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090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一电池监控组中包括多个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相互串行连接的电池监控电路,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电池组串;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监控组的一端;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监控组的另一端;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组串中的每一串电池电压实时控制电池均衡、判断断线检测,同时判断通讯接口是否异常造成通讯错误,如果异常,则启用双向通讯,保证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数据实时上报和电池系统的正常工作。报和电池系统的正常工作。报和电池系统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新型能源发电不像传统能源可以人为控制。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能源发电,用电高峰时发电机组全开,用电低峰时发电机组少开,而新型能源的最大缺点是间歇性,受天气环境的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把发的电储存起来,为用电高峰做准备。储存电量就需要很大的储电柜,目前储电柜都是由锂电池组成,为了保证储电柜安全工作,电池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需要实时对其进行监控,而电池管理系统能对电池的充放电、电池电压、电池温度、单体电池间的均衡等做监控,所以电池管理系统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就如同免疫系统对人的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0003]新型能源发电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电池。有电池就需要电池管理系统。目前的电池管理系统产品还是以分部式架构为主,即BMS分为主板和从板,主板、从板上都有微控制器。主板和从板通过CAN总线通讯。这种架构成本高价格昂贵且接线复杂,并且由于通讯接口多,接口易老化造成通讯异常,不能实时监控电池状态,还需要配有一套备用系统,这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型能源的发展。当前新型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往往需要两套系统来保证实时监控电池参数,来提高可靠性,并且还需要单独的均衡系统。这造成了线束复杂、成本高昂,严重阻碍新型能源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组串中的每一串电池电压实时监测并控制电池均衡、判断断线检测。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0006]一电池监控组,所述电池监控组中包括多个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相互串行连接的电池监控电路,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电池组串;
[0007]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所述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监控组的一端;
[0008]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监控组的另一端;
[0009]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连接。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包括多个监测端及信号端;
[0011]每个所述电池组串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每个所述监测端均通过一第一电阻与一电池相连;每个所述监测端均与相邻级的所述监测端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电容;
[0012]每个所述信号端均连接一MOS管开关的栅极;
[0013]每个所述MOS管开关的源极通过一第二电阻与下一级的所述监测端连接,依次级联向下;
[0014]每个所述MOS管开关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电池之间;
[0015]每个所述电池组串的负极端与最后一级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接地。
[001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MOS管开关源极和漏极两端并联一二极管。
[001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还包括:
[0018]监控负极端,所述监控负极端接地;
[0019]监控正极端,所述监控正极端通过一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串的正极端,所述监控正极端与所述第三电阻之间通过一第二电容接地;
[0020]驱动端,所述驱动端连接至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一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电池组串的正极端之间,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通过一第三电容接地;
[0021]基准电压端,所述基准电压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并接地。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主控芯片包括:
[0023]一电源正极端和一电源负极端,所述电源正极端和所述电源负极端之间连接一第四电容,所述电源负极端接地,所述电源正极端连接电源;
[0024]一主控正极端和一主控负极端,所述主控正极端和所述主控负极端之间连接一相互并联的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所述主控负极端接地。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包括:
[0026]第一隔离正极端,所述第一隔离正极端连接所述主控正极端,并通过一第七电容接地;
[0027]第一隔离受控源,所述第一隔离受控源通过一第八电容接地;
[0028]两个第一信号接口端,两个所述第一信号接口端与隔离式通信接口的公接口耦合;
[002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包括:
[0030]第二隔离正极端,所述第二隔离正极端连接所述主控正极端,并通过一第九电容接地;
[0031]第二隔离受控源,所述第二隔离受控源通过一第十电容接地;
[0032]两个第二信号接口端,两个所述第二信号接口端与隔离式通信接口的母接口耦合;
[0033]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还包括:
[0034]两个第三信号接口端,两个所述第三信号接口端与隔离式通信接口的公接口耦合;
[0035]两个第四信号接口端,两个所述第四信号接口端与隔离式通信接口的母接口耦合。
[003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监控组包括3个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相互连接的所述电池监控电路,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连接的所述电池组串包括4~12个串联的电池。
[00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对电池组串中的每一串电
池电压实时监测并控制电池均衡、判断断线检测,同时判断通讯接口是否异常造成通讯错误,如果异常,则启用双向通讯,保证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数据实时上报,保证电池系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0039]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主控芯片的工作电路示意图;
[0040]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与隔离式通信接口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0041]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与隔离式通信接口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0042]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电池监控电路连接电池组串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46]本技术的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1

5所示,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池监控组,所述电池监控组中包括多个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相互串行连接的电池监控电路,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电池组串;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所述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监控组的一端;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所述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通过隔离式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监控组的另一端;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讯隔离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通讯隔离控制电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包括多个监测端及信号端;每个所述电池组串包括多个串联的电池,每个所述监测端均通过一第一电阻与一电池相连;每个所述监测端均与相邻级的所述监测端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电容;每个所述信号端均连接一MOS管开关的栅极;每个所述MOS管开关的源极通过一第二电阻与下一级的所述监测端连接,依次级联向下;每个所述MOS管开关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电池之间;每个所述电池组串的负极端与最后一级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接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MOS管开关源极和漏极两端并联一二极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监控电路还包括:监控负极端,所述监控负极端接地;监控正极端,所述监控正极端通过一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串的正极端,所述监控正极端与所述第三电阻之间通过一第二电容接地;驱动端,所述驱动端连接至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一第四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电池组串的正极端之间,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岭刘旭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琪芯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