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卷绕发电机的芯部的磁极的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096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9
本文公开用于将导线导体(W)的线圈(B)卷绕在发电机组件的芯部(10)的相应径向磁极(10c)周围的设备(1)和方法。所述设备(1)包括导线分配器臂(11),所述导线分配器臂每次围绕径向磁极(10c)旋转以分配形成匝(S)的所述导线导体(W)。此外,提供第一导线引导件(32),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从正卷绕的所述径向磁极(10c)定位在第一轴向端部(A)处且沿着与所述径向磁极(10c)的径向方向(110c)平行的移动方向(132a、132b)移动以形成相应线圈(B)。此外,提供第二和第三导线引导件(36、37),所述第二和第三导线引导件分别定位在邻近于正卷绕在相对侧处的所述径向磁极(10c)的第一和第二槽(10a、10b)中。所述第二和第三导线引导件(36、37)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而定位成使得形成用于所述导线导体W的至少相应通道(38a、38b、3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卷绕发电机的芯部的磁极的设备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卷绕发电机的线圈。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涉及卷绕芯部的磁极,其中用于接收线圈的槽具有外部开口。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发电机的线圈的匝由至少一个导线分配器臂卷绕,所述至少一个导线分配器臂能够将导线输送到导线引导构件的表面上,所述导线在所述表面上延伸以到达槽中的预定位置。最终卷绕结果需要根据预定安置来将各匝的导线沉积在槽中,因此,不是随机的。
[0003]根据所需安置而在卷绕期间定位线圈的匝以优化可占据槽的可用空间导线导体的数量。此外,所述匝不应彼此交叉或局部过度变形,以免损坏导线绝缘体。
[0004]围绕磁极的匝的安置提供了在芯部的径向方向上逐渐地卷绕一系列匝。沿着侧面且沿着磁极的轴向端部卷绕一匝,其彼此组合地界定槽。以此方式卷绕的一连串匝形成一层匝。在此层内,所述匝具有所谓的“径向分层”。换句话说,在正卷绕的磁极的径向方向上,各匝彼此相邻地安置。
[0005]为了完成线圈,形成另外的层。在每一另外的层中,各匝再次在磁极的径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卷绕。每一另外的层形成于先前已卷绕的层上方,因此在芯部的角方向上发生连续层的定位,以形成所谓的“匝层的分层”。
[0006]在相同槽中,将存在两个线圈的定位部分(匝层)。线圈的每一部分将卷绕在邻近于其它两个磁极的磁极周围。因此,存在由线圈的相应线圈部分占据的槽空间的特定部分,且存在保持空白的槽空间的特定部分。此空白部分是卷绕在相同槽中的线圈的部分之间的定界区域。槽的空白部分与槽的开口径向对准,导线在卷绕期间穿过所述开口以进入槽。
[0007]在此情形下,卷绕可要求线圈引线与芯部的端接结构连接,比如钩子或其它装置,其中导线连接器需要例如通过缠绕或插入技术而连接。
[0008]例如在WO2013/008183中描述了用于卷绕发电机的芯部的磁极的机器和方法,所述发电机具有界定具备外部开口的磁极的槽。在此情况下,提供导线分配器臂,其围绕径向磁极旋转以用于分配导线以使得形成导线匝。向上馈送导线以穿过一系列装置到达导线分配器臂的出口,并且因此由导线引导件群组截断所述导线。
[0009]如图1中以图解方式展示,导线引导件群组包括第一导线引导件32,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定位在正卷绕的磁极10c的相对端部A和A

处并且在卷绕磁极期间沿着与径向方向110c平行或重合的方向132a或132b移动。接着提供例如刀片形的定位在相应槽10a和10b中的第二导线引导件36和第三导线引导件37,所述槽限定在正卷绕的磁极10c的相对侧处且在卷绕期间移动以用于沿着磁极10c的相对侧L和L

