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排线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其能够使排线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避免排线插头出现松动脱离的情况,降低使用局限性;包括排线转接头本体、左固定块、右固定块、两组防脱锥块、两组纵向拉杆、卡环、两组横向拉杆、两组夹持弹簧和两组扣板,排线转接头本体底端设有接口,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右对称的固定安装在排线转接头本体上,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内均设有防脱腔,卡环顶端与两组纵向拉杆的底端连接,卡环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通孔,两组横向拉杆的外侧均连接设有限位块,两组夹持弹簧分别套装在两组横向拉杆上,两组横向拉杆的内侧均连接设有夹板,两组扣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两组夹板上。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排线连接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通常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比较少的场合,而排线连接是配电柜内各个电气元件之间连接以及配电柜与外部连接的主要方式。
[0003]排线在连接时,需要用排线转接头进行连接,在连接时,只需将排线上的插头,插入到转接头上即可完成连接,然而这种排线转接头,在使用时发现,排线连接牢固性较差,接头容易松动脱落,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排线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避免排线插头出现松动脱离的情况,降低使用局限性的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
[0005]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包括排线转接头本体、左固定块、右固定块、两组防脱锥块、两组纵向拉杆、卡环、两组横向拉杆、两组夹持弹簧和两组扣板,排线转接头本体底端设有接口,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右对称的固定安装在排线转接头本体上,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内均设有防脱腔,防脱腔内部顶端均连接设有扣紧弹簧,两组防脱锥块顶端分别与两组扣紧弹簧底端连接,并且两组扣紧弹簧分别位于两组防脱腔内,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底端均与防脱腔连通的设有滑孔,两组纵向拉杆通过与滑孔的配合分别滑动安装在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上,两组纵向拉杆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防脱锥块的底端连接,卡环顶端与两组纵向拉杆的底端连接,卡环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通孔,两组横向拉杆通过与通孔的配合左右对称的滑动安装在卡环上,两组横向拉杆的外侧均连接设有限位块,两组夹持弹簧分别套装在两组横向拉杆上,两组横向拉杆的内侧均连接设有夹板,两组扣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两组夹板上。
[0006]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所述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上的滑孔内均设有第一滑套。
[0007]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所述卡环上的两组通孔内均设有第二滑套。
[0008]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还包括两组紧固垫,两组紧固垫分别固定连接在夹板和扣板上。
[0009]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所述两组扣板的内侧均连接设有防护垫。
[0010]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所述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肋板,并且每组肋板的一端均与排线转接头本体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在使用时,先通过限位块向左右
两侧拉动横向拉杆,使横向拉杆带动夹板和扣板向两侧移动,使左右两侧的夹板和扣板打开,此时夹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排线上的插头穿过卡环插入到接口内,待连接好后,再向下拉动卡环,使卡环通过纵向拉杆拉动防脱锥块,防脱锥块表面为锥面结构,起初扣紧弹簧处于原始长度,当防脱锥块受到拉动时,防脱锥块将扣紧弹簧拉长,当扣板能够扣到排线插头的下方时,松开限位块,横向拉杆在夹持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夹板向内侧移动,使夹板顶在排线插头的左右两侧,然后再松开卡环,使扣紧弹簧回弹,通过扣紧弹簧的回弹使扣板反向扣紧在排线插头的下方,由于扣板反扣在排线的插头上,使扣紧弹簧没有完全恢复原始长度,因此扣紧弹簧还处于半拉伸状态,此时防脱锥块的锥面与防脱腔锥面贴近,当排线受到拉伸时,锥面起到了限制作用,而扣板又起到反向扣紧的作用,从而使排线插头紧紧插在排线转接头本体上,使排线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