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249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凸窗模具,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含有开设于固定柱一内部的腔体一,所述腔体一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腔体一内腔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至固定板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传动板一。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设置机械化的传动结构,用以调整悬臂、滑动轨道与凸窗模具的连接距离,使其便捷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强度更高,从而代替手动调节悬臂的位置,进一步降低劳动者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

技术介绍

[0002]BIM技术是一种数据化管理工具,主要是用于工程设计、工程建造以及工程管理,这种技术主要是起到了共享和传递的作用,将数据建设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项目策划等进行共享和传递,它通过对建筑模型建立和管理,可以将建筑构件的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工厂加工、现场安装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现,并且生成图表,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0003]现有的凸窗预留孔模具在进行浇筑时,首先,其一般通过手动对悬臂、固定柱与凸窗模具之间的连接距离进行调整,工件的传动较困难,便捷性较低,效率较低,同时劳动者的工作强度较大,人工成本支出较多,其次,凸窗模具在进行打孔时,一般多直接放置于支撑平台的表面,缺少固定结构,元件的稳定较低,易使预留孔产生偏差,进一步降低凸窗制造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具备使用便捷、稳定性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凸窗模具,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
[0006]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含有开设于固定柱一内部的腔体一,所述腔体一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腔体一内腔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至固定板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传动板一,所述传动板一远离电机一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一,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与腔体一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传动板二,所述传动板二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三,所述传动板三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相啮合,所述齿轮二和齿轮一的一侧共同转动连接有连接板。
[0007]所述传动板二的前侧和后侧均延伸至固定柱一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悬臂,所述固定柱一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传动板二配合使用的活动槽一,两个悬臂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固定柱二,所述固定柱二表面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一和固定螺母二,所述滑动轨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垫块,所述固定柱二的表面与垫块螺纹连接。
[0008]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含有开设于固定柱一一侧的腔体二,左侧所述腔体二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架一,右侧所述腔体二的
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架二,所述传动架一和传动架二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板,两个连接套板分别远离传动架二和传动架一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传动架一和传动架二的底部均延伸至支撑平台的内部并共同转动连接有长板。
[0009]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0]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一,所述导向槽一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顶部与夹持板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导向块的形状为“T”形。
[0012]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垫,所述凸窗模具的底部与减震橡胶垫相接触,所述减震橡胶垫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导向块配合使用的导向槽二。
[0013]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腔体一内腔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侧与传动板二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一的一侧开设若干等间距分布的散热孔。
[0015]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的内部开设有与长板配合使用的活动槽二。
[0016]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传动架一的形状为“V”形。
[0017]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悬臂与固定柱一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0018]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平台、固定柱一、腔体一、电机一、固定板、传动板一、齿轮一、竖杆、传动板二、传动板三、齿轮二、连接板和活动槽一的配合使用,达到对悬臂、滑动轨道、固定柱二与凸窗模具之间的连接距离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使用便捷性的作用;通过电机二、传动架一、传动架二、连接套板、固定块、夹持板和长板的配合使用,达到对凸窗模具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元件使用稳定性的作用,使得该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具备使用便捷、稳定性高的优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设置机械化的传动结构,用以调整悬臂、滑动轨道与凸窗模具的连接距离,使其便捷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强度更高,从而代替手动调节悬臂的位置,进一步降低劳动者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凸窗模具进行打孔时,对其进行固定,使其能较平稳的放置于支撑平台上,进一步避免打孔时出现偏差,进而使得凸窗模具的稳定性和生产质量更高。
[0019]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柱一的立体剖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拆分状态立体示意图一;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拆分状态立体示意图二;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块、夹持板和导向块的拆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柱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平台的拆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滑动轨道和固定螺母二的拆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支撑平台;2、凸窗模具;3、固定柱一;4、腔体一;5、电机一;6、固定板;7、传动板一;8、齿轮一;9、竖杆;10、传动板二;11、传动板三;12、齿轮二;13、连接板;14、悬臂;15、活动槽一;16、滑动轨道;17、固定柱二;18、固定螺母一;19、固定螺母二;20、垫块;21、腔体二;22、电机二;23、传动架一;24、传动架二;25、连接套板;26、固定块;27、夹持板;28、长板;29、螺纹孔;30、螺栓;31、导向槽;32、导向块;33、减震橡胶垫;34、滑槽;35、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装配式内浇外挂型凸窗预留孔模具,包括:支撑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1)的顶部设置有凸窗模具(2),所述支撑平台(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3);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含有开设于固定柱一(3)内部的腔体一(4),所述腔体一(4)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一(5),所述腔体一(4)内腔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电机一(5)的输出轴贯穿至固定板(6)的一侧并固定连接有传动板一(7),所述传动板一(7)远离电机一(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一(8),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杆(9),所述竖杆(9)的顶端与腔体一(4)固定连接,所述竖杆(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传动板二(10),所述传动板二(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板三(11),所述传动板三(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齿轮二(12),所述齿轮二(12)与齿轮一(8)相啮合,所述齿轮二(12)和齿轮一(8)的一侧共同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3);所述传动板二(10)的前侧和后侧均延伸至固定柱一(3)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悬臂(14),所述固定柱一(3)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传动板二(10)配合使用的活动槽一(15),两个悬臂(14)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轨道(16),所述滑动轨道(1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固定柱二(17),所述固定柱二(17)表面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一(18)和固定螺母二(19),所述滑动轨道(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垫块(20),所述固定柱二(17)的表面与垫块(20)螺纹连接;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含有开设于固定柱一(3)一侧的腔体二(21),左侧所述腔体二(21)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二(22),所述电机二(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架一(23),右侧所述腔体二(2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传动架二(24),所述传动架一(23)和传动架二(24)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板(25),两个连接套板(25)分别远离传动架二(24)和传动架一(23)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块(26),所述固定块(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懿薛晨张晓波王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