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炉取棒装置及单晶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174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1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以及单晶炉,单晶炉取棒装置包括:承载装置,承载装置位于副室正下方,承载装置包括:底承载部,底承载部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承载晶棒;止挡部,止挡部绕设于底承载部外周,止挡部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底部露出承载面,且容纳腔顶部的内径大于容纳腔底部的内径;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承载装置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副室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至少有利于提高晶棒从副室中移出的稳定性。例至少有利于提高晶棒从副室中移出的稳定性。例至少有利于提高晶棒从副室中移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晶炉取棒装置及单晶炉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太阳能
,特别涉及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及单晶炉。

技术介绍

[0002]在晶棒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加料式拉制的方式,单晶硅棒在拉制成型后,在出棒的过程中,需要将单晶硅棒从坩埚中升高至圆柱形空腔结构的副室中,而单晶硅棒上端固定于空腔中心轴的位置,在副室旋转带动下,将单晶硅棒移出。
[0003]然而,目前在将单晶硅棒从副室中移出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单晶硅棒掉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及单晶炉,至少有利于提高晶棒从副室中移出的稳定性。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包括:承载装置,承载装置位于副室正下方,承载装置包括:底承载部,底承载部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承载晶棒;止挡部,止挡部绕设于底承载部外周,止挡部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底部露出承载面,且容纳腔顶部的内径大于容纳腔底部的内径;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承载装置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副室连接。
[0006]另外,在沿容纳腔顶部指向容纳腔底部的方向上,容纳腔的内径逐渐减小。
[0007]另外,容纳腔呈喇叭状;或者,在沿容纳腔顶部指向容纳腔底部的方向上,容纳腔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
[0008]另外,容纳腔顶部内径与所述容纳腔底部内径之比为N,2≤N≤6。
[0009]另外,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止挡部背离所述容纳腔中心的一侧表面,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连接件绕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等间距分布。
[0010]另外,所述连接件为可伸缩结构。
[0011]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单晶炉,包括:副室;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单晶炉取棒装置,所述单晶炉取棒装置位于所述副室正下方,用于承载位于所述副室内的晶棒。
[0012]另外,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内径不小于所述副室内径。
[0013]另外,所述容纳腔顶部内径与所述副室内径之比为M,1<M≤1.5。
[0014]另外,所述副室底部位于所述容纳腔的竖直投影范围内。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晶炉取棒装置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位于副室正下方的承载装置,用于承接副室中的晶棒。承载装置具有底承载部以及止挡部,其中,底承载部的承载面用于承载晶棒,止挡部设于底承载部上,止挡部绕设于底承载部的外周,且止挡部围成容纳腔,容纳腔露出承载面,如此,当承载面承载晶棒时,晶棒位于容纳腔内,使得止挡部对晶棒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晶棒晃动。此外,设置容纳腔的顶部内径大于容纳腔的底部内径,即使得容纳腔具有不同的内径,从而可以对不同尺寸的晶棒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承载装置
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00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主视图;
[0024]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由
技术介绍
可知,现有技术存在在将单晶硅棒从副室中移出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单晶硅棒掉落的问题。
[0026]分析发现,导致晶棒容易掉落的原因之一在于,在晶棒出棒的过程中,需要将晶棒先从坩埚中升高至圆柱型空腔结构的副室中,晶棒上端固定于副室的中心轴位置,在副室旋转带动下,晶棒移出副室。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晶棒的晃动,从而容易造成晶棒的掉落以及晶棒与副室内壁的碰撞。
[002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包括:设置位于副室正下方的承载装置,用于承接副室中的晶棒。承载装置具有底承载部以及支撑底部,其中,底承载部的承载面用于承载晶棒,止挡部设于底承载部上,止挡部绕设于底承载部的外周,且止挡部围成的容纳腔底部露出承载面。如此,当承载面承载晶棒时,晶棒可以位于容纳腔内,使得止挡部对晶棒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晶棒晃动。此外,设置容纳腔的顶部内径大于容纳腔的底部内径,即容纳腔在高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从而可以对不同尺寸的晶棒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承载装置的兼容性。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9]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参考图1,单晶炉取棒装置包括:承载装置110,承载装置110位于副室正下方,承载装置110包括:底承载部111,底承载部111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承载晶棒;止挡部112,止挡部112绕设于底承载部111外周,止挡部112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底部露出承载面,且容纳腔顶部的内径大于容纳腔底部的内径;连接件120,连接件120的一端与承载装置110固定连接,连接件120的另一端与副室连接。
[0031]容纳腔底部露出承载面,如此,当承载面用于承载晶棒时,容纳腔可以将晶棒围住,从而对晶棒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晶棒发生晃动。且设置容纳腔顶部的内径大于容纳腔
底部的内径,使得在容纳腔的高度方向上,容纳腔具有不同的尺寸,从而使得容纳腔可以用于容纳不同尺寸的晶棒,从而提高承载晶棒的兼容性。
[0032]可以理解的是,当晶棒的直径大于容纳腔底部的内径时,晶棒将会和容纳腔的侧壁,即止挡部112进行卡合,在止挡部112的卡合作用下,可以防止晶棒在容纳腔内发生晃动,从而提高容纳腔对晶棒的限位作用。当晶棒的直径小于容纳腔底部的内径时,晶棒将会与底承载面接触,使得底承载面起到对晶棒的整个底部起到承载作用,提高承载稳定性。
[0033]参考图2至图4,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的俯视图。些实施例中,在沿容纳腔顶部指向容纳腔底部的方向上,容纳腔的内径逐渐减小。如此,使得在容纳腔的高度方向上,容纳腔的内径不断的变化,从而使得容纳腔在不同高度上所对应的侧壁可以对不同直径的晶棒进行卡合。即使副室带动晶棒旋转,由于晶棒卡合于容纳腔内,使得晶棒不易发生晃动感,从而可以改善晶棒容易与副室内壁发生碰撞的问题。也就是说,设置容纳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晶炉取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位于副室正下方,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底承载部,所述底承载部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晶棒;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绕设于所述底承载部外周,所述止挡部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部露出所述承载面,且所述容纳腔顶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容纳腔底部的内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承载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副室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炉取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容纳腔顶部指向所述容纳腔底部的方向上,所述容纳腔的内径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晶炉取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呈喇叭状;或者,在沿所述容纳腔顶部指向所述容纳腔底部的方向上,所述容纳腔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晶炉取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顶部内径与所述容纳腔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胤熊波李旭帆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