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39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包括座板和辊筒,所述座板的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油墨槽和加热组件,所述辊筒包括筒身、中心辊和连接板,所述筒身与中心辊之间形成有进气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轴承座、转轴、支架、电热板、齿轮箱和电机,所述油墨槽上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T形板和进气流道,所述进气流道截面呈C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在印刷过程中对辊筒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聚碳酸酯薄膜的印刷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薄膜印刷辊筒主要用于对聚碳酸酯薄膜进行LOGO印刷,聚碳酸酯薄膜印刷辊筒通过在合金材质的辊筒上腐蚀、喷砂、激光雕刻、电镀等等工艺制成。
[0003]现有的聚碳酸酯薄膜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辊筒的表面的温度在合适范围内,才能保证聚碳酸酯薄膜的印刷质量,现有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未设置温度调节机构,无法对辊筒的温度进行调节,聚碳酸酯薄膜的印刷质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能够在印刷过程中对辊筒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聚碳酸酯薄膜的印刷质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包括座板和辊筒,所述座板的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油墨槽和加热组件,所述辊筒包括筒身、中心辊和连接板,所述筒身与中心辊之间形成有进气腔,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轴承座、转轴、支架、电热板、齿轮箱和电机,所述油墨槽上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T形板和进气流道,所述进气流道截面呈C形。
[0006]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油墨槽均与座板固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筒身中部对应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油墨槽靠近温度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在油墨槽上倾斜设置,所述T形板与油墨槽螺纹连接,所述进气流道与T形板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筒身和中心辊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筒身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气流道位于进气腔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与座板螺纹连接,所述转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与支架远离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为弧形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箱和电机均与座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箱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筒身、中心辊、连接板、温度传感器、冷却组件和加热组件的配合使用,能够在印刷过程中对辊筒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聚碳酸酯薄膜的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的筒身处剖视图。
[0015]图中:1、座板;2、辊筒;201、筒身;202、中心辊;203、连接板;3、温度传感器;4、油墨槽;501、轴承座;502、转轴;503、支架;504、电热板;505、齿轮箱;506、电机;601、T形板;602、进气流道;7、挡板;8、进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参考图1

图3所示的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包括座板1和辊筒2,所述座板1的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油墨槽4和加热组件,所述辊筒2包括筒身201、中心辊202和连接板203,所述筒身201与中心辊202之间形成有进气腔8,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轴承座501、转轴502、支架503、电热板504、齿轮箱505和电机506,所述油墨槽4上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T形板601和进气流道602,所述进气流道602截面呈C形。
[0018]所述温度传感器3和油墨槽4均与座板1固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3与筒身201中部对应设置,筒身201上设有印刷凸块,温度传感器3主要监测筒身201上用于印刷部分的表面温度,油墨槽4主要用于盛装油墨。
[0019]所述油墨槽4靠近温度传感器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在油墨槽4上倾斜设置,在油墨槽4盛装油墨后,辊筒2上的印刷凸起在辊筒2转动过程中需要浸入油墨,保证正常印刷,挡板7主要用于遮挡滚筒2转动时飞溅的油墨,所述T形板601与油墨槽4螺纹连接,所述进气流道602与T形板601螺纹连接。
[0020]所述筒身201和中心辊202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板203的两端分别与筒身201和连接板203固定连接,所述进气流道602位于进气腔8内(进气流道602与中心辊202和筒身201不接触也不连接),进气流道602可在辊筒2温度超出范围时,通入冷气对辊筒2进行降温。
[0021]所述轴承座501与座板1螺纹连接,所述转轴502与轴承座501转动连接,所述支架503与转轴502固定连接,所述电热板504与支架503远离转轴502的一侧固定连接,电热板504可在辊筒2温度未达到合适范围时,通电加热辊筒2,所述电热板504为弧形板,提高加热效果。
[0022]所述齿轮箱505和电机506均与座板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06的输出端与齿轮箱50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齿轮箱505的输出端与转轴502连接。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时,由辊筒2由外部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辊筒2在转动过程中在油墨槽4内将油墨附着在筒身201上的印刷凸块上,聚碳酸酯薄膜在走料过程中位于筒身201上方,当筒身201上的印刷凸块转动至筒身最高点时,与聚碳酸酯薄膜接触完成印刷,在进行调节温度时,进气流道602与外部空调连接,当辊筒2温度过高时,通入冷气进行降温;当辊筒2温度过低时,给电热板504通电进行加热升温即可,电机506能够驱动转轴502翻转,便于对辊筒2和电热板504进行检修维护。
[0024]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板(1)和辊筒(2),所述座板(1)的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油墨槽(4)和加热组件,所述辊筒(2)包括筒身(201)、中心辊(202)和连接板(203),所述筒身(201)与中心辊(202)之间形成有进气腔(8),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轴承座(501)、转轴(502)、支架(503)、电热板(504)、齿轮箱(505)和电机(506),所述油墨槽(4)上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T形板(601)和进气流道(602),所述进气流道(602)截面呈C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3)和油墨槽(4)均与座板(1)固定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3)与筒身(201)中部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筒可调温度的聚碳酸酯薄膜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槽(4)靠近温度传感器(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在油墨槽(4)上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进许建舒源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聚春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