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钢板剪力墙部件、连接钢板部件和下钢板剪力墙部件,所述上钢板剪力墙部件包括第一主钢板,所述第一主钢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连接钢板部件包括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对应的第二螺栓孔,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将第一主钢板和连接钢板固定与传统钢板剪力墙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剪力墙中间断开,采用连接钢板部件将上、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相连,连接钢板部件上设置长圆孔,释放了组合钢板墙的竖向压力,组合钢板墙侧向延性与抗震性能较好。组合钢板墙侧向延性与抗震性能较好。组合钢板墙侧向延性与抗震性能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属于建筑安装
技术介绍
[0002]钢板剪力墙是一种在钢结构建筑中常用的构件,在结构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造成的侧向作用。在结构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造成的侧向作用,常常与钢框架共同组成多道抗侧力防线,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刚度与抗连续倒塌能力。与钢支撑相比,钢板剪力墙在承受循环往复荷载时不会出现显著的承载力降低现象,耗能能力良好,因此,钢板剪力墙是高烈度地区或超高层结构中优先选用的抗侧力构件。
[0003]由于钢板剪力墙为薄壁构件,在受压状态下易发生失稳破坏。在高层钢结构中,下部区域钢板剪力墙往往处于压应力水平较高的状态,其在侧向循环荷载下的滞回耗能能力严重下降,结构抗震韧性显著降低。目前常用的措施为在钢板剪力墙上设置加劲肋以提高其稳定承载力,避免发生受压失稳而导致抗震性能下降,并调整钢板剪力墙在整体结构中的施工次序,以减轻其承受的重力荷载。
[0004]然而,由于在使用阶段建筑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长期变形,钢板剪力墙的竖向压应力难以消除,此外,在地震作用下钢梁与钢柱不可避免的出现塑性变形,导致结构内力重分布,导致钢板剪力墙承受结构竖向重力荷载增加,对结构抗震造成不利影响。如何降低钢板剪力墙的竖向压力水平,提高钢板剪力墙的侧向承载能力与抗震性能是剪力墙结构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将钢板剪力墙在中间高度断开,采用一个连接钢板部件将上、下两个钢板剪力墙部件相连,连接钢板部件与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焊接,而与上钢板剪力墙部件螺栓连接,从而释放了钢板剪力墙的竖向压力,提高了钢板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延性。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钢板剪力墙部件、连接钢板部件和下钢板剪力墙部件,所述上钢板剪力墙部件包括第一主钢板,所述第一主钢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连接钢板部件包括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对应的第二螺栓孔,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将第一主钢板和连接钢板固定。
[0008]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所述第一螺栓孔为圆形,所述第二螺栓孔为长圆形。
[0009]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所述第一主钢板上设置有第一水平加劲肋和第一竖向加劲肋。
[0010]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所述下钢板剪力墙部件包括第二主钢板,所述第二主钢板上设置有第二水平加劲肋和第二竖向加劲肋。
[0011]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所述上钢板剪力墙部件和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的两侧
均设置有鱼尾板。
[0012]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连接钢板部件和下钢板剪力墙部件通过焊接相连。
[0013]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所述连接钢板上设置有第三水平加劲肋和第三竖向加劲肋。
[0014]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第一主钢板和第二主钢板与连接钢板厚度相同。
[0015]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上钢板剪力墙部件与下钢板剪力墙部件之间的间隙为100~200mm。
[0016]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连接钢板部件与上钢板剪力墙部件或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倍主钢板厚度。
[0017]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上钢板剪力墙部件与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的宽度为钢框架柱内边缘之间的距离,连接钢板部件宽度小于上钢板剪力墙部件或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的宽度,连接钢板部件两侧与钢框架柱内边缘的距离为1/5的跨度。
[0018]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第一水平加劲肋、第一竖向加劲肋、第二水平加劲肋和第二竖向加劲肋、第三水平加劲肋和第三竖向加劲肋选用钢板加劲肋或U型加劲肋。
[0019]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上钢板剪力墙部件、连接钢板部件和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的加劲肋外侧边缘的宽度保证其外侧边缘与钢框架梁外侧边缘平齐。
[0020]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第三竖向加劲肋沿连接钢板宽度方向等分布置,最外侧两道竖向加劲肋设置于连接钢板的左右边缘,第一竖向加劲肋和第二竖向加劲肋位置与第三竖向加劲肋的位置对应布置。
[0021]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第一水平加劲肋和第二水平加劲肋分别在第一主钢板好的第二主钢板中间高度设置一道。
[0022]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第三水平加劲肋设置4道,其中两道布置在连接钢板上下两侧边缘位置,另外两道布置在与上钢板剪力墙部件、下钢板剪力墙部件搭接的位置。
[0023]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连接钢板部件的连接钢板与第一主钢板和第二主钢板材料相同,材料优选Q345GJ。
[0024]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上、下钢板剪力墙部件加劲肋钢材可选择与主钢板相同的钢材,也可以选择屈服强度低于主钢板的钢材。
[0025]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连接钢板部件的加劲肋钢材可选择与连接钢板相同的钢材,也可以选择屈服强度低于连接钢板的钢材。
[0026]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第一主钢板和第二主钢板与鱼尾板的连接螺栓为普通螺栓;上钢板剪力墙部件与连接钢板部件的连接螺栓为承压型高强螺栓。
[0027]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上钢板剪力墙部件、下钢板剪力墙部件、连接钢板部件和鱼尾板均可在工厂预制。现场施工时,首先将鱼尾板焊接在钢框架柱上,通过螺栓将上钢板剪力墙部件、下钢板剪力墙部件与鱼尾板临时锚固。等到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层数时,将上钢板剪力墙部件、下钢板剪力墙部件与钢框架梁柱焊接。等到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且竖向变形充分发展后,将连接钢板部件通过螺栓与上钢板剪力墙部件固定,并将其与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焊接。
[0028]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29]与传统钢板剪力墙相比,本/技术将剪力墙中间断开,采用连接钢板部件将
上、下钢板剪力墙部件相连,连接钢板部件上设置长圆孔,释放了组合钢板墙的竖向压力,组合钢板墙侧向延性与抗震性能较好;
[0030]连接钢板部件截面弱于上、下钢板剪力墙部件,且长圆孔进一步削弱了连接钢板部件截面,控制塑性首先发生于连接钢板部件,结构屈服机制明确,有利于实现多道抗震防线设计理念;
[0031]上、下钢板剪力墙部件与连接钢板部件均设置了水平与竖向加劲肋,避免钢板在侧向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发生屈曲,保证其滞回耗能性能可充分发挥。
[0032]由于地震作用下塑性损伤主要出现在连接钢板部件的位置,大多数情况下,震后仅需更换连接钢板部件即可对组合钢板剪力墙结构进行修复,节约了灾后维护成本。
[0033]上、下钢板剪力墙部件和连接钢板部件均可在工厂预制生产,现场仅需对各预制构件进行拼装,施工简便,装配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钢板剪力墙部件、连接钢板部件和下钢板剪力墙部件,所述上钢板剪力墙部件包括第一主钢板,所述第一主钢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连接钢板部件包括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对应的第二螺栓孔,通过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将第一主钢板和连接钢板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螺栓孔为圆形,所述第二螺栓孔为长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钢板剪力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主钢板上设置有第一水平加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谨,谈丽华,杨律磊,孙意斌,龚敏锋,杨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