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90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8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件结构以及可穿戴设备。其中,控件结构包括固定件以及与固定件绝缘隔离的操作件;固定件上开设有通孔,操作件穿设于通孔,至少通孔与操作件相对的一段内周面和/或操作件与该段内周面相对的外周面上涂覆有绝缘层;和/或,操作件沿穿设方向与通孔的外边缘相抵的接触面和/或通孔的外边缘与接触面相对的表面上涂覆有绝缘层;通过绝缘层实现固定件与操作件的绝缘隔离。该控制构件不仅能够避免使用塑胶件绝缘时可能因塑胶件老化或进水产生的绝缘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还能简化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的结构,继而降低智能手表的生产成本。继而降低智能手表的生产成本。继而降低智能手表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运动、睡眠、工作、生活等场景中,人们对健康指标的智能检测需求越来越显著,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心率检测、血氧饱和度、体温测量等功能应运而生,这对可穿戴产品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0003]其中,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结构可实现对用户心率的检测。一般ECG的电极包括智能手表的按键帽和与用户手腕接触的智能手表的背面(与显示屏相背离的一面),用户通过按压智能手表的按键帽,通过按键帽(或操作帽)连接的按键杆(或操作杆)来控制实现智能手表的ECG功能。在用户按压按键帽的时候,按键杆与智能手表的外壳会产生相对滑动,也即按键杆与智能手表的外壳之间存在间隙,为了实现按键杆与智能手表外壳之间绝缘,一般会二者之间设置绝缘塑胶件,但是绝缘塑胶件会发生老化等情况,而且当智能手表进水后,按键杆与智能手表外壳之间还是会导通,因此采用绝缘塑胶件进行绝缘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该控制构件不仅能够避免使用塑胶件绝缘时可能因塑胶件老化或进水产生的绝缘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还能简化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的结构,继而降低智能手表的生产成本。
[0005]在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构件,控制构件包括:固定件以及与固定件绝缘隔离的操作件;固定件上开设有通孔,操作件穿设于通孔,至少通孔与操作件相对的一段内周面和/或操作件与该段内周面相对的外周面上涂覆有绝缘层;和/或,操作件沿穿设方向与通孔的外边缘相抵的接触面和/或通孔的外边缘与接触面相对的表面上涂覆有绝缘层;通过绝缘层实现固定件与操作件的绝缘隔离。其中,穿设方向指的是垂直于通孔端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操作帽指向操作杆的方向。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穿设方向可以是下文中操作件的操作杆的轴向方向。
[0006]也即绝缘层可以涂覆在通孔与操作件相对的内周面上,也可涂覆在操作件与该段内周面相对的外周面上,或者在通孔与操作件相对的内周面和与该段内周面相对的外周面上都涂覆绝缘层。
[0007]或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操作件的通孔的外边缘在穿设方向与操作件相抵,那么在与操作件相抵的通孔的外边缘涂覆绝缘层,或者在操作件与通孔相抵的接触面上涂覆绝缘层,或者在与操作件相抵的通孔的外边缘和操作件与通孔相抵的接触面上都涂覆绝缘层。
[0008]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取代原有绝缘方案中采用塑胶件进行绝缘的方式,解决在因塑胶件老化或者进水时,塑胶件的绝缘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以绝缘镀层取代塑胶件的方式,
也可简化智能手表结构,降低加工难度,减少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智能手表的生产成本。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2微米至5微米。也即绝缘层的厚度是有范围限制的,例如绝缘层的厚度可以是3微米。其中,厚度是指绝缘层在垂直于上述外周面或接触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层包括类金刚石薄(diamond likecarbon,DLC)。可以理解,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层的材质也可以为其他材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操作件为T字型,操作件包括水平的操作帽以及竖直的操作杆,操作杆穿设于通孔并相对于通孔沿穿设方向滑动,外周面为操作杆的外周面。也即,操作杆是由操作帽和操作杆构成的,操作杆沿操作帽的中心沿穿设方向延伸,穿设于通孔,并且可沿穿设方向相对于通孔上下滑动,此时由于操作杆与固定件通孔接触,因此,为了实现固定件与操作杆之间的绝缘效果,需要在操作杆与通孔相对的外周面涂覆绝缘层,也即此时上述外周面为操作杆的外周面。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操作件为T字型,操作件包括水平的操作帽、竖直的操作杆以及套设在操作杆的巴管,操作杆相对于巴管可沿穿设方向滑动,巴管穿设于通孔,巴管相对于通孔固定,外周面为巴管的外周面。