引导导线W。
[0010]实际上,在卷绕循环期间,例如在如图1中所展示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期间,导线分配器臂和由其馈送的导线W是由第二导线引导件32的边缘、由第一导线引导件36的边缘以及由第三导线引导件37的边缘来引导,这取决于导线分配器臂的角位置以在正卷绕的
径向磁极10c周围形成匝S。
[0011]然而,确切地说,如果导线具有较大厚度,即在导线导体的情况下,那么WO2013/008183中所描述的解决方案可能具有一些缺点。
[0012]实际上,如图1中以图解方式展示,在第一导线引导件32与第二导线引导件36之间以及在第一导线引导件32与第三导线引导件37之间,存在用于导线导体W的相应通道38a和38b。在卷绕循环期间,导线分配器臂的旋转产生导线导体W从第二导线引导件36到第一导线引导件32的通道,即从导线导体(用W1表示)当被定位成与第二导线引导件36的边缘36a接触时被正确拉伸的情况到导线导体(用W2表示)离开第二导线引导件36的边缘36a并且尤其归因于较大截面而失去正确张紧度、弯曲且因此进入限定在第二导线引导件36与第一导线引导件32之间的前述通道38a的连续情况。因此,同样在以下时刻中,导线导体(用W3指示)未被正确地拉伸,且因此无法精确地定位在正卷绕的磁极10c周围。因此,导线导体W并不将其自身定位于分层的正确位置中,由此产生交叉点,这也损害连续卷绕的匝S的定位,且因此卷绕在磁极10c周围的线圈的正确分层不可避免地受损。
[0013]在JP2012/135077、EP3306784和EP3624315中也描述了具有类似缺点的其它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卷绕发电机的芯部的磁极的设备,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点且确切地说能够保证导线导体在线圈的匝的卷绕期间具有正确的张紧度且因此使用具有用以馈送卷绕导线的旋转轨迹的导线分配器而正确地定位在槽中。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标是保证卷绕在芯部的磁极上的导线正确地定位在导线匝槽的所有可用区域中。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标是保证芯部的槽的最大填充。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标是提供卷绕解决方案,其在卷绕芯部线圈所需的时间内是快速的。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标是实现线圈引线与芯部的端接结构的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具有相同优点的用于卷绕发电机的芯部的磁极的方法。
[0020]这些和其它目标是通过一种设备来实现的,所述设备用于将导线导体(W)的多个线圈(B)卷绕在根据相应径向方向布置的发电机组件的芯部的相应径向磁极周围,所述线圈(B)由导线导体的多个匝形成,所述匝中的每一者由两个相对的纵向拉伸段形成,其中每一纵向拉伸段被布置成沉积在相应槽中,并且导线导体的匝的两个拉伸段各自邻近于所述径向磁极的相应第一轴向端部(A)而沉积,所述设备包括:
[0021]‑
导线分配器臂,其被布置成每次围绕径向磁极旋转以分配形成所述导线导体的所述匝(S)的所述导线导体(W);
[0022]‑
第一导线引导件,其被布置成每次选择性地定位在径向磁极的所述第一轴向端部(A)处且在卷绕期间沿着与所述径向磁极的所述径向方向平行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形成相应线圈(B);
[0023]‑
第二导线引导件,其被布置成在邻近于正卷绕的所述径向磁极的第一槽处定位
并移动;
[0024]‑
第三导线引导件,其被布置成在邻近于正卷绕的所述径向磁极的第二槽处定位并移动,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而定位成使得形成用于所述导线导体(W)的至少相应通道;
[0025]其中所述第一、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被配置成彼此分开地移动;
[0026]其主要特征是另外提供至少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被配置成分别从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朝向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突出,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彼此共面,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被布置成在卷绕所述径向磁极期间至少部分地闭合所述或每一相应通道。
[002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技术特征描述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的从属权利要求中。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设备(1),其用于将导线导体(W)的多个线圈(B)卷绕在根据相应径向方向(110c)布置的发电机组件的芯部(10)的相应径向磁极(10c)周围,所述线圈(B)由导线导体的多个匝(S)形成,所述匝中的每一者由两个相对的纵向拉伸段形成,其中每一纵向拉伸段被布置成沉积在相应槽(10a、10b)中,并且导线导体的匝的两个拉伸段各自邻近于所述径向磁极(10c)的相应第一轴向端部(A)而沉积,所述设备(1)包括:

导线分配器臂(11),其被布置成每次围绕径向磁极(10c)旋转以分配形成所述导线导体的所述匝(S)的所述导线导体(W);

第一导线引导件(32),其被布置成每次选择性地定位在径向磁极(10c)的所述第一轴向端部(A)处且在卷绕期间沿着与所述径向磁极(10c)的所述径向方向(110c)平行的移动方向(132a、132b)移动以形成相应线圈(B);

第二导线引导件(36),其被布置成在邻近于正卷绕的所述径向磁极(10c)的第一槽(10a)处定位并移动;

第三导线引导件(37),其被布置成在邻近于正卷绕的所述径向磁极(10c)的第二槽(10b)处定位并移动,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36)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7)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而定位成使得形成用于所述导线导体(W)的至少相应通道(38a、38b、38

a、38

b);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导线引导件(32、36、37)被配置成彼此分开地移动;所述设备(1)的特征在于另外提供至少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35a、35b、35

a、35

b),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被配置成分别从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6、37)朝向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突出,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35a、35b、35

a、35

b)彼此共面,并且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35a、35b、35

a、35

b)被布置成在卷绕所述径向磁极(10c)期间至少部分地闭合所述或每一相应通道(38a、38b、38

a、38

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35a、35b、35

a、35

b)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6、37)之间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35a、35b、35

a、35

b)被布置成沿着大体上正交于正卷绕的所述径向磁极(10c)的所述径向方向(110c)的方向从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6、37)之间的至少一者突出。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提供第一引导部分(35a、35b),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分别从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36)以及从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7)突出,且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闭合在正卷绕的所述径向磁极(10c)的相对侧(L、L

)处限定于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与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36)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与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7)之间的相应第一通道(38a、38b)。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提供至少第一引导部分(35a、35b),所述第一引导部分从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36)与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7)之间的至少一者突出且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闭合限定于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与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36)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与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7)之间的相应第一通道(38a、38b),其中另外提供第四导线引导件(32

),所述第四导线引导件被布置成选择性地定位在正卷绕的所述径向磁极(10c)的与所述第一端部(A)相对的第二轴向端部(A

)处,并
且被布置成在卷绕期间沿着与所述径向磁极(10c)的所述径向方向平行的所述移动方向(132a、132b)移动以形成相应线圈(B),并且其中提供至少第二引导部分(35

a、35

b),所述第二引导部分从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36)与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7)之间的至少一者突出且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闭合限定于所述第四导线引导件(32

)与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36)之间或所述第四导线引导件(32

)与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7)之间的第二通道(38

a、38

b)。6.根据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设备,其中提供:第一引导部分(35a、35b),其分别从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6、37)朝向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突出且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闭合在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与所述第二导线引导件(36)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一导线引导件(32)与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7)之间的所述相应第一通道(38a、38b);以及第二引导部分(35

a、35

b),其分别从所述第二和所述第三导线引导件(36、37)朝向所述第四导线引导件(32

)突出且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闭合限定于所述第四导线引导件(3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阿托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