爪,在所述齿轮一侧设置齿条,所述齿条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杆体连接,当所述杆体连接向下移动时,所述齿条带动齿轮和棘轮转动,在所述棘爪的限位作用下,所述齿条不会向主体上部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转动设置在板体上,所述板体包括滑动板和固定板,所述滑动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棘轮一侧,在所述滑动板通过滑动轴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之中,在所述固定板之中设置第一电磁铁,在所述滑动板底部设置第一磁铁,当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一电磁铁相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坐垫和辅助坐垫上侧设置若干通气孔,在所述主坐垫和辅助坐垫下方设置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进气口连接,所述进气口与喷气装置连接,在所述喷气装置的喷气作用下,所述通气孔喷出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座可拆卸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装置包括管体、活塞、推杆和若干软管,所述主体包括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李,张桂明,吕华杰,胡刚,尤军伟,汤汉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波罗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