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装置及换热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191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4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装置及换热设备,微通道换热装置包括换热件和接口件,换热件包括格栅部,格栅部具有至少两排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微通道,每排微通道均包括多个冷媒通道以及多个换热流体通道,多个冷媒通道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媒通道之间具有一个换热流体通道;一排微通道中的冷媒通道和相邻的另一排微通道中的换热流体通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接口件用于将冷媒引导至冷媒通道,且将换热流体引导至换热流体通道。对于换热流体通道而言,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与冷媒通道相邻,换热面积大,有利于提高冷媒和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换热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换热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装置及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换热装置通常应用于空调设备、空气能热水器、供热设备等需要进行换热的设备中,如空调设备通常是通过其内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实现对外放热或制冷,在空调
中,蒸发器和冷凝器统称为换热装置。当前,诸多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现有的换热装置大多通过改进材料热导率或者减小其内板片厚度来提高换热效率,然而,上述手段对于换热装置换热效率的提升并不明显,因此难以满足当前换热设备需要高效换热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装置及换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装置,包括:
[0005]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包括格栅部,所述格栅部具有至少两排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微通道,每排所述微通道均包括多个冷媒通道以及多个换热流体通道,多个所述冷媒通道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媒通道之间具有一个所述换热流体通道;一排所述微通道中的所述冷媒通道和相邻的另一排所述微通道中的所述换热流体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以及
[0006]接口件,所述接口件设于所述换热件,所述接口件形成有冷媒进口、冷媒出口、换热流体进口以及换热流体出口,所述冷媒进口与多个所述冷媒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多个所述冷媒通道的出口相连通;所述换热流体进口与多个所述换热流体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换热流体出口与多个所述换热流体通道的出口相连通。
[000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包括冷媒回路、换热流体回路以及如上所述的微通道换热装置,所述微通道换热装置与所述冷媒回路和所述换热流体回路连通。
[0008]本申请提供的微通道换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微通道换热装置包括换热件和接口件,换热件包括格栅部,格栅部具有至少两排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微通道,每排微通道均包括多个冷媒通道以及多个换热流体通道,多个冷媒通道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相邻的两个冷媒通道之间具有一个换热流体通道;一排微通道中的冷媒通道和相邻的另一排微通道中的换热流体通道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接口件与换热件相连接,冷媒可通过接口件的冷媒进口进入到冷媒通道,经过冷媒通道后再由冷媒出口流出;换热流体通过接口件的换热流体进口进入到换热流体通道,经过换热流体通道后再由换热流体出口流出,如此对于换热流体通道而言,其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微通道是冷媒通道,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微通道也是冷媒通道,换
热面积大,有利于提高冷媒和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效率,也有利于微通道换热装置实现小型化。
[0009]本申请提供的换热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换热设备通过采用上述微通道换热装置,将微通道换热装置作为换热设备的蒸发器或者冷凝器,使得微通道换热装置与冷媒回路相连接,以供冷媒流入和流出,微通道换热装置也和换热流体回路相连通,以供换热流体流入和流出,冷媒和换热流体在微通道换热装置中实现换热,由此即可实现较佳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沿纵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沿A

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4中Ⅰ处的放大图;
[0016]图6为图3沿B

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图6中Ⅱ处的放大图;
[0018]图8为图3沿C

C方向的剖切图;
[0019]图9为图8中Ⅲ处的放大图;
[0020]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1为图10沿纵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12为图10的主视图;
[0023]图13为图12沿D

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14为图13中Ⅳ处的放大图;
[0025]图15为图13中

处的放大图;
[0026]图16为图12沿E

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17为图12沿F

F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002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0]10、换热件;
ꢀꢀꢀꢀꢀꢀꢀꢀꢀꢀꢀꢀꢀ
11、格栅部;
ꢀꢀꢀꢀꢀꢀꢀꢀꢀꢀꢀ
111、格栅芯体;
[0031]1111、冷媒通道;
ꢀꢀꢀꢀꢀꢀꢀꢀꢀ
1112、换热流体通道;
ꢀꢀꢀꢀ
1113、内壁;
[0032]112、外壳体;
ꢀꢀꢀꢀꢀꢀꢀꢀꢀꢀꢀꢀ
1121、外壁;
ꢀꢀꢀꢀꢀꢀꢀꢀꢀꢀꢀꢀ
12、第一方向;
[0033]13、第二方向;
ꢀꢀꢀꢀꢀꢀꢀꢀꢀꢀꢀ
14、第一导流部;
ꢀꢀꢀꢀꢀꢀꢀ
141、第一导流通道组;
[0034]1411、冷媒进液通道;
ꢀꢀꢀꢀꢀ
1412、换热流体出液通道;
ꢀꢀ
142、第一导流排板;
[0035]143、第一回折部;
ꢀꢀꢀꢀꢀꢀꢀꢀ
144、冷媒进液弧形面;
ꢀꢀ
15、第二导流部;
[0036]151、第二导流通道组;
ꢀꢀꢀꢀ
1511、冷媒出液通道;
ꢀꢀ
1512、换热流体进液通道;
[0037]152、冷媒出液弧形面;
[0038]20、接口件;
ꢀꢀꢀꢀꢀꢀꢀꢀꢀꢀꢀꢀꢀ
21、冷媒进口;
ꢀꢀꢀꢀꢀꢀꢀꢀ
22、换热流体出口;
[0039]23、换热流体进口;
ꢀꢀꢀꢀꢀꢀꢀ
24、冷媒出口;
[0040]30、换热件;
ꢀꢀꢀꢀꢀꢀꢀꢀꢀꢀꢀꢀꢀ
31、冷媒通道;
ꢀꢀꢀꢀꢀꢀꢀ
311、第一冷媒支路;
[0041]312、第二冷媒支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包括格栅部,所述格栅部具有至少两排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微通道,每排所述微通道均包括多个冷媒通道以及多个换热流体通道,多个所述冷媒通道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媒通道之间具有一个所述换热流体通道;一排所述微通道中的所述冷媒通道和相邻的另一排所述微通道中的所述换热流体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以及接口件,所述接口件设于所述换热件,所述接口件形成有冷媒进口、冷媒出口、换热流体进口以及换热流体出口,所述冷媒进口与多个所述冷媒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多个所述冷媒通道的出口相连通;所述换热流体进口与多个所述换热流体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换热流体出口与多个所述换热流体通道的出口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还包括:第一导流部,设于所述格栅部,所述冷媒进口和所述换热流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流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导流部用于连通所述冷媒进口与多个所述冷媒通道,还用于连通所述换热流体出口与多个所述换热流体通道;第二导流部,设于所述格栅部,所述冷媒出口和所述换热流体进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导流部用于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多个所述冷媒通道,还用于连通所述换热流体进口与多个所述换热流体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具有至少两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导流通道组,每组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组与每排所述微通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冷媒进液通道和换热流体出液通道,所述冷媒进液通道和所述换热流体出液通道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冷媒进液通道具有朝向所述冷媒进口和一排所述冷媒通道的开口,以连通所述冷媒进口和一排所述冷媒通道;所述换热流体出液通道具有朝向所述换热流体出口和一排所述换热流体通道的开口,以连通所述换热流体出口和一排所述换热流体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格栅部的长度方向两端,所述冷媒通道和所述换热流体通道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格栅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连接于所述格栅部的长度方向的同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冷媒通道包括均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冷媒支路和第二冷媒支路,所述第一冷媒支路对应所述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二冷媒支路对应所述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冷媒支路远离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冷媒支路远离所述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普成龙刘元财张泫舜王雷陈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