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智能手表体积较小,开设在其外壳的通孔也比较小,所以操作杆细而易折,为了保护操作杆,一般会在操作杆外周套设巴管,起到保护操作杆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通孔接触的是巴管,为了实现固定件与巴管之间的绝缘效果,因此需要在巴管与通孔相对的外周面涂覆绝缘层。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操作件为T字型,操作件包括水平的操作帽、竖直的操作杆以及套设在操作杆的巴管,操作杆相对于巴管可沿穿设方向滑动,巴管穿设于通孔,巴管相对于通孔固定,接触面为巴管沿穿设方向与通孔的外边缘相抵接的表面。也即,当巴管与通孔的外边缘在穿设方向相抵时,为了实现固定件与巴管之间的绝缘效果,需在巴管与通孔外边缘相抵的表面涂覆绝缘层,或者在通孔与巴管相抵的外边缘涂覆绝缘层。
[00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件包括外壳,通孔开设于在外壳的外周面,外壳内部设置锅仔片开关,操作杆远离操作帽的一端与锅仔片开关的顶部弹性抵接,操作杆以沿穿设方向可滑动地方式穿设于通孔,通过按压操作帽实现锅仔片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也即,固定件可以为壳结构,例如智能手表的外壳,通孔开设在外壳的外周面,在外壳内部设置锅仔片开关,操作杆的一端和锅仔片开关的顶部弹性抵接,并且操作杆能够相对通孔可沿穿设方向滑动,这样通过按压操作帽就可以控制操作杆上下滑动,进而控制锅仔片开关的断开和闭合。
[0015]并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而且如果外壳的形状为圆形,那么通孔开设于外壳的周向。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内部还设置有弹片以及支撑锅仔片开关的第一支架,弹片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固定,弹片的另一端与锅仔片开关的顶部抵接,操作杆远离操作帽的一端通过弹片的另一端实现与锅仔片开关的弹性抵接。也即,弹片的
一端设置在操作杆与锅仔片开关顶部抵接的一端与锅仔片开关顶部之间,这样在按压操作帽时,操作杆可以通过按压弹片以及锅仔片开关顶部,进而使得锅仔片开关闭合,可以理解,此时弹片在操作杆的按压下会产生向下的形变,并产生向上的回弹力,然后在松开操作帽后,操作杆在弹片回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操作帽向上滑动,使操作帽回复至原位。
[0017]并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片的另一端可以与锅仔片开关的顶部间隙配合,也可以与锅仔片开关的顶部固定。可以理解,将弹片的另一端与锅仔片开关的顶部,可以使弹片的另一端与锅仔片开关的顶部同步运动,也即在按压操作帽时,操作杆向下滑动时,可以使得弹片的另一端与锅仔片开关的顶部同步向下运动,使得锅仔片开关的闭合更加及时。
[0018]由于弹片的造价成本较高,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智能手表的造价成本,可以利用弹簧来实现操作杆一端与锅仔片开关顶部的弹性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包括:固定件以及与所述固定件绝缘隔离的操作件;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操作件穿设于所述通孔,至少通孔与所述操作件相对的一段内周面和/或所述操作件与该段内周面相对的外周面上涂覆有绝缘层;和/或,所述操作件沿穿设方向与所述通孔的外边缘相抵的接触面和/或所述通孔的外边缘与所述接触面相对的表面上涂覆有绝缘层;通过所述绝缘层实现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操作件的绝缘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为T字型,所述操作件包括水平的操作帽以及竖直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并相对于所述通孔沿穿设方向滑动,所述外周面为所述操作杆的外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为T字型,所述操作件包括水平的操作帽、竖直的操作杆以及套设在所述操作杆的巴管,所述操作杆相对于所述巴管可沿穿设方向滑动,所述巴管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巴管相对于所述通孔固定,所述外周面为所述巴管的外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为所述巴管沿穿设方向与所述通孔的外边缘相抵接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范围为2微米至5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类金刚石薄膜。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外壳,所述通孔开设于在所述外壳的外周面,所述外壳内部设置锅仔片开关,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操作帽的一端与所述锅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刚杨文建符式峰任延明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