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道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其结构包括减振器组件,所述的减振器组件分别连通导油管总成和贮油缸,减振器组件内侧连接压缩阀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其有效解决压缩阀阀系底端回油渠道不畅通,装配时同轴度难以控制,底面的橡胶密封条不易装配且容易损坏,造成油液清洁度超标等问题,有效改善减振器性能和质量。和质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
[0001]本技术涉及铁道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
,特别涉及高铁动车组抗蛇行单循环油压减振器的压缩阀阀系结构设计,具体是提供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
技术介绍
[0002]油压减振器结构设计的特点是:减振器处于拉伸行程时,一部分油液通过导向器连接的导油管进入贮油缸,另一部分油液冲击压缩阀系上的补偿阀片打开,贮油缸内储存的油液流回到工作缸的下部(下腔)。减振器处于压缩行程时,压缩阀单向阀关闭,油液通过活塞单向阀流到工作缸上腔。
[0003]现有压缩阀阀系的不足之处在于,底端回油渠道不畅通,压缩阀底端与贮油缸底座上端为平面接触,并在压缩阀底面装配有橡胶密封条防止滑动,此结构在装配时同轴度难以控制;压缩阀底端的橡胶密封条不易装配且容易损坏,造成减振器性能下降,质量不稳定以及油液清洁度超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其有效解决压缩阀阀系底端回油渠道不畅通,装配时同轴度难以控制,底面的橡胶密封条不易装配且容易损坏,造成油液清洁度超标等问题,有效改善减振器性能和质量。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包括减振器组件,所述的减振器组件分别连通导油管总成和贮油缸,减振器组件内侧连接压缩阀组件,所述的压缩阀组件包括压缩阀座,所述的压缩阀座中心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穿过所述的压缩阀座的中心,继续穿过补偿阀片后连接防松螺母,所述的螺杆外侧设置补偿阀弹簧,所述的压缩阀座上设置有油液通道,所述的油液通道一侧连通减振器的内腔,另一侧分别连通导油管总成和贮油缸。
[0007]优选地,补偿阀弹簧为锥型弹簧,其大端靠近压缩阀座表面。
[0008]优选地,压缩阀座底端外圆周面为圆周锥面,用于与贮油缸的底座圆锥面密封接触。
[0009]优选地,压缩阀座低端上设置复数个开口槽。
[0010]优选地,油液通道包括沿圆周均布的内侧小通道和沿圆周均布的外侧大通道。
[0011]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的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压缩阀系组件由压缩阀座、补偿阀弹簧、螺杆、补偿阀片和防松螺母组成,活塞在往复运动中,压缩阀底端采用锥面与贮油缸底座配合极易装配,且能够精确地保证装配同轴度;底端沿圆周设置开口槽,能够使油液更好的流入贮油缸腔中;在减振器拉伸或压缩过程中,补偿阀片或螺杆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压缩阀中心孔轴向往复滑动,实现压缩阀阀系的开启或关闭。
[0013]本技术利用油压减振器的现有技术,通过改变压缩阀等阀系的结构,去除橡胶密封条结构,使压缩阀阀系底端回油渠道更加畅通,避免了压缩阀与贮油缸底座的位移,更好的保证了油液中的清洁度,有效改善油压减振器减振性能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的压缩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的压缩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附图1
‑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包括减振器组件1,所述的减振器组件分别连通导油管总成2和贮油缸3,减振器组件1内侧连接压缩阀组件,本实施例的压缩阀组件包括压缩阀座4,所述的压缩阀座4中心设置有螺杆5,所述的螺杆5穿过所述的压缩阀座4的中心,继续穿过补偿阀片6后连接防松螺母7,所述的螺杆5外侧设置补偿阀弹簧8,所述的压缩阀座4上设置有油液通道,所述的油液通道一侧连通减振器的内腔,另一侧分别连通导油管总成2和贮油缸3。
[0021]当活塞拉伸运动过程中,活塞上腔(拉伸腔)油液压力增加,使得活塞上腔(拉伸腔)油液通过导向器连接导油管总成2上端入口处流入B1腔,而导油管总成2下端通过密封连接在减振器组件1的底座上,油液进而流入减振器组件1的内腔B2通道中,油液通过作用贮油缸座上两组调节阀系产生阻尼力,之后通过贮油缸座上油孔10流出,一部分油液流经圆周均布的内侧小通道9和沿圆周均布的外侧大通道9,冲击补偿阀片6打开,进而油液通过压缩阀座4上的油液通道9进入A腔(活塞下腔);此时补偿阀片6处于开启状态,活塞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油液流回到工作缸内腔A(活塞下腔)中;另一部分油液通过底阀多处槽型开口流回贮油缸B3腔内。在活塞压缩运动过程中,活塞下腔(压缩腔)油液压力增大,活塞单向阀开启,此时压缩阀座4上的补偿阀片6关闭,活塞下腔(压缩腔)油液经活塞上单向阀流入到活塞上腔(拉伸腔),进而经导油管总成2和减振器组件1的内腔B2通道流入到贮油缸3腔B3内。
[0022]如图2,压缩阀组件由压缩阀座4、补偿阀弹簧8、螺杆5、补偿阀片6和防松螺母7组成,补偿阀弹簧8为锥型弹簧,安装于右侧(大端靠近压缩阀座面),然后从右侧将螺杆5依次穿入锥型弹簧和压缩阀组件的中心孔内,压缩阀组件的中心孔与螺杆5通过控制加工和配
合精度保证滑动无阻力,且保证两零件往复滑动同轴度;左侧靠近压缩阀座4安装补偿阀片6,最后拧紧防松螺母7;压缩阀座4通过螺杆5采用螺纹锁紧的方式固定,装配时通过拧紧防松螺母7提供预紧力,保证压缩阀组件紧密连接不松动。
[0023]如图3,原结构压缩阀底面密封采用扇形环形槽加橡胶密封条密封,首先橡胶密封条不易安装,增加了装配难度,另外橡胶密封条与贮油缸底座挤压接触,可能会导致压缩阀阀系位移;橡胶密封条损坏会产生卷边或脱落到油液中,造成油液污染直接影响减振器的阻尼性能。
[0024]现将结构改为压缩阀底端采用圆周锥面与贮油缸底座圆锥面密封接触,确保压缩阀阀系零部件的有效固定,且能够精确地保证装配同轴度,实现油压减振器良好的阻尼特性。另外压缩阀底端沿圆周设置多处开口槽,没有固定单一的油液流出方向,能够使油液更好的流入贮油缸3腔B3中;贮油缸内部装有气囊,可以更好地实现油气分离,使油压减振器在实际运行中具有良好阻尼特性。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包括减振器组件,所述的减振器组件分别连通导油管总成和贮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器组件内侧连接压缩阀组件,所述的压缩阀组件包括压缩阀座,所述的压缩阀座中心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穿过所述的压缩阀座的中心,继续穿过补偿阀片后连接防松螺母,所述的螺杆外侧设置补偿阀弹簧,所述的压缩阀座上设置有油液通道,所述的油液通道一侧连通减振器的内腔,另一侧分别连通导油管总成和贮油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循环油压减振器压缩阀阀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国,杨立举,柏向昆,黄启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凌博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