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30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模拟淋雨状态的淋雨器本体,淋雨器本体的下部设有用于盛装耕层土壤的淋溶柱,淋溶柱的底部通过淋溶液收集单元与过滤液收集单元相连;所述的淋雨器本体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的筒底壁上均布有若干个降雨孔,降雨孔的直径为0.5mm,淋雨器本体内部设有可移动活塞,可移动活塞的顶部设有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淋溶装置进行简化,从而实现了快速淋溶,快速得出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统计,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携带、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购置成本以及能够有效模拟自然降雨的优点。以及能够有效模拟自然降雨的优点。以及能够有效模拟自然降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淋溶试验
,具体为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淋溶试验能够很好的了解农田土壤在灌溉及降雨渗入下有机物以及污染物元素等在垂向上的迁移规律,因此能够更好的了解土壤状况,从而可针对性地对农田灌溉排水、污染控制或土地状况改良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农作物的更好地生长;目前淋溶试验主要采用的方式是野外大田试验和实验室内的土壤淋溶装置,以野外大田试验为例,如:申请号为200810102675.1,申请日为2008年3月25日,专利名称为:土壤淋溶原为检测方法;该专利中采用原位开槽的形式,通过相应的淋溶试验,以达到准确性、可视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而实验室内的土壤淋溶装置:如:申请号:202110874848.7,申请日:2021年07月30日,专利名称为:一种可分层取样的土壤淋溶原位检测试验装置;该专利同样是通过在土壤层中挖坑槽,并对土壤进行分层放入采样装置中,然后进行淋溶试验;上述过程能够很好的研究土壤原位淋溶过程中土壤层的垂向上的组分迁移规律。
[0003]上述两项专利均能够对土壤层的垂向上的组分迁移规律进行模拟以及验证,但是存在着如下缺陷:1、土壤淋溶原为检测方法中的降雨是通过自然降雨实现的,具有可控性差的特点;而一种可分层取样的土壤淋溶原位检测试验装置中的降雨是通过外集水筒及内集水筒来实现的,其无法模拟真实的降雨过程;2、当需要对耕层土壤进行检测,通过确定耕层土壤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流失情况来改进肥料时,通过上述装置检测不仅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耗时长且劳动强度大;3、上述野外大田试验中的检测无法移动,而实验室内的土壤淋溶装置存在着移动不方便的问题;不能够满足对耕层土壤中营养成分流失情况进行试验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模拟淋雨状态的淋雨器本体,淋雨器本体的下部设有用于盛装耕层土壤的淋溶柱,淋溶柱的底部通过淋溶液收集单元与过滤液收集单元相连;所述的淋雨器本体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的筒底壁上均布有若干个降雨孔,降雨孔的直径为0.5mm,淋雨器本体内部设有可移动活塞,可移动活塞的顶部设有配重块。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淋溶柱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的筒底壁上均布有若干个滤液孔,筒体结构上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环状凸起,第一环状凸起的下部设有筒体结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气压平衡孔;筒体结构的内底部设有纱布
层和石英砂层,石英砂层的顶部设有耕层土壤层,所述耕层土壤层相对应的筒体结构侧壁上设有第一刻度。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耕层土壤层的厚度为15~30cm。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淋溶液收集单元为上下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上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环状凸起,第二环状凸起的下部设有筒体结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气压平衡孔;筒体结构的内下部设有用于收集淋溶液的收集漏斗,收集漏斗底部的出口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对应的筒体结构内壁上设有阀门开口。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液收集单元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的底部设有带有出液阀门的出液管道,筒体结构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刻度,筒体结构的上部设有用于收集淋溶液滤液的滤液漏斗,滤液漏斗的顶部设有滤网层,滤液漏斗下部一侧对应的筒体结构侧壁上设有第三气压平衡孔。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淋雨器本体的直径为8cm,淋溶柱的直径为8.4cm,淋雨器本体的底部设在淋溶柱内上部的第一环状凸起的顶部;
[0012]淋溶液收集单元的直径为8.6cm,淋溶柱的底部设置在淋溶液收集单元内上部的第二环状凸起的顶部;
[0013]过滤液收集单元的直径为9cm,淋溶液收集单元的底部设在滤液漏斗边缘处上部的滤网层顶部。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淋雨器本体的高度为10cm,淋溶柱的高度为40cm,淋溶液收集单元的高度为10cm,过滤液收集单元的高度为20cm。
[0015]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土壤中上层的耕层土壤中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流失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对上述营养元素流失情况的分析以确定当地肥料中给营养元素的配比,从而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而使用现有的淋溶设备虽然能够精确的检测当地土壤层的垂向上的组分迁移规律,但对于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没有必要,且劳动强度大、购置成本高、以及不方便移动和无法模拟自然降雨的特点;本技术通过设置淋雨器本体,使降雨孔的直径为0.5mm,从而避免了水通过降雨孔后直接坠落,而是在降雨孔的下表面形成水膜,并通过配重块使可移动活塞均匀下落,从而实现模拟自然界均匀降雨的特点;同时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淋溶装置进行简化,从而实现了快速淋溶,快速得出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统计,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携带、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购置成本以及能够有效模拟自然降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淋雨器本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淋溶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淋溶柱的筒体结构俯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淋溶液收集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淋溶液收集单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上图中:
[0023]1、淋雨器本体;2、淋溶柱;3、淋溶液收集单元;4、过滤液收集单元;5、降雨孔;6、可移动活塞;7、配重块;8、滤液孔;9、第一环状凸起;10、第一气压平衡孔;11、纱布层;12、石英砂层;13、耕层土壤层;14、第一刻度;15、第二环状凸起;16、第二气压平衡孔;17、收集漏斗;18、阀门;19、出液阀门;20、第二刻度;21、滤液漏斗;22、有滤网层;23、第三气压平衡孔;24、阀门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模拟淋雨状态的淋雨器本体1,淋雨器本体1的下部设有用于盛装耕层土壤的淋溶柱2,淋溶柱2的底部通过淋溶液收集单元3与过滤液收集单元4相连;所述的淋雨器本体1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的筒底壁上均布有若干个降雨孔5,降雨孔5的直径为0.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模拟淋雨状态的淋雨器本体(1),淋雨器本体(1)的下部设有用于盛装耕层土壤的淋溶柱(2),淋溶柱(2)的底部通过淋溶液收集单元(3)与过滤液收集单元(4)相连;所述的淋雨器本体(1)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的筒底壁上均布有若干个降雨孔(5),降雨孔(5)的直径为0.5mm,淋雨器本体(1)内部设有可移动活塞(6),可移动活塞(6)的顶部设有配重块(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溶柱(2)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的筒底壁上均布有若干个滤液孔(8),筒体结构上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环状凸起(9),第一环状凸起(9)的下部设有筒体结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气压平衡孔(10);筒体结构的内底部设有纱布层(11)和石英砂层(12),石英砂层(12)的顶部设有耕层土壤层(13),所述耕层土壤层(13)相对应的筒体结构侧壁上设有第一刻度(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耕层土壤层(13)的厚度为15~3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耕层土壤营养元素流失状况的淋溶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溶液收集单元(3)为上下开口的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上部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环状凸起(15),第二环状凸起(15)的下部设有筒体结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自超曹艳杨博兰任孟伟钟雯瑾李任丰张斌强于常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