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144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属于轨道交通进站检测领域,包括移动端,用于对乘客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进行采集;第一通行模块,其用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第二通行模块,其用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数据处理中心,其将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和账户信息进行匹配,实现对乘客的健康码和乘票的线上核验。该系统通过移动端对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以及账户信息进行收集,使得第一通行模块处仅需要对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等进行查验,避免了传统安检过程中的健康码和票检核验程序,提高乘客在轨道交通中的进出站效率。站效率。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进站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轨道交通是目前大中型城市居民主要的公共出行方式之一。
[0003]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收费方式的逐步多样化、便捷化,轨道交通乘车票从最早的实体票、一卡通到手机NFC、手机二维码、刷脸支付等,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进站效率,优化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但是现有收费形式仍旧需要乘客与进站闸机等进行交互,实现购票、健康码核验、手机端的扣费响应等,在人流量较大的时间段,现有轨道交通进站效率仍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轨道交通进站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其包括:
[0006]移动端,所述移动端与乘客绑定,用于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
[0007]第一通行模块,所述第一通行模块用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
[0008]第二通行模块,所述第二通行模块用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
[0009]数据处理中心,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分别与所述移动端、所述第一通行模块、所述第二通行模块、健康码大数据中心和人脸数据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行模块处乘客从所述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认证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匹配以核对乘客人脸信息和账户信息,并将乘客的健康码信息与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信息进行比对匹配以核对乘客健康码信息,以对乘客的健康码和乘票信息进行线上识别记录。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引导模块,所述引导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引导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接收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将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引导至所述第一通行模块。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出行轨迹生成模块,是出行轨迹生成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出行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接收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根据乘客的入站位置信息与出站位置信息计算乘客的乘车轨迹,并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得到乘客的乘车费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乘车费用通过乘客在移动端上生成的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上传至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入站点和出站点的距离得到。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拍摄模块,所述拍摄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拍摄模块用于识别乘客的人脸信息,并通过将乘客人脸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匹配,以获得乘客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将所述识别模块获取的入站点信息与出站点信息与乘客移动端生成的入站点信息与出站点信息比对。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行模块还包括有识别模块,所述移动端基于乘客的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账户信息生成通行凭证,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移动端的通行凭证,以用于乘客通过所述第一通行模块。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行模块包括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分别用于对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行模块包括健康码核验组件、票检组件、行李检测组件、测温组件和安检组件,分别用于对乘客的健康码、乘票、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
[0017]本申请还包括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其通过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0018]S1、获取轨道交通站点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分级,其中分级包括将乘客信息分为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
[0019]S2、获取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对其处理后获得第一引导信息,将乘客引导至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进行入站检测;
[0020]获取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对其处理后获得第二引导信息,将乘客引导至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通行区域进行入站检测;
[0021]S3、接收乘客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将移动端人脸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匹配,将移动端健康码信息与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信息匹配,将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与账户信息匹配绑定,识别乘客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与账户信息,并对乘客的健康码与乘票记录进行核验;
[0022]S4、对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处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核验,若乘客行李安全、体温正常且未携带危险品,乘客进入乘车区域;
[0023]对非人脸实名制乘客通行区域处乘客的健康码、乘票信息、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进行核验,若乘客健康码为绿码、乘票信息正确、行李安全、体温正常且未携带危险品,乘客进入乘车区域。
[0024]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5]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6](1)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在进站前通过移动端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中心接收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并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进行比对,以获得乘客的人脸信息、健康码信息和对应的账户信息,通过将三者进行绑定,在乘客进行进站检测时,无需在进站处对乘客的乘票信息和健康码信息进行识别,只需要对乘客的人脸信息、账户信息或健康码信息中的其中一个进行获取就得到了乘客的全部信息,免除了健康码核验和
票检程序。
[0027](2)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通过出行轨迹生成模块获取乘客的入站信息与出站信息,进而获取乘客的乘车距离,以得到乘客的乘车费用,并可通过在乘客的账户上进行扣费,免除了传统出站检票程序,提高乘客的进出站效率。
[0028](3)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通过移动端对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以及账户信息进行收集,使得第一通行模块处仅需要对乘客的行李、体温和是否携带危险品等进行查验,避免了传统安检过程中的健康码和票检核验程序,提高乘客在轨道交通中的进出站效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的进站流程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端,所述移动端与乘客绑定,用于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健康码信息;第一通行模块,所述第一通行模块用于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第二通行模块,所述第二通行模块用于非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的通行;数据处理中心,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分别与所述移动端、所述第一通行模块、所述第二通行模块、健康码大数据中心和人脸数据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行模块处乘客从所述移动端发送的人脸信息和健康码信息,将乘客的人脸信息与人脸数据中心认证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匹配以核对乘客人脸信息和账户信息,并将乘客的健康码信息与健康码大数据中心的健康码信息进行比对匹配以核对乘客健康码信息,以对乘客的健康码和乘票信息进行线上识别记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模块,所述引导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引导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接收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将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引导至所述第一通行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行轨迹生成模块,是出行轨迹生成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出行轨迹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接收的人脸实名制注册乘客信息,并根据乘客的入站位置信息与出站位置信息计算乘客的乘车轨迹,并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得到乘客的乘车费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乘车费用通过乘客在移动端上生成的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上传至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入站点和出站点的距离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移动端协同的轨道交通快速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拍摄模块,所述拍摄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信连接,所述拍摄模块用于识别乘客的人脸信息,并通过将乘客人脸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与人脸数据中心的人脸信息匹配,以获得乘客入站点信息和出站点信息,并将所述识别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石先明杨承东凌力习博李波熊朝辉曹进胡祖翰陈莉周杰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