避免排线插头出现松动脱离的情况,降低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前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与排线插接好的装配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中卡环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排线转接头本体;2、接口;3、左固定块;4、右固定块;5、防脱腔;6、扣紧弹簧;7、防脱锥块;8、纵向拉杆;9、卡环;10、横向拉杆;11、限位块;12、夹持弹簧;13、夹板;14、扣板;15、第一滑套;16、第二滑套;17、紧固垫;18、防护垫;19、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包括排线转接头本体1、左固定块3、右固定块4、两组防脱锥块7、两组纵向拉杆8、卡环9、两组横向拉杆10、两组夹持弹簧12和两组扣板14,排线转接头本体1底端设有接口2,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左右对称的固定安装在排线转接头本体1上,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内均设有防脱腔5,防脱腔5内部顶端均连接设有扣紧弹簧6,两组防脱锥块7顶端分别与两组扣紧弹簧6底端连接,并且两组扣紧弹簧6分别位于两组防脱腔5内,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底端均与防脱腔5连通的设有滑孔,两组纵向拉杆8通过与滑孔的配合分别滑动安装在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上,两组纵向拉杆8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防脱锥块7的底端连接,卡环9顶端与两组纵向拉杆8的底端连接,卡环9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通孔,两组横向拉杆10通过与通孔的配合左右对称的滑动安装在卡环9上,两组横向拉杆10的外侧均连接设有限位块11,两组夹持弹簧12分别套装在两组横向拉杆10上,两组横向拉杆10的内侧均连接设有夹板13,两组扣板14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两组夹板13上;首先在使用时,先通过限位块11向左右两侧拉动横向拉杆10,使横向拉杆10带动夹板13和扣板14向两侧移动,使左右两侧的夹板13和扣板14打开,此时夹持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将排线上的插头穿过卡环9插入到接口2内,待连接好后,再向下拉动卡环9,使卡环9通过纵向拉杆8拉动防脱锥块7,防脱锥块7表面为锥面结构,起初扣紧弹簧6处于原
始长度,当防脱锥块7受到拉动时,防脱锥块7将扣紧弹簧6拉长,当扣板14能够扣到排线插头的下方时,松开限位块11,横向拉杆10在夹持弹簧12的作用下推动夹板13向内侧移动,使夹板13顶在排线插头的左右两侧,然后再松开卡环9,使扣紧弹簧6回弹,通过扣紧弹簧6的回弹使扣板14反向扣紧在排线插头的下方,由于扣板14反扣在排线的插头上,使扣紧弹簧6没有完全恢复原始长度,因此扣紧弹簧6还处于半拉伸状态,此时防脱锥块7的锥面与防脱腔5锥面贴近,当排线受到拉伸时,锥面起到了限制作用,而扣板14又起到反向扣紧的作用,从而使排线插头紧紧插在排线转接头本体1上,使排线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避免排线插头出现松动脱离的情况,降低使用局限性。
[0019]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所述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上的滑孔内均设有第一滑套15;通过设置第一滑套15,能够使纵向拉杆8的滑动更加的顺畅,提高使用可靠性。
[0020]本技术的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所述卡环9上的两组通孔内均设有第二滑套16;通过设置第二滑套16,能够使横向拉杆10在卡环9上的滑动更加的顺畅提高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柜的排线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线转接头本体(1)、左固定块(3)、右固定块(4)、两组防脱锥块(7)、两组纵向拉杆(8)、卡环(9)、两组横向拉杆(10)、两组夹持弹簧(12)和两组扣板(14),排线转接头本体(1)底端设有接口(2),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左右对称的固定安装在排线转接头本体(1)上,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内均设有防脱腔(5),防脱腔(5)内部顶端均连接设有扣紧弹簧(6),两组防脱锥块(7)顶端分别与两组扣紧弹簧(6)底端连接,并且两组扣紧弹簧(6)分别位于两组防脱腔(5)内,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底端均与防脱腔(5)连通的设有滑孔,两组纵向拉杆(8)通过与滑孔的配合分别滑动安装在左固定块(3)和右固定块(4)上,两组纵向拉杆(8)的顶端分别与两组防脱锥块(7)的底端连接,卡环(9)顶端与两组纵向拉杆(8)的底端连接,卡环(9)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通孔,两组横向拉杆(10)通过与通孔的配合左右对称的滑动安装在卡环(9)上,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珅,李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瑞川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